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勿让遗产被遗忘——女代表程芳的汴绣传承梦
新华社记者牛少杰、宋晓东
在一块半米见方的素纱上,一朵荷花悄然盛开在莲叶旁,花瓣色彩自然、莲叶光影变幻……程芳一亮出汴绣,围坐观赏的代表们就啧啧赞叹。
今年45岁的程芳,是河南省开封市汴绣研究所工艺师,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去年两会上,不少代表跟程芳说想欣赏一下汴绣,她今年特地带来了几件作品,“让大家多看看汴绣的美,为传统文化技艺多多宣传。”程芳自豪地说。
“汴绣源于北宋,是指古都开封及周边的手工刺绣工艺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汴绣,程芳如数家珍。19岁从中专刺绣专业毕业后,程芳就进入汴绣厂成为一名绣娘。“小时候我就喜欢做手工,第一次看到汴绣时就被它吸引住了,真是太美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刺绣专业。”程芳说。
学绣先学画,在学校的3年,程芳先学习工美,熟悉色彩;再学绣工,练习技艺。学习中,程芳不仅享受着汴绣的美,也慢慢领略到刺绣技艺的不少神奇之处,比如绣线穿过大蒜后会更加柔韧,起到防腐防蛀作用,这也是一些作品历经千年风采依旧的原因。“汴绣这样的传统技艺凝结着中国人民千百年的智慧。”程芳说。
以针为笔、抽丝为墨,程芳拈起绣针,一干就是26年,参与了不少“大制作”。在河南代表团驻地,餐厅里的《仙鹤图》、会议室里长约10米、高约3米的巨型汴绣《巍巍嵩岳垂古今》都出自开封市汴绣研究所。程芳参与绣制的《少林寺武僧图》还被当作国礼送给外国友人。这两年,随着汴绣产业的发展,这种曾经被认为是“宫廷作品”的传统艺术,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现在制作很多家装用的小幅汴绣,精致美观而且价格不贵,十分受欢迎。”程芳说。
随着汴绣日益受欢迎,厂里的订单不断增加,程芳既高兴,又担心后继无人、传承乏力。程芳说,最近几年一直没有年轻的绣娘加入,很多年轻人不太愿意学习汴绣,感觉枯燥无趣又很辛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我们一定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汴绣,不能让宝贵的文化遗产被时间遗忘。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程芳加大了对以汴绣为代表的传统手工技艺的调研,今年她提出了推进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建议,包括文化梳理、融合创新、扩大宣传等多个方面。“东西再好也不能总在云端,不接地气,不推陈出新怎么可能焕发生机?我们也在创新发展,现在只要有图样就能绣出来。”程芳拿出手机展示绣娘们创作的一幅幅“现代汴绣”,还包括汴绣版梵高的《星空》。
现在,程芳经常带着汴绣走进中小学和高校,讲述这门传承了千年的手艺。“我只想做好汴绣这一件事,把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给‘过去’一个未来。”程芳说。
[责任编辑: 张樵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