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 > 恩施
恩施

宣恩耍耍

类型: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宣恩县

《宣恩县志》(清同治二年版)、新《宣恩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都曾对宣恩耍耍有文字记载  摄影:艾一平

  宣恩耍耍,也称“打耍耍”、“跳耍神”或“喜乐神”,是流传于湖北西南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源于土家族原始的“祭祀娱神”活动,是古老的巫教端公“还坛神”法事中的一段巫舞,叫“耍神”。因动作诙谐活泼、腔调优美动听、唱词通俗易懂而逐渐分离出来,流传民间。

  宣恩耍耍是一生一旦的双人舞蹈,男女每两人为一组。表演中,男称生角,女谓旦角,男角头缠丝帕,腰扎彩带,手拿折扇;女角头扎长辫,腰系围裙,手拎花巾。表演时一般由四人用鼓、锣、钹、马锣伴奏。宣恩耍耍根据舞蹈动作和伴唱的不同,可分为文耍耍和武耍耍两种形式。文耍耍表演特征是歌舞相伴,边舞边唱,由锣鼓伴奏,注重“唱”的内容,舞蹈动作朴素简洁,套路有美女梳头、黄龙缠腰、推扇传情等。武耍耍则是只舞不唱,由锣鼓伴奏,突出“舞”的功夫,以表演高难度动作为主,如各种筋斗等武功技艺,舞蹈套路组合一般都在10套以上,故宣恩武耍耍又有“十样锦”的美称。

  宣恩耍耍最大特点是“遇事必跳,人神共娱”,它突出的是“耍”的娱人喜乐主题,没有时间限制,也不受场地制约,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

 

晓关侗族乡民间艺术团在禹王宫为村民表演耍耍  摄影:艾一平

宣恩耍耍的习俗史渊源,从(宋)朱熹著《楚辞集注.楚辞卷第二》中便有相关的文字记载  摄影:符俊

珠山镇耍耍表演队(左起)黄桃枝、田红、董兴林等在晓关禹王宫戏楼为村民表演耍耍  摄影:艾一平

传承人董兴林(右)和弟子王朝莲在珠山镇风雨桥表演耍耍  摄影:艾一平

拉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