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 > 恩施
恩施

地花鼓(长阳花鼓子)

类型: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表现地花鼓动作的隋朝画像砖   摄影:戴曾群 尤兴林

  花鼓子是花鼓舞的俗称,流传于长阳县土家族聚居地区,民间亦称“打花鼓子”或“扭花鼓子”。它是土家人在喜庆场合中,如生小孩请“家家客”、“喜三”、“祝寿”和劳动之余用来表达庆贺和欢乐的一种亦歌亦舞的传统舞蹈。

  花鼓子舞蹈步伐为“两步半”,舞姿为典型的“三道弯”,民间舞诀称之为“脚踏之字拐,手似弱柳飘,腰儿前后扭,屁股两边翘”,“花鼓子不为巧,只要屁股扭得好”。舞蹈时,一般不用乐器伴奏,也可用锣鼓击乐或一把二胡为间奏,表演者不化妆,以一男一女或数男数女出场,手持花帕,脚踏乐节,做对称动作边舞边唱,姿态轻盈。舞者相互眉来眼去,传情达意,可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气氛活跃而热烈。

  花鼓子演唱内容以男女爱情为大宗,如“十爱”、“十想”、“十送”、“十摸”、“十二月”、“十月怀胎”、“送郎”、“送情”等,也有生产歌、生活歌等,还可即兴创作。正是由于花鼓子的演唱内容以情爱为主,因此跳花鼓子舞有一定禁忌,即父亲和女儿不能跳、公公和媳妇不能跳、小叔子和婶子不能跳等。花鼓子表演者不是职业艺人,不以师徒方式传承,而是以村落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

榔坪镇千柴岭村村民喜得贵子,民间艺人扭花鼓子祝贺   摄影:戴曾群、尤兴林

渔峡口镇西坪村村民覃好胜等劳动之余扭花鼓子1   摄影:戴曾群 尤兴林

渔峡口镇西坪村村民覃好胜等劳动之余扭花鼓子2   摄影:戴曾群 尤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