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黎海滨通讯员王伟
编者按
刚刚结束的省两会,确定了全省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与目标。连日来,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作出新的部署,推出新的政策,开展新的行动。
今起,湖北日报开设“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厅局长访谈”专栏,敬请关注。
“2019年,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进入第五个年头。我省将围绕90万人脱贫、800个贫困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的年度计划目标,在攻克深度贫困、提升脱贫质量、补齐工作短板、构建大扶贫格局、激发内生动力、夯实基础工作等6个方面持续发力,狠抓理论武装、责任落实、巡视整改,不断强化政策保障、队伍建设和作风专项治理,全力夯实全省脱贫基础,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推动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1月21日,省扶贫办主任胡超文接受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
胡超文介绍,2019年,全省采取超常规战法,从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9个深度贫困县、507个深度贫困村聚集。一是更多财力保障。在原来每县每年扶持1000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9000万元,用于9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同时,新增1000万元设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厕所革命”省级补贴每户增加100元。二是更多项目支持。每个深度贫困县单独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每年支持深度贫困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不少于100公里;优先实施深度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十三五”规划内的深度贫困县水利建设项目。三是更多政策倾斜。制定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35条硬举措,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如期脱贫。“如何解决好‘插花贫困’这个难题呢?”记者问。
胡超文说,我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深度贫困地区,一头抓非贫困县,带动全省脱贫攻坚。遵循与贫困县脱贫政策一致、工作标准一致、工作力度一致、考核评估一致的原则,出台了《统筹推进非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22条措施,在财政投入、项目建设、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强化责任,硬化政策,细化措施,实化投入,确保非贫困县精准脱贫“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如何防止政策“养懒汉”?胡超文认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能相结合,要杜绝“保姆式”扶贫。要强化政策引导,坚持因户施策,让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发挥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强化教育引导,广泛开展精神脱贫行动,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挖掉“安贫固穷”的思想穷根,牢固树立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加强典型引导,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面貌、创造美好生活;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形成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进帮扶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就业,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减少简单发钱发物式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