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政务

湖北:攻坚克难促执行 砥砺前行写忠诚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7日06:40 来源: 湖北日报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执行攻坚战打响以来,湖北法院广大执行干警上下同心、义无反顾,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以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投入到“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之中。在执行工作中,湖北法院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倒在了执行工作岗位上……干警们用忠诚和汗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最美芳华。本期特选取了湖北法院执行系统的5名干警,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他们为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呕心沥血,甚至付出生命的故事。

用心用情让“执行不能”案件圆满执结

——追记孝昌县法院执行干警戴斌

2017年11月的第一个周日,细雨霏霏,如泣如诉。在前往安陆市办理一起执行案件的途中,孝昌县法院执行局干警戴斌,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3岁。

噩耗传来,戴斌年近70的母亲悲痛欲绝:“他参加工作以来从未休过假,周末也总是记挂着手里的案子。今天临走前,他还买好了出差的车票……”

戴斌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年有大半时间都“在路上”。在他家的抽屉里,有一大摞往返包头、乌鲁木齐、深圳等地的火车票、登机牌,而刚刚买好的那张前往山东的火车票,却永远等不来它的主人。

1974年7月15日,戴斌出生于孝昌县小河镇。1995年,他退伍到法院参加工作,曾被孝感中院评为全市“执行标兵”,被孝昌县委评为“全县政法十佳干警”,多次被孝昌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的背后,是对业务的刻苦学习和钻研,是十年如一日的倾心付出。在办案过程中,他释法明理,态度和蔼,注重执行和解;对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他穷尽执行措施,与同事们攻克了多起重大疑难案件,让原本“执行不能”的案件最终圆满解决。

孝昌县花园镇某村75岁的徐某,起诉其51岁的儿子和52岁的女儿,讨要赡养费。法庭判定其子女每年各支付赡养费3000元和1000元,但二人均拒不履行。戴斌经深入走访了解到,两个子女自小未与徐某一起生活,且家庭条件都较差,对父亲也没有感情。在执行过程中,戴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姐弟俩终于答应支付赡养费。这起曾被认为不可能执结难案,在戴斌的巧妙周旋下圆满执结。

2015年,被执行人刘某拖欠农民工李某工资24300元,银行卡上却无任何可执行的财产。戴斌提出,很多人会在微信或支付宝上存储现金,方便转账或支付,便申请查询刘某微信或支付宝。

经多方查询,戴斌终于发现刘某的支付宝账户上有2万多元余额,他第一时间赶赴阿里巴巴杭州总部,将刘某的支付宝账户进行冻结,为李某追回了24300元劳务欠款。这是孝昌法院,也是孝感法院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执行的首例案件。

在岗一分钟奋斗60秒

——记仙桃市法院执行干警杨元心

“我就是闲不住,事情没做完就抓心挠肺的难受,总觉得给别人添了麻烦。”去年11月19日,仙桃法院启动“冬日扫赖”强制执行活动,刚接受心脏搭桥手术15天的仙桃市法院执行干警杨元心,提出返回岗位的申请。“在岗一分钟奋斗60秒,只要我还没退休,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吧!”他笑着说。

杨元心是一名转业军人,19年军营生涯锻炼了他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个性,工作中更是甘于奉献、雷厉风行。

2016年7月,已经54岁的杨元心主动申请从工作了10年的纪检监察室调入执行局。

执行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杨元心利用自己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通过反复向当事人做工作,加强执行案件调解力度,既保障了申请人的利益,也圆满地化解了矛盾纠纷。

2016年,在办理一起民间借贷执行案件时,被执行人邓某下落不明,还转移了财产。申请人习某多次找杨元心反映情况,且情绪不稳。杨元心一边耐心安抚习某,一边多方查找邓某下落。

得知邓某儿子居住在武汉后,他多次前往武汉向邓某儿子释法说理,最终邓某主动现身,与习某达成协议,将60万元欠款分4年还清。第二年,习某检查出罹患癌症,他再次找到杨元心,提出希望对方能一次性还清欠款。

有人劝他:“老杨,已经达成和解协议了,何必要反复?当心出力不讨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也不能置申请人的实际困难于不顾啊。”杨元心说。

他再一次赶赴武汉做邓某工作,最终通过拍卖被执行人邓某的房产将欠款一次性给付习某。

在一起12人共同申请执行的案件中,被执行人是仙桃法院一名干警的亲属。

第一次沟通时,被执行人还十分轻松:“都是一家人,多照顾一下。”杨元心不为所动,坚持查封了他的房屋。

“你怎么一点情面都不讲。”被执行人气急败坏。

“法院干警都是站在一条线上的,没有什么情面不情面。”杨元心斩钉截铁地回答。

最终,杨元心坚持拍卖了被执行人的房屋,维护了12名申请人的权益。

自进入执行局来,他年均办理案件180余件,执行和解率较高,终本案件较少,各项执行指标均排名靠前,且没有一件信访案件。

为群众跑腿再累也值得

——追记大悟县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沈学员

听说大悟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沈学员去世的消息后,吝某一下子懵了:“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走了呢?”吝某是一件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的当事人。

12年前,吝某因交通事故导致右小腿截肢,家庭生活陷入绝境。吝某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由肇事方赔偿各项损失合计20.9万元,被执行人却玩起了失踪。沈学员多番奔走,被执行人依然不知所踪。“不行就算了吧,找不着人,我认倒霉,看你跑这一趟趟的实在辛苦,我看着都累!”吝某开始灰心。沈学员却笑着说:“帮你跑腿,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别着急,很快就会有线索了!”

经过沈学员和同事的多次努力,终于找到了被执行人,让当事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1994年,33岁的沈学员从部队转业进入大悟法院工作。23年的工作中,沈学员当过书记员、审判员,后来又来到了执行局。执行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执行法官必须经常下乡执行、夜间执行或突击执行。不管冰天雪地,还是狂风暴雨,哪里有执行线索,哪里就会有沈学员的身影。

2014年,沈学员查出罹患糖尿病,随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向“执行难”宣战后,沈学员不顾身体情况,主动请缨,要求负责大悟法院历年未执结的案件清理。

积案清理是一项浩大的精细工程。沈学员将积案全面摸底登记在册,逐案编号建立台账。在他的努力下,大悟法院清理出未执结积案2000多件,执行案款800笔。

2016年下半年,沈学员的身体再次亮起红灯。糖尿病引发了肾病综合症,他必须定期透析。每次透析完后,他都坚持到单位上班。没有力气出外办案,他就在办公室给来访群众做咨询解释工作。

在12年的执行工作生涯中,沈学员跑遍了全县的村村落落,执结一大批重点、难点案件。2017年2月22日,沈学员积劳成疾,因糖尿病综合症引起多器官衰竭,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6岁。

被执行人赶来送她最后一程

——追记武汉市硚口区法院执行员徐文娟

2018年10月30日,武汉市硚口区法院执行员徐文娟因身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4岁。

被执行人任某赶来送她最后一程。“因为执行案件,我曾被徐法官处以司法拘留15天。但我对此心服口服,她是一位心系百姓的好法官。”

多年来,徐文娟一直负责案件的执行工作。2017年,组织上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将她调整到了执行查控组,负责案件的查封、冻结、划扣等工作,长途出差一般不安排她去。于是,徐文娟主动承担了武汉及周边城市的短途出差任务。

在执行工作中,徐文娟发现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看似尖锐,但有时是在赌一口气。她总能帮助当事人将这口气吐出来,在不经意间将尖锐的矛盾化解。

多年前,佳房集团有一处房屋因门前道路施工,难以出租。美家房产将它租下,装修后用于经营。2017年,该处门前道路施工完毕,佳房集团要求增加租金被拒绝,于是向法院提出解约的诉求。法院判决支持解约,佳房集团申请强制执行。

徐文娟承办此案后组织调解,让双方学会换位思考。“做生意有时候不仅要讲诚信,也要讲感情。”徐文娟的一席话,令两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沉思良久,最后双方握手言和。

2016年,徐文娟承办了申请人某钢材公司与被执行人某建筑公司的合同纠纷一案。徐文娟在执行期间,发现某建筑公司存在转移财产的情况。她多方查找证据,调取了转账记录,证明该公司存在转移财产的行为。最终,该建筑公司与该钢材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她每天上班都会带着中药,有时拿开水温一温再喝,有时在出差的路上就直接喝了。”和徐文娟同一个办公室的执行员陶林回忆,“2018年中秋节放假前,她和我还去宜昌出了一趟差。节后上班第一天,她坐在办公室里突然说手握不住笔了,我就劝她请假看病。谁知道第二天去看病,医生就要求她住院治疗。”

2018年10月8日,徐文娟最后一次出现在法院执行局,与同事进行了工作交接:“这是我目前手头上经办和还没有归档的案子,记得按时报结和归档。”三周之后,她就永远离开了。

徒手夺利刃患病15年仍坚守一线

——追记当阳市法院执行干警刘建军

“下次出门,我尽量陪你一起去,做你的保护伞。”在妻子遭受被执行人当街辱骂后,当阳法院执行干警刘建军温柔地安慰道。

然而,因为工作繁忙,这句承诺常常没能兑现。

2017年5月3日,刘建军旧疾重发,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当时,他衣服口袋里,只有两样东西:一本工作证,一张送达回证。

这一天,距离他退休还差不到两个月。

基层法院的执行案件,多是复杂而棘手的涉民生案件。经过多年历练,刘建军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2010年3月,在一次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骑摩托车与执行人员擦肩而过,不见踪影。“肯定没有走远!”刘建军通过地上的车辙印,迅速判断其逃离方向,并在不远处一个水库坝子上发现被遗弃的摩托车。

而坝子附近,正巧有一户农家。独守农户的老太太二话没说便准许了搜查。可搜来搜去,还是一无所获。农家特有的平房屋顶引起刘建军的怀疑。

刘建军小声安排两名同事守在屋内,故意大声向老太太告辞,并发动了汽车。正如刘建军所料,汽车发动声一响,房顶就窸窸窣窣有了动静。没多久,留下的同事便将被执行人抓了个正着。当天,该案便成功执行到位。

在刘建军的遗物中,有这样一张照片:他面带微笑,手里拿着一件破烂衣服,旁边放着一把砍刀(如上图)。

那是2005年9月,刘建军参与一次案件执行行动,当事人情绪十分激动,无视法院干警苦口婆心劝导,不断挥舞手中的砍刀。

眼瞅着当事人就要砍向身边的同事,刘建军健步冲到前面,用身体为同事挡住了致命一击,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伏了暴力抗法的当事人。所幸,刘建军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衣服被划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刘建军生前最喜欢的一首诗。也是他患病之后,常常用来勉励自己的一首诗。

2002年4月,刘建军在办案返回途中,突然一头倒在车上。经诊断,他患上了心脏冠状动脉堵塞,当即做了心脏支架手术。2013年10月,在前往宜昌五峰办案途中,刘建军再次病发,进行了第二次支架手术。术后一周,刘建军坚持要求出院上班。

2017年5月3日,刘建军正在清理旧存档案卷,忽感心脏绞痛,于是请假回家吸氧、吃药。当晚11时病情加重,送至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