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暖草薰、万象更新时节,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欧洲三国之行,回到北京。
5年前,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春天,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精辟指出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向世界深刻阐释了中国的文明观——“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5年来,跨入新时代的中国,不断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同代表不同文明的世界各国各地区携手并进,共同绘就一幅斑斓壮丽的人类文明画卷。
和而不同合作共赢
——秉持“和合”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台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讲述中国人“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讲述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合共生”……“和合”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也鲜明映照在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具体实践之中。
5年来,从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到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从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到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从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到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秘鲁国会,再到联合国总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习近平主席利用各种国际场合讲述中国对和平的执着追求,这是对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生动宣介,更是一个东方大国对世界人民作出的坚定承诺!
不同于世界上一些排他的、零和博弈的思维和搞国际关系“小圈子”的做法,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周而不比”的精神态度,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理念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秉持正确义利观,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主张在全球治理中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和平、和谐、和睦。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大的确定性,给受诸多挑战困扰的世界带来新启迪、新活力、新希望。
海纳百川包容互鉴
——探索文明交流之道,架设心灵沟通之桥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在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过去5年间,习近平主席出访50多个国家,在世界五大洲留下了探索文明交流互鉴的思考和身影。
在印度,他对泰戈尔的诗集如数家珍;在法国,媒体统计他曾提及法兰西名人多达34位,包括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在英国,他动情地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作品的经历;在美国,他对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的作品娓娓道来……
这5年,一曲曲东风西韵交相辉映——
从“丝绸之路活化石”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古城,到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再到捷克斯特拉霍夫图书馆……尽管繁忙的会晤写满了密集的日程安排表,习近平主席仍在百忙之中身体力行,以文化促交流,以交流促理解。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习近平主席主持的多边主场外交活动成果满满。独具匠心的文化活动融合东西方元素,同样让八方来客享受一席席文化盛宴,见证一场场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这5年,一个个故事拉近心的距离——
捷克卡通形象小鼹鼠、古巴配薄荷叶加冰块的朗姆酒、葡萄牙蛋挞、巴拿马瑰夏咖啡、阿根廷探戈……面对不同国家的民众,习近平主席对当地极富特色的文化符号总是信手拈来。
这5年,一条条人文纽带搭建友谊之桥——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87万人。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共绘人类文明繁荣图景,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业
2018年岁末,北京。华灯初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传递新年祝福:“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期许,总是在展望新航程时被赋予特殊意义。5年前,习近平主席以文明之笔描绘“命运共同体”的底色:“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从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到椰影婆娑的海南博鳌,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要场合展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满满诚意。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从历史中走来,向着未来延展,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以共商共建共享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倡议提出5年多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众多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促进各国融通发展,切实改善了沿线各国民生。
有学者评述,“一带一路”倡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尊重、民主协商和共同决策,开创了多元文明交融的新路径,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实质。“‘丝绸之路’正在复兴。”英国学者彼得·弗兰科潘认为,这一人类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塑造世界的未来。
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中国同世界携手前行,步履愈发铿锵。
(据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