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政务

湖北全力攻坚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9日09:02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我省“三调”培训现场

依法统一科学开展国土调查,摸清我国自然资源基础家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自然资源管理系统,以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和责任担当,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工作精神,坚决打好“三调”这场硬仗,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地处华中腹地的湖北,荆山楚水,人杰地灵,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农田面积有多少?土地类型有哪些?利用状况又怎样?……随着“三调”工作的深入推进,谜底将一一揭开。

坚持国家立场开展工作,实事求是开展调查,“宁要数据真实性,不要虚假的前后一致性”。本着实事求是工作原则有序推进“三调”工作,目前,我省“三调”工作已步入攻坚阶段,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猛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5月底前我省“三调”工作完成省级内外业核查,形成初步数据并上报自然资源部,12月底按时完成统一时点更新。

为什么要开展“三调”?

野外作业的调查人员,跋山涉水,借助仪器设备,用脚步丈量大地。

而在许多人的心头,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开展“三调”?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三调”是法定职责,《土地管理法》第27条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土地调查条例》第6条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2017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

2018年8月,根据机构设置、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调整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从“土地调查”到“国土调查”,变化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是迈开了自然资源集中统一调查过渡的重要步伐,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奠定坚实基础。“开展‘三调’,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细数“三调”的重要作用——

是提升土地参与宏观调控能力,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的重要支撑;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存量土地再开发,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保障;是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保障等。

我省“三调”主要目标和任务

国土是生产之要、生存之本、生态之源、自然之基。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开展过两次土地调查工作。

我省“三调”的目标,就是在我省“二调”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省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全省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全省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更好地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为我省全面实施“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和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支撑。

严格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等要求,实地认定地类,确保地类不重不漏全覆盖,发挥“三调”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对存在复合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种植园、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基础上,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

湖北“三调”的主要任务包括: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省耕地、湿地、种植园、林地、草地、商业服务业、工矿、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整合相关自然资源专业信息;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权属和相关自然资源信息为一体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国土及森林、草原、水、湿地等自然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我省“三调”攻坚期主要措施

2018年初,省委将“三调”工作列为年度重点督查任务清单。

2018年12月,省政府组织召开会议,对我省“三调”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对标国家,省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县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为“三调”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磨刀不误砍柴工。“三调”工作开展之初,我省分级组织培训,并采取措施确保培训质量。

加强省级规范制定。为保障我省“三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三调”相关要求及技术指标,省国土调查办制定了《湖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技术细则》《湖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等5个规范性技术细则。

针对“三调”成果省级核查工作,我省进行了省级内外业核查平台软件开发,借助该平台软件,利用遥感影像、互联网+实地举证照片、项目备案信息等相关资料,对三调数据库中图斑的地类、边界、范围的准确性实现机器自动检查及人机交互对比检查,确保“三调”成果真实准确。

我省还及时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强第三次国土调查质量管理保证调查数据真实性要求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刻理解保证“三调”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实事求是调查。

当前,“三调”工作进入攻坚期,全省各地倒排工期,制定时间表和任务清单,加快推进相关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并为此推出和强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全力推进全省调查。2月27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猛带队调研督办,在麻城召开全省“三调”工作调研座谈会,贯彻落实全国“三调”推进会议精神,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再作动员。

强化组织协调,确保责任落实。从今年元月起,省国土调查办建立联络员制度,10名联络员分市(州)直接指导督促各县级调查单位工作;建立每周通报制度,坚持每周一调度每周一通报,紧盯时间点,传导压力,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各地情况,上下联动推进工作;全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都将“三调”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范畴,压实责任,责任到人。

强化督促指导,确保工作质量。全省各市(州)均制定了相应措施,定期对各县(市、区)进行调研督导,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行动迟缓、进展缓慢的地区进行现场督办,对效率低、质量差的地区进行专项技术指导,有效保障整体工作进度和质量。省国土调查办对全省工作落后地区实行一对一定点“帮扶”,组织各地调查办进行市县之间交叉调研指导,通过交流经验,促进工作开展。

坚持时间节点,确保工作进度。省国土调查办要求各地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建立工作流程图,明确每周工作任务,明确每日工作量,及时增补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调查任务。

在加大工作措施,严控调查质量方面,进一步严格技术规范,各地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程和省级技术细则要求,根据影像纹理特征及各类专业数据套合情况勾绘图斑边界,不过分依赖二调成果。外业举证时参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据实合理举证;落实多环节质检。三调工作时间紧迫,为避免错误积累导致后期返工,省国土调查办要求各县级调查单位在内业提取、外业举证、内业处理等各个环节安排专人负责质检工作,明确质检责任,保障成果质量;项目监理单位切实履责,实时把控工作进度及成果质量,切实做到全面核查,全面监理;检查环节要求做到真抽真检。

图为:随县“三调”外业人员在作业

最新进展

县域调查进入尾声 省级核查全面铺开

4月26日,省自然资源厅介绍,我省“三调”工作县域调查已进入尾声。截至目前,全省103个县级调查单位中,完成内外业调查工作的县级调查单位有70个。内业进度完成100%的有99个县级调查单位,外业进度完成100%的有70个县级调查单位。

荆州市、黄冈市、天门市、孝感市、十堰市、潜江市、恩施州等市州已开展抽检工作。

省级核查前期工作已全面铺开。据介绍,本次省级核查机制初步建立,设置三级核查模式,人员之间互相屏蔽,统一采用省级内外业核查平台开展工作。从核查效果看,目前,人机交互检查图斑数,已达到人均每天近900个。现已提交数据进行内业核查的县级调查单位有11个,分别是:襄阳市襄州区、黄石市黄石港区、石首市、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硚口区、十堰市张湾区、麻城市、十堰市茅箭区、黄石市铁山区、荆门市掇刀区、荆州市沙市区。其中已完成内业核查的单位有:襄阳市襄州区、黄石市黄石港区、十堰市张湾区、十堰市茅箭区、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硚口区、石首市。

时光回溯到2017年8月12日,原国土资源部调研组来我省指导武汉市江夏区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并召开座谈会。2018年11月,“三调”工作座谈会暨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项目验收会在北京召开,江夏区新技术试点验收获得通过。

我省“三调”工作正式启动后,石首市、襄阳市襄州区、麻城市被列为全国“三调”先行县(区、市),按照国家要求,在全面开展国土调查的同时,积极探索国土调查向自然资源调查过渡的路径和衔接融合的方法,为“三调”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图为:罗田县“三调”外业人员在作业

三次调查 有何不同

“一调”全手工作业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又称“土地详查”,自1984年5月开始,1996年底完成,历时12年,调动50多万调查人员,全手工作业,全野外实地调查,基本查清了城乡土地利用、权属、面积和分布情况,第一次摸清了土地家底。土地详查成果在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我国五年计划纲要的重要背景资料。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后,国家每年都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动态了解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土地管理提供依据。

“二调”应用遥感技术

2006年12月7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并于2009年12月31日进行了统一时点更新。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为中央宏观决策和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地方政府准确把握土地资源形势和编制各类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提供了重要基础;为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方式转变创造了基础条件。

“三调”技术手段高精尖

与“二调”相比,“三调”在技术方法与手段、调查精度与质量控制、工作程序与组织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一是国家统一制作优于1米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统一开展图斑比对工作,为地方直接提供底图数据和资料;二是采用城乡一体化调查技术路线,既有利于保持调查工作的整体性,也利于调查成果的管理应用;三是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核查技术方法,各地在实地调查时可利用全国统一核查举证平台系统,拍摄带有定位、方向的实地照片,国家同时根据举证资料开展在线核查审核,确保成果质量;四是调查比例尺由“二调”的1∶10000提高到了1∶5000,调查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为便于调查成果管理和应用,“三调”将线状地物全部以图斑化方式表达等。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