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要闻

追逐青春理想 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30日16:21 来源: 人民日报

陕西省蓝田县汤峪镇大学生村官宋博,开办草莓园,带动乡亲们致富。 

李一博摄

重庆市北碚区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参赛选手在进行电子技术技能比赛。 

秦廷富摄

江西省峡江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在科普志愿者的指导下体验科技展品。 

曾双全摄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在秦皇岛金梦海湾进行彩绘。 

曹建雄摄

贵州省贵阳市甲秀高中,全体师生用歌舞“快闪”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赵 松摄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广大青年正在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努力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我们选取其中一些代表,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示当代青年奋斗的时代气质,回答好“为什么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什么当代青年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鼓励更多青年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编 者 

投身西部,建功立业

参加完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会议,又匆匆赶去姜谭路街道办事处接待来访群众,还得抽时间去走访贫困户,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选调生周峰,每天都是这样忙碌。

身为“复旦大学望道学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十佳学生”,这位28岁上海小伙,在两年前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背起行囊去宝鸡。“他完全有机会留院工作,但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周峰的导师、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朱巍教授虽舍不得,但还是大力支持。

周峰有自己的打算。“要想帮助更多人,就要建立更好的医疗保障体系,而要做到这点,就得去乡村、去基层,那里才是基础医疗的‘根子’。”

初到宝鸡,周峰花了3个月时间,走遍几乎所有区县医院。拉着佝偻老人的手,听着基层医生用淳朴方言讲述抢救危重患者,他觉得自己做对了。周峰查阅大量本地病人病史,深入了解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在母校老师帮助下,从学习目标、时间、内容、效果等方面,勾勒出宝鸡妇产科、儿科等医生培养计划。

“羊水栓塞是孕产妇最凶险的疾病。当请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王宏老师为大家讲授时,台下基层医护工作者的眼睛都亮了。那一刻,我特别欣慰。”周峰说。截至2019年,宝鸡已累计培养妇产科医护骨干24名、儿科医护骨干49名。此外,周峰还在皮肤病学、肝胆外科、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等多个领域牵线搭桥,会诊疑难杂症55例,开展专题学术讲座和现场教学、会诊等指导10余场。

当地高发脑中风,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护理成本像巨大的黑洞。周峰牵头建立医疗网络,积极推动早发现、早治疗,并全力参与瘫痪患者的康复与照料。在他的帮助下,一个个原本失去希望的家庭重获新生。

“青年的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我们要不懈奋斗,担当起新时代的使命!”周峰说。

(本报记者张烁采写,吕京笏参与采写) 

“军营给了我无悔的绿色青春”

商霖是天津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也是一名退役的士兵。“当兵是我一生中最最宝贵的经历,无论离开部队多久,我都不会忘记那些日子,不会忘记每个清晨的起床号,不会忘记训练场上流过的汗水,不会忘记我曾是一名光荣的军人。”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2013年,商霖刚入学,她就在校园宣传栏上看到了女子国旗护卫队的招募信息。看着海报上英姿飒爽的女兵,商霖报了名。在严格的考核下,她成为国旗护卫队的持刀手。持刀手不仅要有标准的军姿、步伐,还需要配合操刀动作与口令,艰苦的训练让商霖的手上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但她从来不喊苦喊累。

“我想当兵!”国旗班的经历,让商霖心中的绿色种子生根发芽、逐渐壮大。“本来想着读完大学再去当兵,但由于年龄偏大,所以大三那年是我最后的当兵机会。”商霖回忆道,当时不少朋友劝我继续完成学业。但当兵是我的理想,机会就在面前,我一定要去争取。

女兵的考核非常严格,商霖认真准备,拿出了最好的状态,最终她以全市第一的综合成绩,光荣入伍,实现了自己的军人梦。

两年的军旅生活,商霖尽情挥洒着青春汗水。有些业务不够好,她就每天利用休息时间恶补;有时战友落后了,她就主动帮忙分担;作为党员,她总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作为文艺骨干,她常常参与各种慰问演出……“军营给了我无悔的绿色青春,教会我坚持与忍耐,让我懂得什么是责任、使命与担当。”商霖说。

如今,带着军营磨砺出来的优秀品质,商霖回到了学校。在学习生活之余,她仍然积极投身国防教育工作,参与征兵宣传活动。商霖说:“我希望能将爱国拥军的思想传递给学弟学妹,鼓励他们圆青春之梦,燃报国之情。”

“戎装不再,而我仍是战士。”对于商霖来说,在最美的年华选择穿上戎装,是她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本报记者丁雅诵采写) 

走创业之路,做勇敢的尝试

“所有的选择都是最好的,如果不是,说明还没到最后”。从青涩的大学生到创业的先行者,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张川一直记得这句话。

2016年底,看到川大出台的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的文件,张川内心一阵欣喜。瞄准契机,张川下定决心,走上了创业之路。

创业实践与学术研究密不可分。张川的创业项目“智能源净——超灵敏水质监测云平台”也是如此。他们运用独创的微凝胶结合微流控检测技术,在物联网基础上,解决了水质中重金属离子无法实时在线检测的全球性难题,实现了在线监测水的温度、pH值、抗原等多项指标,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目前,项目已拿到多笔投资,市场前景广阔。

创业是一种挑战,路上困难重重。但在张川看来,困难不是绝境,只要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困难终将会被攻破。

这两年,随着人员丰富、模式转变和业务扩张,张川团队又研发了更多的系列技术衍生产品:温敏型细胞培养器、空气吸附制氧云氧集散式智能制氧系统。目前,两个项目累计获得20余项专利技术,营收达到数百万元。

谈及创业的感受,张川说:“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清晰地感受到,这是一个能让每个勇于创新创业创造的人都皆可成才、尽展其才的时代,是值得每一个青年拼搏奋进、实现梦想的时代。”

张川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具备多种素养。其中很重要的,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胸怀天下的大格局,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或许最初走上创业是因为机遇,但是既然选择去做,那就要坚定地做下去”。张川正在努力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本报记者丁雅诵采写) 

放飞科技梦想,收获成功喜悦

在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的人工智能兴趣课上,一场机器人篮球对抗赛正在进行。学生们聚精会神,用指令操控着机器人,走位、防守、投球、得分……正是这个团队曾在VEX世界机器人锦标赛高中组比赛中捧回大奖。

带领这个团队的老师,是陕西师范大学2009级公费师范生韩宜飞。2013年,在母校“西部红烛精神”激励下,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韩宜飞选择来到西部,投身基础教育。

工作第一年,新疆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举行,丝毫没有经验的韩宜飞带领学生报了名。“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不迈出探索创新的第一步,就不会有成功。”韩宜飞笑着说。

如今,韩宜飞教授的“人工智能初步探索”课,已成为学校的“金课”,深受学生喜爱。“别看孩子们好像是在玩,其实要学的内容非常多,每一个操控、每一次调节、每一场比赛,都是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考验。”谈起教学,他滔滔不绝。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韩宜飞感受到国家科技发展的趋势,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传播应用。虽然地处西部地区,但韩宜飞依然有个“科技梦”,他希望带领学生们走进科技前沿,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成长为国家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下基础。

这两年,韩宜飞常常在下班后,在实验室进行中学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研究。无数个夜晚,他和学生们在探索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此外,韩宜飞还开发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机器人官网”,将自己在机器人竞赛教育、创客教育等方面积累的经验资料整理出来、摆在网上,与其他老师一起交流讨论,共同为科学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韩宜飞,这位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正阔步行走在西部基础教育的宽广大道上。

(本报记者丁雅诵采写) 

自强不息,回报社会

“再晚两小时,你就没命了!”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2016级硕士刘敏,永远忘不了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被掩埋30个小时后,她被武警叔叔从废墟中“挖”了出来。重症监护室里,足足挣扎了两个多月,命保住了,右腿却没了。

那一年,刘敏16岁。坐着轮椅重回高二教室,要强的她发现自己跟不上了。想要迎头赶上,可困难接踵而来,“那时,我有严重的幻肢痛,疼痛总让我分心。”刘敏说。

“对那时的我来说,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刘敏拼了,成绩也一点点回升。最终,刘敏如愿考取四川大学,获得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她又以优异成绩保送南京大学读研,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虽然失去右腿,但刘敏从不想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大学期间,她选修了羽毛球课,还经常享受骑行的乐趣。

“我的重生,既是自己的幸运,更得益于国家的关爱。”接受过很多好心人帮助的刘敏,在自己有能力站起来时,决心将这份爱回报社会。刘敏和爱心人士一起,创立了“中华康复工程基金会”,希望为青少年残障人士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在她的倡议下,“第一届大学生抗灾减灾灾后重建论坛”召开,论坛讨论了针对地震的系统性灾害防御和灾后应对策略,加大地震知识的普及。

“姑娘,你真了不起!”“你对生活的热爱,让我在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有了咬牙再坚持一下的动力。”刘敏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她还经常到中小学,给弟弟妹妹们分享人生经历,鼓励大家敢于面对挫折,在逆境中学会成长。

“不要为没发生的事拧巴,也不要为已经发生的事拧巴,面对生活洒脱一点。”刘敏总是这样乐天达观。今年6月,她毕业后选择去残联工作,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纠错】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