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要闻

一起看亚洲文明对话大会④:文明何以包容?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5日11:19 来源: 求是

当今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并创造了各种文明。在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这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人们期待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能够为解决这个时代之问提供深刻洞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篇重要文章中告诉我们:“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文明何以包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忠实记录了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的未来提供了彰往察来的深刻启示。

透过历史的长镜头端详中华文明,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文明交流互鉴、繁荣多彩的美丽画卷。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客商往来印度、斯里兰卡,海上丝绸之路帆影幢幢;隋唐时期,遣隋遣唐使络绎不绝,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元代,马可·波罗一部游记让无数人对中国心向往之;明代,郑和扬帆远航、七下西洋,和平交流的文明佳话至今传续……中华文明里凝结着不同文明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基因和密码。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表明,只要中外文明交流畅通,中国就能够对世界作出较大贡献。中国、中华文明如此,其他国家、其他文明同样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日益开放的当今世界,我们应该对人类文明成果保持海纳百川的胸襟,撷百家之精华,融各方之优长,把握时代大势,着眼民族梦想,放眼世界未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焕发古老文明旺盛的生命力。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的高度,对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在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反响。纵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难发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是他反复强调的理念和主张。

在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得到了与会国家的积极响应。此后,中国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与有关的国家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活动,为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创造了良好条件。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倡议,进一步推动亚洲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在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

不同文明之间有差异,甚至存在矛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在不同文明相处的问题上,在道路选择、制度选择的问题上,应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多沟通、多对话、多协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纠错】编辑:张惟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