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正在紧张施工的建恩高速。该高速预计年底通车,建始将再添一条快速通道。 (视界网 侯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张媛 岳兴荣
“补短板、强弱项、抓整改,今年实施的项目9月底必须交账。”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建始县向“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持续发力,确保如期完成整县摘帽目标。
攻坚克难凝心聚力
“如不是你们没日没夜地干,我们至今都没一条好路走。”6月7日端午节,建始县官店镇磨盘寨村村民孙胜彩给修路工人们送来一篮子熟鸡蛋,感谢他们冒雨赶工。
官店镇,一脚踏四县,地势险峻,平均海拔1500米,是典型的高山乡镇、著名的“瘠苦”之地,也是建始交通最落后的区域。6月1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此地深入探访。“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上跳,心在身上跳。”过去,当地村民这样形容官店出行。“乡村道路等级不高,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官店镇党委书记毛传顺介绍,全镇49个村中35个村未通水泥路,欠账近600公里。“县委县政府负责人把官店出行难作为全县补短板的重点,一次次向上争取资金,一次次召集现场会,历经四年,克服困难,啃下诸多硬骨头。”毛传顺介绍,现在,全镇已修通415公里的通村和通组砂石路,完成了过去10多年才能完成的道路建设,新建公路质量位居全县第一。“多泥泞,行路难”一直是长梁镇三块碑村村民出行难的真实写照。去年底,该村争取了140万元修路资金,可还缺70万元的砂石料。“施工的黄金时间刻不容缓。”村支书李启飞当机立断,拆除了半山腰的自家老屋,用山上的砂石料供给修路所需。眼下,不少路段已经硬化,50多户近200人的出行难即将成为历史。
截至目前,建始县采取群众投工、财政奖补、企业垫资、项目整合、社会帮建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捆绑财政资金、整合扶贫资金等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约12亿元,实施公路建设项目668个约1319公里。
特色产业激发活力
仲夏时节,业州镇杉木村,一颗颗红彤彤的枸杞压弯了枝头。“我家2亩枸杞,今年少说也有1.2万元的收入。”66岁的贫困户段丙强信心满满。
枸杞,一种在西北较常见的植物,在武陵深山里开了花,成了老百姓的脱贫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建始人朱和平在湖北农学院参与“湖北杂交枸杞”项目研究。慧眼识珠的他抢占先机,独家取得南方枸杞在建始的推广权和成果使用权。
2013年10月底,朱和平注册湖北枸杞珍酒业,突破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复合工艺相结合的难点,推出生态富硒、原浆发酵枸杞原浆酒,产品供不应求。
有了龙头企业带动,建始县以奖代补,鼓励枸杞珍酒业带动贫困户发展枸杞产业。目前,全县10个乡镇近万亩富硒枸杞已成星火燎原之势,4200户枸杞种植户受益。
近年来,建始县每年都下达数千万元的产业项目资金,按照“五个一”(一村一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村集体经营公司、有劳动能力的一户一个脱贫增收项目)模式发展产业,葡萄、猕猴桃、苹果桃、蓝莓等一个个特色产业之花在建始大地上盛放,特色产业农村覆盖率达到93%。
众人拾柴巧借外力
走进建始花坪的田间地头,一片片猕猴桃果园青翠盎然,充满生机。
2012年11月,华中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建始县,双方携手并肩,决战贫困。但第二年,“溃疡病”侵袭建始猕猴桃。华农70岁的退休教授蔡礼鸿本可含饴弄孙,得知消息,驰援建始,一留就是6年,终于根治了这种水果“癌症”。
2016年,一场罕见暴雨袭击了“鱼老板”田大才的冷水鱼养殖场,损失上千万元。一个电话,华农水产学院张学振教授送来技术。3年期满,他选择留下,帮助重建恩施州最大的富硒冷水鱼养殖厂……
7年来,华农发挥农业科教的专长,先后向建始县选派挂职干部22人次、专家2000余人次,组建13支科技服务团队,设立产业攻关项目24个,培育和扶持猕猴桃、甜柿、景阳鸡、魔芋、茶叶、玉米、高山蔬菜、枸杞、冷水鱼等扶贫产业,带动17061户共68561人脱贫。“建始有机猕猴桃、土豆、黑猪和各种绿色蔬菜,现在直供滨江区的食堂和超市了。”到建始挂职的杭州市滨江区干部为当地农产品“打call”。
滨江区对口帮扶建始县,通过他们牵线搭桥,阿里巴巴集团、杭州云集鲜生等电商平台与建始县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让建始高山蔬菜和土豆等农产品不愁“嫁”。该区组织36批次1215名劳模职工赴建始疗(休)养,带动旅游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华中农业大学、杭州市滨江区、长航集团……一个个异乡人奔赴在建始大地,奉献青春,汇聚帮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