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杨帆通讯员戴良军)6月底《长江日报》刊发了题为《劳动换积分积分换物资武汉年内开22家扶贫“爱心超市”》,这一扶贫新模式引来了广泛的关注,7月11日,《中国社会报》在“地方创新”栏目以《“爱心超市”在武汉贫困村推开》为题,报道了武汉扶贫新模式“爱心超市”的探索实践。7月18日,国家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为武汉扶贫这一新模式点赞:“用劳动换商品,激发内生动力,这是脱贫攻坚的一条重要创新,值得很好的总结推广。”
据了解,2015年10月市民政局精准扶贫舒安街八秀村后,依托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工作,通过政策兜底、产业扶贫等多措并举,7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销号,贫困村脱贫摘帽,村集体收入已达47万元。扶贫收益如何用?“扶贫和扶志”如何更好相结合?市民政局经过与街道认真调研,决定在八秀村设立“爱心超市”试点。去年“爱心超市”正式运行,每周五八秀村的贫困户都会来这里用平日劳动积攒的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食用油、大米、卫生纸、牙膏牙刷、脸盆等生活用品,个个眉开眼笑。今年,武汉还将有22家“爱心超市”出现在各个贫困村。
八秀村鼓励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通过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环境卫生评比等活动,获得积分奖励,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就能到超市换购物品。
在30平方米的“爱心超市”内,货架上陈列有大米、食用油、洗发水、长筒雨靴、拖鞋、卷筒纸、肥皂等物品,都是村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每样物品上都标明了“价格”,如一个电开水壶29分,一桶10L的食用油59分,全部“零利润”销售。
八秀村参与积分的有65户贫困户,每户有个记录积分的小册子。
日前,该村七组村民、81岁的王金香拿着积分小册子在“爱心超市”领到了两样物品:一双塑料拖鞋用了5分,一袋5公斤的大米用了29分。王金香说,这袋5公斤的大米,够他和老伴两个人吃大半个月。据王金香介绍,他的老伴患有严重哮喘,还有其他慢性病,已经卧床4年,他的日常生活主要是照顾老伴。子女在外打工,指望不上。他说,自己每个月都可以攒到30分左右的积分: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可以积4分;自己种菜拿到街上去卖,可以积4分;帮忙打扫村里公共区域卫生,可以积4分;去村里合作社当帮工,再积4分……从去年9月“爱心超市”开业以来,他通过这些方式取得的积分,已经在超市兑换过大米、食用油、牙刷、牙膏、卷筒纸等物品。
为了让“爱心超市”扶贫方式形成持续帮扶的闭环,今年,市民政局从近700家社会组织中挑选了20多家,与22个贫困村结对,让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到“爱心超市”扶贫项目中,让扶贫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