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

只有一个老师一个学生 武汉海拔最高小学送走最后一名学生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1日04:30 来源: 长江日报

临别之前,刘宇航和刘良华老师升国旗

刘良华老师最后一次辅导刘宇航学习

走出校门后,刘宇航依依不舍地与刘良华老师挥手告别

刘宇航说黑板上画的大花朵是刘老师,小花朵是自己

刘良华老师送给刘宇航开学礼物

长江日报记者王晶 见习记者刘娜 余金兰

53岁教师刘良华坚守武汉最偏远山村学校31年,“只要还有孩子需要,我就会一直留在这里!”

8月31日,是8岁的刘宇航离开黄陂区蔡店街刘家山村,去14公里之外的郭河小学报到的日子。早上7时许,刘良华老师送给刘宇航一份特别的开学礼物——《现代汉英词典》。面对即将分别的学生,刘良华眼眶有些湿润,他嘱咐刘宇航到了新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懂事的刘宇航连连点头。

在这个离武汉市中心城区90公里的小山村,有一所全市海拔最高的学校——刘家山教学点。在这个群山环绕的“迷你学校”里,只有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就是刘良华和刘宇航。如今,刘宇航要去郭河小学读三年级了,这个教学点也将不复存在。

守承诺坚守偏远山村学校三十一载

刘良华是刘家山村人。1988年春,正打算进城务工的他,接到村书记和刘家山小学校长的邀请:村里小学一直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希望刘良华能留下来执教。

刘良华脑海里不断浮现父亲20多年在三尺讲台执教的身影,尽管当时教师待遇很低,刘良华毅然决定留村任教。当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刘良华走进刘家山小学,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当时学校有6个年级,共40多名学生,5位老师。由于老师人数有限,学科较多,刘良华每天教学任务很满,几乎没有休息,“上午上完一二年级的语文课,下午还要给三四年级上数学课”。

偏远乡村的生活十分枯燥,刘良华回忆,在校期间前后有十几位老师来了又走,任教时间最长的也不过三五年,只有他和刘忠新老师一直坚守在此。“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每天早早就到学校,放学还坚持送学生回家。”谈起最好的搭档刘良华,刘忠新老师感叹:“教书时间久了,和孩子有了感情,和讲台也有感情了,他哪里舍得走呢!”

2016年,刘忠新老师调任到郭河小学任教,学校里只剩刘良华一个老师了。面对大山和空荡荡的学校,刘良华有时也会觉得孤独。他就利用空闲时间练练毛笔字,与村民下下象棋,还自学儿歌作为学生的音乐教学。

亲友劝他改行,但刘良华并没有动摇,他说:“我曾向村书记和校长许下承诺,哪怕只有一名学生,我也要坚持下去!”

他是孩子的老师也是玩伴

2001年,刘家山小学的学生不到40人,学校改为教学点后,只剩3位老师、4个年级。从2007年开始,刘家山村开发旅游资源,建起木兰清凉寨景区。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家庭条件变好后,不少孩子随父母进城读书了,刘家山教学点的学生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下两名学生。2018年秋,其中一名学生也转走了,只剩下学生刘宇航。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刘良华的办公室一角堆放着手工制作的毽子和破旧的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等。刘良华说,他怕刘宇航孤单,平时课余经常带他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绳,刘宇航每次都玩得很开心。“我和他既是师生,也是玩伴,更是朋友。”刘良华微笑着说。

长期一对一教学,没有接触外界,刘良华发现这种枯燥单一的方式渐渐对刘宇航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让刘宇航接触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他经常带着刘宇航去郭河小学听公开课或参加集体活动。

刘宇航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开心不已,在集体活动中表现活跃,刘良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二年级结束时,刘良华主动建议刘宇航的父亲将孩子送到郭河小学。刘宇航转校意味着学校再无生源,虽然刘良华有些不舍,“但是三年级要增加英语课了,我得为孩子考虑”。

最大心愿是让村里孩子迈出穷山沟

10多年来,从刘家山教学点走出了10余名大学生,对这个偏远又贫困的小山村来说十分不易,这也是刘良华最欣慰的事。他教过的学生很多成了高校教师、工程师、医生……说到这里,刘良华有些激动。“让村里孩子迈出穷山沟,改变家乡的面貌,让学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是我坚持教学的初心,我也为此而感到骄傲。”刘良华的话很质朴。

蔡店街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现在没了生源,刘家山教学点原本计划取消,但考虑到部分村民的需求,未来将把教学点改为幼儿园。听到这个信息,刘良华内心又燃起希望。他表示,愿意留在这里继续任教,“只要村民有需求,只要孩子需要,我就会一直留在这里。”面对未来,刘良华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