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

因易生虫害,利川莼菜产业一度遭遇发展瓶颈,经“生态药方”调养后——娇气“莼姑娘”绿色重生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9日10:53 来源: 湖北日报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彤

图为:生态种养,莼菜基地喜获丰收。野生莼菜娇嫩欲滴(资料图)。

晨钟暮鼓,水光山色。

9月下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利川市凉雾乡继昌村的千亩莼菜基地。只见成片水田,村民们几个一排,俯身采摘莼菜。一片片叶圆茎细、质柔嫩滑的菜芽在指尖欢快跳动,渐渐跃满篮中。他们一边忙碌,一边期待,这菜一年比一年长得好,今年又能卖个好价钱。

6年前,可不是现在的光景。

利川是我国现存野生莼菜原始群落的栖息地。利川莼菜是久负盛名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和畅销市场的创汇产业。病虫害曾是其挥之不去的阴影。2013年,当地多个莼菜产区再次发生虫害,给行业带来不小打击。如今,恢复得如何了?记者实地探访。

挫折:产区曾闹病虫害

诸菜之中,莼为第一,有着“水中碧螺春”“世界珍奇”“中国一绝”等美誉。

一如它纤长、娇柔的外表,莼菜在采摘、管理等方面,也着实像个“娇气的小姑娘”。当地人告诉记者,莼菜对生长环境格外挑剔,只有温暖干净的湖泊、水池才可生长,采摘只能靠人工。

莼菜虽是利川传统特色农产品,但莼菜产业却很年轻。上世纪八十年代,莼菜“野转家”栽培试验取得成功,开始成为当地出口创汇“明星”。1995年,利川市被授予“中国莼菜之乡”荣誉称号。2004年,利川莼菜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效应彰显。

市场的火爆,驱使少数人心态浮躁起来,打起赚快钱的主意。一位收购商介绍,当时有人为了提高产量,一味追肥;有的偷懒省事,连续采摘十多年不换苗;有的贪图小利,在莼菜田下捕鱼捕虾……“娇气”的莼菜逐渐营养不良或过剩,经常出现病虫害。

2013年,是佛宝山种植大户刘文学记忆中最灰暗的一年。位于利川市汪营镇的佛宝山产区,气候适宜、灌溉条件优越,莼菜的产量和质量上乘。可那年春夏之交,他却发现,原本4月底就可大量采收的莼菜直到5月底,还不见吐芽。刘文学回忆,当时,成片莼菜田,稀稀拉拉。好不容易拨开几处老叶子,下面的新芽要么很小,要么摘下来没多久,根已腐烂。他家种了100多亩莼菜,产量仅是往年的四分之一,损失近70万元。

这种情况,当年在多个莼菜产区都存在。据了解,2013年,利川莼菜的产量不到以往的一半。不少加工企业都收不到原料,种植户也感到迷茫。

利川莼菜该怎么办?

药方:生态种养还绿来

利川市农业局迅速组织专家现场会诊,原因找到:是长腿水叶甲等害虫啃食莼菜嫩茎和须根,造成植株伤口溃烂,染病死亡。

“莼菜之殇表象是虫害,根源在于急功近利。”业内人士一语中的。

原来,过量捕捞田里的鳝鱼、泥鳅、青蛙等,害虫没有天敌,繁殖过快,破坏莼菜根。不建好基础设施,就在裸田里直接种植,容易造成一田出现病害、累及一片。按照莼菜的生理周期,6年至8年对莼菜品种进行更新;不更新,会导致植株老化,生理活性降低,失去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药方只有一个:顺应莼菜的生长规律,用绿色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它创造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

规范莼菜种植,一批企业率先垂范。利川市睡芙生态农业公司在凉雾乡流转1200多亩水田,按《利川莼菜省级地方标准》和《利川莼菜种植规程》,建起莼菜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精选良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吸引众多同行和大户观摩学习。

2016年初,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农技人员又在睡芙公司基地试行稻渔共生综合种养。一亩莼菜田里,鱼苗总数控制在正常鱼塘的十分之一,让草鱼、鲤鱼、青鱼、泥鳅、鳝鱼等吃掉大部分杂草、害虫,其排泄的粪便作为有机肥,用食物链维持莼菜田生态平衡,扼制病虫害。

睡芙公司创始人谭明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用打药施肥,一田双收。如管理得当,一年下来,莼菜加水产,亩产值过万元。

为尽快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利川市政府对验收合格的莼菜田,每亩补助500元;采用莼渔生态种养模式,每亩再补助200元。

继昌村11组村民邬龙忠,是较早跟着睡芙公司学习“莼渔共生”技术的农户之一。他发展近6亩莼菜,头年纯收入就过2万元。

2017年底,利川莼菜种植面积恢复至2万亩。

新生:催生绿色产业链

利川市上上下下开始重新审视本地莼菜产业,深耕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2016年5月,利川市与中南民族大学签订协议,成立“中国莼菜研究所”,进行莼菜原产地野生资源保护、种质改良、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化示范。政府对取得重大推广、研发成绩的莼菜企业出台奖励政策。当地莼菜产业迎来转型升级新阶段。

谭明富告诉记者,如今,莼菜鲜叶收购后,企业以叶面直径大小分为小、中、大三级,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当前,睡芙公司前两种规格的莼菜以每吨8万元以上的价格出口日本,并基本占领国内80%的鲜货市场。

莼菜口感润滑,营养丰富,烹饪方式又简单,以凉拌、煲粥、做汤为主,契合时下人们追求健康养生和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中南民族大学协助当地多仁多、山野等企业研发莼菜深加工,推出山野莼露、莼菜饼干等开袋(罐)即食产品,均取得不俗的市场反响。

山野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瞿亿州说,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大,收益明显,近三年,公司销售额都稳定在6000万元左右。在公司就业的150多名村民,每月在家门口可挣到3000元左右。

产业链上的农户笑逐颜开。以该市莼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凉雾乡为例,目前,该乡建立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销合作经营体系,拥有3家企业及4家专业合作社,自建核心基地3000亩,20亩以上大户有10余户,80%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种有1亩至3亩莼菜。

最新统计显示,利川莼菜种植面积已稳定在3万亩,鲜莼菜年产量达到2.6万吨,辐射近3万农民,年总产值突破2亿元,种植面积、年产量均为全国第一。

今年8月,第二届利川凉雾莼菜文化节在凉雾乡马前村举行,游客现场摘莼菜、品莼菜、赏美景、住民宿,场面热烈。据悉,当地正以“莼菜为媒”,创建利川市康养度假休闲产业示范点,打造中西部候鸟避暑度假的栖息地,推动乡村旅游扶贫。

这条全新的莼菜产业链继续延伸……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