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

挥铲颠勺如同练功 一口锅养活一家人 “功夫炒饭哥”炒出网红人生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5日07:12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汉口前进二路夜市,在这里炒了13年饭的石志康(右一),因为炒饭动作夸张、如同练功而逐渐成为网红       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摄

石志康炒饭时动作夸张

翻炒

颠锅

石志康与妻子和弟弟在家准备食材

试火

放盐

石志康拉着小车准备出摊

47岁的他又一次端起了锅。

猛火升腾,他习惯性半蹲,调动全身的洪荒之力,翻炒、颠锅、铲在锅中切划,伴随手上的摆动不停走位。

姿势销魂,夸张而刚猛,形似练功。

极致放盐——更应该叫数盐,他用小勺一粒一粒刮进锅中。

一个粗犷,一个细腻。

13年,一辆餐车,一口锅,一张餐桌,每天忙碌十多个小时,他风雨无阻。

每天,只待夜幕降临,他便开始专属于自己的招牌表演。

他是炒饭世界里的刀客,是吸引食客慕名打卡的中年网红,他是江城“功夫炒饭哥”石志康。

1被配上武侠歌曲的炒饭

夕阳沉下,傍晚5点半,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二路进入一天中最具活力的时分。

一个没有招牌的摊位,摆在了济生社区1号门门前。

摊位极简,只有供客人扫码付钱的二维码下面写着“功夫炒饭”。

起火,润锅,鸡蛋和配菜先后下锅,大火翻炒至断生,下入米饭,再加各种调料,翻炒数下,三五分钟,炒饭即成——这是一般人印象中的炒饭动作。石志康不是这样。

别的厨师握勺柄尾部进行翻炒,石志康却只握勺与柄的连接处。

加调料,他也与众不同:惜盐如金,用最小的调羹分几次,将盐一点点放到勺里。

猛火快炒颠锅时,他习惯用左手掌围着炉边晃上两圈。

那一刻,锅在他的怀中,他有如武林高手,似乎在催动内力发功,好让炉火烧得更旺。

看他炒饭的人,有三种状态:

好奇的路人,站在摊旁围观,有的还和同伴边笑边议论;

初来乍到的顾客,顿感新鲜,掏出手机,使劲拍小视频;

只有老顾客,习以为常,或坐或站,静等饭好。

人人一部手机的年代,在网上,石志康火了。经常有人专门来给他拍视频,还有美食节目的主播来采访他。

满目可见的视频里,网友多用《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这类武侠片里的歌曲给石志康的炒饭动作配乐,那是一种充满了癫狂的仪式感。

有人说他是在用生命炒饭,有人说他在练铁砂掌或者少林功夫。这似乎解释了“功夫炒饭”名号的由来。

名号什么时候流传开,石志康已经记不清楚。

他觉得,顾客这么叫,可能是因为觉得他的炒饭味道好、下了功夫,是一种褒奖。

2“功夫”源自活动身体

可以肯定的是,石志康并非金庸的拥趸。

他这套“功夫”,也并非师承自他人。

一切,都是自创。

为什么?

“只是因为一个姿势炒饭太累,换着花样做动作,让身体好受些。”他说。

石志康是黄冈人,19岁那年,他到武汉学做厨师。妻子是武汉人,他一家和岳父一家都住在济生社区,所以就在此落地生根。

像这样摆摊炒饭,石志康已经坚持了13年。

起初,他和所有厨师一样,炒饭时没有任何附加动作。每天从出摊到收摊,顾客不断,一天下来,常常要站近十个小时。

后来,他一边炒饭一边活动身体,发现这样好受多了。于是,他有意识地坚持了下来。

起初,妻子也觉得动作夸张,劝他炒饭时老实点,但他不听。妻子逐渐习以为常。

有客人称这“功夫”是噱头矫揉造作,石志康也不在意,他只想做自己的事情,随人去说。

他没有想到的是,用这个动作炒了十几年,手机短视频的时代来了,他突然成了网红,被人在线上线下围观。

说起自己拿勺子的特殊方式,石志康说,那是因为这样更省力。用手掌围着锅沿摇晃,是为了感受火力的大小。

那为什么要用小调羹一点点地加盐呢?他又说:是因为炒了一晚上饭,人很疲惫,容易误操作把盐放多了。用调羹一点点放盐,这样更容易保证每碗饭咸淡适中。

4年前,因为生意太好,石志康让做厨师的弟弟石奇也到摊位上帮忙。4年下来,石奇也学会了哥哥的这套炒饭动作。

一顿操作猛如虎,功夫炒饭真的能缓解腰酸背疼?石奇憨笑着猛点头。

对网络上的走红,兄弟二人并不在意:“睁眼做事,闭眼睡觉,劳碌一天,人困马乏,没有时间去网上刷视频。”

每晚6时出摊,到次日凌晨4时多收摊,清晨兄弟俩才能入睡。中午1点钟左右就要起床、蒸饭、买菜、切菜,准备工作做完,简单吃个饭,又是出摊时间。

时间如流水,日日如常。

3“炒”出了第二套房

在摆摊前,石志康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厨师。他一度做到了餐厅的厨师长,负责为餐厅物色厨师、制定菜品、进货等工作,月入不菲。

在家门口摆摊炒饭,都是因为儿子的降生。

小时候,儿子身体很弱,经常生病,有时候一连七八天都要去医院打针。白天妻子要上班,没法带儿子看病,岳父母年龄大,带孩子时间长了身体也受不了。为了能白天照顾好儿子,石志康只得回家。

然而,家里的经济不能靠妻子一个人支撑,为了维系一家人的生活,石志康想到了晚上出门摆摊。

前进二路是美食一条街,南临中山大道,北到自治街,民众乐园、江汉路等商圈都在附近,很多生意人、打工者都租住在前进二路。

石志康心想,在街上摆摊炒饭生意肯定能好。因此,他接下了社区门口别人原有的炒饭摊位,开始了炒饭生涯。

从餐厅大厨,到街头摆摊,起初石志康也有心理落差。

最开始的几天里,他不好意思出摊,让徒弟帮忙推着餐车到摊位,他只管炒饭。可几天下来生意挺好,客人络绎不绝,收入也不错,这种落差烟消云散。

炒饭虽然简单,但要炒好却并不容易。在厨师学校,石志康学的是各种大菜的做法,炒饭也仅仅学过扬州炒饭这一种,这些和路边摊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天出摊时,就遇到了尴尬:一位女顾客点了一碗炒面,他却炒糊了锅,他忙道歉求顾客让他重新炒一碗。

没想到要炒好一碗饭,并没有那么容易!他一连几天往附近几家炒饭摊子跑,边吃边偷师,发现自己选料、程序、火候都有问题。

琢磨出炒饭窍门后,石志康又琢磨出炒粉丝、炒泡面等特色餐,生意越来越红火。

现在,兄弟俩每天仅炒饭就要用20公斤大米,七八升食用油。

几年前,石志康靠着炒饭赚来的钱,在济生社区置下第二套房,一家三口安顿下来。

前进二路,这条600米长的小街两边,数十家餐馆密布,竞争激烈。都市的霓虹里,石志康炒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4凌晨1点的生意小高峰

11月7日晚上6点,摊子还没支好,已经有顾客开始排队等待。

石志康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段,岳母见状赶紧到摊位前给兄弟两人打下手。辅导孩子写完作业,妻子也跑来帮忙。

趁着炒饭的间隙,兄弟两人抄起容量600毫升的水瓶喝水。眼下季节,这样的水每人一天要喝两瓶,放在夏天每人要喝四瓶。

晚上10点,客人渐少,石奇趁空炒了两碗炒饭作为兄弟俩的晚餐。可一碗饭没吃完,就又有客人来点餐。

次日凌晨1点,前进二路逐渐沉寂。但巡夜的保安、打完麻将的居民、滴滴司机、代驾司机也都纷纷回家,石志康的生意又迎来一波小高潮。

人群中,谢先生和三位朋友要了份炒饭,他一边等炒饭,一边用手机拍视频。

几个小时前,他在朋友圈看到了“功夫炒饭”的视频,当天晚上就和朋友专程从青山开车过来吃。

石志康的炒饭,最便宜的蛋炒饭7元钱一份,最豪华的全料炒饭要50元钱。食客中,不乏开着豪车慕名前来的有钱人,只为点一份全料炒饭。

凌晨3点,夜深风凉。街上餐馆有的已经打烊,有的摊主也准备收摊。

看到还有十多碗饭没卖掉,石志康准备再等等。这时,他才有时间掏出手机看网络小说。

餐馆下班的人成为当天最后一波客人。

“老板今天生意怎么样?”对于这些熟客,石志康叫不出名字,但知道对方的口味。

“收了吧!下午再见!”凌晨3点30分,隔壁几家烧烤店老板一边聊着天,一边收拾桌椅关门。

锅碗瓢盆放入餐车,将路面上的残渣清扫干净,收起餐桌和椅子。此时,已经是凌晨4点40分。

石志康说,因为摊位附近的楚宝片区拆迁,客人减少,现在生意没有原来好做。即便走红之后,生意也并没有明显增加。

一切都靠通宵达旦的坚守。

几年来,附近几个炒饭摊子慢慢垮了,但石志康生存了下来。这让他悟出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贵在坚持,用心去做,总能成功。

炒了13年饭,靠着一口锅养活了一家人,这是他最骄傲的事情。

5“儿子肯定比我强”

在济生社区,石志康借用亲戚的一套小房子做操作间。收摊后,兄弟俩还要忙着洗刷锅碗。晨曦微开,两人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回家时,石志康会买早餐,这是一天中他和13岁的儿子彬彬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

“一天看儿子一眼就满足了,瞬间觉得干啥都不累了。”石志康笑着说。

因为晚出早归,他每天难得和儿子共处,小学五年级时,儿子还写作文吐槽他“几天见不上一面”。

作为父亲,石志康觉得现在孩子负担太重,学习压力太大,同学间的竞争太强,不像他小时候的生活那么无忧无虑。

然而,和每位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他给儿子报了好几个课外辅导班,还出钱让儿子出国旅游。他坚信,“儿子以后肯定比我强。”

彬彬性格活泼,能说会道,长得高大结实。在他眼里,父亲只属于来买炒饭的顾客,自己一年到头难吃上爸爸做的菜,反而是外公的菜更有家的味道。

“功夫炒饭”的视频刚出现在网上的时候,彬彬在网上搜出来给爸爸看,看过之后,爸爸就是傻笑。让彬彬自豪的是,很多同学都认识爸爸,还吃过爸爸的炒饭。

石志康的弟弟石奇儿女双全,女儿在武汉读大二,儿子在老家读高中。每个月赚的钱,石奇都用来供儿女上学用。女儿很懂事,课余时间就外出兼职打工,这让他十分欣慰。

10日下午,石奇的女儿趁着周末,从武昌到济生社区看望父亲和大伯。不用任何交代,她娴熟地帮着父亲淘米洗菜。

“父亲和大伯两个外地人能在武汉立足,很不容易。”小姑娘很懂事。她和每个网友一样,也曾给父亲和大伯拍了视频,还骄傲地给同学看。

虽然因为炒饭成了网红,石志康并不满足。

他觉得,13年过去,他仍旧只守着这一个摊子,没有发展。

他说,等哪天济生社区也要拆迁了,或者炒饭的生意不好了,他也许会重新做回餐厅里的大厨。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毅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