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熹
一艘船驶入水源保护区时,摄像头捕捉到的影像通过系统秒传到后台,经纬度、时间、船只信息等相关信息与平台中储藏的数据比对计算,如果发现是非法进入,则自动触发预警,并报给监管人员,整个监控反应过程最快可达秒级。
11月16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现场,华为展示的数字化平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案例,引来与会者围观。
顶端是太阳能收集板,负责电力供应;太阳能板的旁边是智能摄像头和数据采集器;下面是信号发送器,这套形似路灯的设备,可将采集到的环保数据,自动传送到后台。年会上,华为技术人员现场演示着其研发的这台数字化系统,在生态建设中的神奇功用。
据介绍,该系统借助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和大数据算法识别、分析信息,作出判断,并自动反馈预警。而在过去,往往需要人工识别对比,耗时长,也不够准确。该技术已应用于苏州和泰州的水体保护。
在这套系统展台旁边的会议室里,一场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上激荡着智慧。
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苏春雨、华为中国区数字政府总裁刘正宝,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数字平台建设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探讨碰撞。在他们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涵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大体系,不只是简单的环境保护,需多方系统统筹,用数字技术等科技手段推进、加速生态文明建设,大势所趋。
华为中国区数字政府总裁刘正宝介绍,数字化平台可统筹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空间、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等各种预警体系。包含大数据、视频云、融合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数字平台,可汇集各方数据,既能避免重复建设,又能通过协同整合海量信息,更全面准确地综合研判和指挥调度。
生态建设方面,刘正宝说,5G将催生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比如,海量连接的智慧监测网络,把固定环境监测激光雷达摄像机、无人机、车载移动、5G终端等都串联起来,让环境监测反应更及时,现场传输画面更清晰,海量数据处理更快速。人工智能在水质识别、漂浮物识别、空气质量预测、野外动物声音识别方面会更精准;人工智能+遥感技术,能大大提升影像大数据挖掘效率;人工智能+生产更能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