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娱乐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孟京辉版《茶馆》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0日10:28 来源: 北京晚报

新华社 图

孟京辉导演的舞台剧《茶馆》上周在保利剧院演出时引发了一场“退票风波”,有关“经典作品到底能否如此改编”的话题持续发酵,“观众不满意演出是否可以要求退票”的激烈探讨也成为话题焦点。

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自1956年被北京人艺艺术家首演后,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台经典。近年来,李六乙、王翀、孟京辉等导演都以各自的方式,对《茶馆》进行了大胆改编,为观众带来新的解读和新的关注。11月8日至13日,孟京辉改编版《茶馆》首次来到北京上演,果不其然,备受期待的这场演出带来火爆票房。但是令人不曾想到的是,开演后面目全非的孟氏《茶馆》令不少观众提前退场了,每天观众席都会出现从开演时的爆满变成谢幕时零七八落的现象。12日演出当晚,开演后一个小时左右,一位忍无可忍的观众突然站起来冲着台上大喊:“你这是《茶馆》吗?你对得起老舍吗?胡作非为!”现场有观众鼓掌支持,台上的演员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整蒙了,演出一度中断。这位观众被请出剧场后还不依不饶,和一些观众一起要求退票。演出后半场,还是不断有观众发出嘘声或者离场,等到谢幕时,观众只剩下一半。

一位现场的观众感慨道:“我看了二十多年的戏,还是第一次看到台上演员被台下观众骂傻了,发呆了两三分钟,场面一度失控,最开始我还以为是先锋戏剧的托儿呢!这样的情况,弄得演员很尴尬,观众也尴尬。我心疼这些演员,也心疼顶着寒风来到剧场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这位观众还表示:“我理解热爱老舍、热爱《茶馆》的观众感受到的冒犯,可是《茶馆》不只是北京人艺的《茶馆》,不应该只有一种正确的打开方式。经典需要延续,也需要打破。只是这场实验性的作品似乎不太成功,导演过于自我,执着于先锋,痴迷于意识流,就是不肯放下身段平等地与观众对话。而且之前的宣传太过歌颂赞扬,也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反弹。艺术家可以叛逆,观众们就不能逆反吗?”

其实,孟京辉版《茶馆》已经不是第一次遭受这样的两极化评价了。2018年,该剧在第六届乌镇戏剧节首演时,就有观众因为难以接受而提前退场,结果还被在剧场里的孟京辉劝回去继续观看了。今年7月,孟京辉版《茶馆》到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IN”单元演出,宣传上称之为“中国戏剧的高光时刻”,但有网友汇总国外媒体评分,表明至少有8家专业剧评媒体给出了“不推荐观看”的禁止符号。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人痛恨,有人欣赏。孟京辉作为中国先锋戏剧的领军人,作品一直受到各种争议,只是早期网络平台没有那么发达,也没有大量自媒体平台,普通观众没有太多机会发声表达意见。以往孟京辉作品的观众绝大部分还是文艺青年,对孟氏风格都有一定了解,“先锋戏剧”的标签反倒成了票房保障。但这次由于老舍和《茶馆》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对孟氏风格不了解的观众买票入场,不少人甚至以前从来没有观看过孟氏戏剧,因此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于是,表现形式看上去同原著几乎不沾边的先锋改编,激怒了原本想要重温经典的观剧者。

创作者有根据自己喜好和审美去尽情创作的自由,观众有根据自己喜好和审美去尽情评论的自由。只是这样的“自由”,都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艺术家要有个性,要有创新精神,这是值得称赞的,但是戏剧是剧场艺术,是一种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创造完成的观演艺术。艺术家如果脱离观众,完全陷入个人世界,或者过度商业化,从而引起观众的反感和批评,恐怕也在所难免。

因此,从评论角度来说,对于孟京辉版《茶馆》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不应该只停留在“他敢大胆改编《茶馆》”这个层次上。因为在此之前,李六乙的四川方言版《茶馆》、王翀的校园版《茶馆2.0》,都已经对《茶馆》做出了非常具有新意的解读和诠释,迈出的步子也一点不比孟京辉小。而且老舍到底对各种改编会持什么样的态度,到底是反感还是致辞,任何人实际上也无法妄加揣测。因此,面对全新改编的《茶馆》,我们应该探讨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也不是“老舍怎么看的问题”,而是“改得到底怎么样的问题”“当代观众怎么看的问题”。不停留在情绪的宣泄,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大家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才是对艺术、对艺术创作者和对普通观众都有益处的事情。(王润)

【责任编辑:内容实习2】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