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政务

多措并举助脱贫 同心协力拔穷根 ——湖北省扎实推进人社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0日08:41 来源: 湖北日报

当阳市就业局在淯溪镇举办“就业扶贫日”专场招聘会。

钟祥市鱼池村的就业扶贫车间。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

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人社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一直以来,我省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人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把人社扶贫工作作为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发挥职能作用,完善政策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尽心尽力尽责做好人社扶贫各项工作。

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强素质、社保扶贫强保障、人才扶贫促发展。近两年来,我省人社部门不断加大人社扶贫力度,多措并举为贫困群众铺就“脱贫路”,同心协力帮助贫困地区“拔穷根”,全省人社扶贫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就业创业扶贫

用好就业“关键招” 为贫困群众铺就脱贫路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人社部门把就业扶贫作为管长远立根本的重要举措,建立更加合理更加灵活的扶贫政策,开辟更加贴合更加立体的就业途径,推进更加精准更有组织的劳务协作,实现更加便民更加高效的就业服务,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措并举为贫困人员铺就脱贫致富路。

综合施策。早在2016年,我省人社部门就出台了《关于开展精准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为主体的“1+N”政策措施。2018年,我省人社部门回应群众所期所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人社扶贫政策——在组织劳务输出层面,对跨省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按每人不超过5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省内县外务工的,按每人不超过3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在吸纳贫困人员就业层面,对企业参与就业扶贫,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实现就业1年以上的,按每吸纳一人补贴20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并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在积极扶持创业层面,对返乡创业的贫困人员,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扶持创业补贴;对参加农家乐精准扶贫创业项目的,给予创业补贴和吸纳就业补贴;对创办农家乐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带动就业3人以上的贫困人员,给予每户1万元的创业补贴;对农家乐经营户吸纳贫困人员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每吸纳一人补贴2000元、每户补贴总额不超过2万元的标准,给予吸纳就业补贴。

精准服务。“招聘开到乡镇头,政策宣讲进门口,岗位送到农民手”。带着“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我省人社部门将工作重心下移,力求把服务做实做细。2018年6月,全省人社部门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宣讲进贫困户”活动,以就业扶贫政策为重点,通过通俗易懂的动漫、宣传册、海报、宣传栏等形式走进贫困户。各地摸清贫困人员就业需求,将招聘会开到乡镇村组,实现贫困人员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以今年“春风行动”期间为例,我省招聘会一半以上都是在村镇举办。为了方便贫困人员知晓企业岗位信息,我省人社部门通过制作村镇墙体广告,发放纪念品,发放微信红包等“草根化”方式,将企业岗位信息广而告之,还将全省各地招聘活动的招聘场次、岗位信息和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专业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报名方式等,全部录入湖北公共招聘网和公众微信号,让“指尖上的招聘会”贯穿全年。

劳务协作。推进更加精准、更有组织的劳务协作,也是促进贫困人员更充分就业的一大抓手。2018年以来,随着郧西县与广东省劳务协作试点成果在全省开花结果,“省外对沿海省市”的劳务协作积极推进,“县内对人、市内对村、省内对县”的三级劳务对接也实现了37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全覆盖,我省劳务协作机制不断健全,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地人社部门深挖自身潜力,采取市县劳务互动、就业岗位精准对接的模式,精心挑选适合贫困人员文化技能水平、劳动强度的岗位,组织扶贫专场劳务对接招聘活动。

创业扶持。就业只是一人,创业则能带动一片。为开辟更加贴合、更加立体的就业途径,2018年以来,我省人社部门以“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实施农家乐精准扶贫创业项目扶持创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典型推动,全省涌现出一批以农家特色美食、生态环境观光、乡村农事体验、乡村休闲养生等为代表的农家乐,实现了精准扶贫、创业就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扶持贫困人员创业的过程中,我省不仅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提供资金扶持,还组织创业导师根据创业者的特点对创业者进行个性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提升其创业水平和能力。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有3521名贫困劳动者通过创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亮点纷呈。在系统全面、求真务实的理念指引下,我省就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各地亮点不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襄阳市推出以就业扶贫“大篷车”为载体的“三联三送”活动,通过“大篷车”联系贫困县、联系贫困村、联系贫困户,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扶贫的精准度、精细度,也实现了“让服务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恩施市创立“农民找工作不出村”就业扶贫品牌,将就业平台搭建在村民家门口,组织用工企业进村招聘,帮助贫困家庭尽早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十堰市创新推广就业扶贫车间,引导企业将扶贫工厂、家庭作坊、产业基地延伸到贫困群众家门口,促进一大批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省人社厅确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房县,当地人社部门按照“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确定目标、分类帮扶、整体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探索出“十个一批”就业扶贫工作模式,即:农业生产留住一批、产业进村消化一批、电商旅游影响一批、中微企业吸收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托底一批、技能培训稳定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能人大户帮助一批、灵活就业解决一批,多措并举助力精准扶贫。

职业技能扶贫

提升能力拔穷根 让贫困家庭拥有一技之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斩断穷根,关键是要“扶志”“扶能”。

近年来,对于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者,我省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让其拥有一技之长。我省先后出台了《湖北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湖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湖北省就业创业培训补贴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为提升贫困劳动力素质,促进其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培训补贴对象年龄不设上限;培训时间更灵活,累积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就可以按要求申领补贴;提高生活费补助标准,按照培训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日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全省各地人社部门通过精准识别培训对象、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和精准组织实施,全力做好贫困人员、培训机构、企业(特别是工业园区企业)的对接,大力实行“订单式”“定向式”等有针对性的培训,结合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供贫困人员自主选择。2018年以来,我省共组织21.93万名贫困人员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中央指出,要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为此,我省人社部门将“实施技能脱贫专项行动”作为《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技能强省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在重点推进技工院校教育的同时,围绕“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四类重点群体,通过全省20所技工院校与37个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的方式,动员全省各类技工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与37个贫困县和60个插花贫困地区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学校、参加职业培训。据省人社厅统计,全省技工院校招录或培训37个贫困县和60个插花地区2018年度建档立卡“两后生”1.91万人,有培训意愿人员参训率达到97.17%,基本实现应培尽培。

为免除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校的后顾之忧,我省人社部门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职业培训补贴、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助学金补助政策,对在技工院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实行学费减免,并给予2000元助学金补助。2018年,我省技工院校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为36457人次,全年下达国家助学金资金计划2703.18万元;免学费受助学生为116048人次,全年下达免学费补助资金计划10757.42万元。2019年,已下达第一批全省技工院校国家助学金资金计划2309.89万元,免学费补助资金计划8318.38万元,春季学期中,我省技工院校助学金受助学生18799人次,免学费受助学生59420人次。

据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各地人社部门紧盯“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技能扶贫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宜昌市每年结合中、高考之机,会同驻村工作队,组织专班上门入户,精准确定“两后生”详细信息,向每名“两后生”发放《政策告知书》,对技能扶贫政策进行全面宣传,并根据“两后生”参加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意愿和需求,因人施策,一对一制定帮扶方案;黄冈市组织实施“一村一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和“乡村能工巧匠”五年培育计划,6所公办技工院校分别与红安、麻城、罗田、蕲春等贫困县对接,与困难户进行结对帮扶。其中,红安县广泛动员,将农村男65岁、女60岁以下劳动力纳入到红安技校负责实施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把技能培训送到家门、田间、地头,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包”和“培训菜单”,采取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对在家务农、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人员进行短期实用的免费技术技能培训,好评如潮。

社会保险扶贫

炼就社保“绣花功” 精准兜底不让一人掉队

不让一家受寒,方为天下之暖。社保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举措。

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扛起社保扶贫重任,做足社保养老的“绣花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精准摸清底数,完善政策措施,牢牢兜住脱贫攻坚中的“民生底线”,为贫困人员减负担、强保障,不断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和获得感。

今年全国社会保险扶贫工作会后,我省人社部门提升思想认识,提高工作站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指导督办,进一步推动社保扶贫任务落实落地。我省人社部门利用全省养老保险业务联网数据,与人社扶贫部级信息平台数据信息比对,对未核实的数据信息,督促各地组织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经办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对贫困人员信息的准确性、是否符合参保条件、是否参保进行核实,摸清社保扶贫工作底数,并在全省城乡居保经办系统做好标识,目前已核实三个批次共576.6万人次贫困人员信息,核实率100%。

与此同时,我省人社部门以“动态管理”为抓手,指导各地建立社保扶贫参保台账,切实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截至11月底,全省已经468.2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今年以来,我省进一步鼓励各地为已脱贫贫困人员代缴保费,全省有54个县(市、区)执行此政策,全省为150.77万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65亿元。对60周岁以上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我省人社部门及时按规定将他们纳入居民养老保险,做好待遇发放,协调公安部门、银行等,为不能及时办理身份证、银行卡的贫困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全面推行社银联网发放,保障发放工作安全、顺畅。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数共154.65万人,其中,60岁以上直享人员4.07万人。

人事人才扶贫

引导人才“下基层” 为贫困地区“送智输血”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而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

长期以来,招人难、留人难、用人难,人才队伍不稳定,是一些地方扶贫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影响脱贫攻坚效果的一大难题。

为打破这一困局,我省人社部门以健全基层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发挥人才评价导向作用,重大人才项目和工资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为抓手,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

在全面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时,我省人社部门将招募计划重点向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和大别山区重点扶贫地方倾斜,扶贫岗位招募人数占到总数近20%,且逐年增加。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实施笔试加3分优惠政策。据统计,今年报考我省“三支一扶”计划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达到583名,同比增长138%,其中98人因享受加分优惠政策考取,大部分分布在恩施、十堰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同时,我省支持多地开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公办幼儿园教师、全科医生的定向委培和专项公开招聘工作,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开展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的专项公开招聘。以恩施州为例,今年以来该州共征集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的岗位340个。

为引导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我省按照国家要求实施艰边津贴并定期调整标准,对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乡镇工作补贴,高校毕业生招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的薪级工资,国家或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享受片区政策的37个贫困县高定两级,其他地方高定一级。

除此之外,我省人社部门发挥人才评价导向作用,将重大人才项目向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倾斜。在深化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中,明确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前必须到基层工作服务1年以上。2019年,在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选拔中,对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单列指标,并重点倾斜。

为了更好地为贫困地区“送智”,提升当地发展质量,我省人社部门积极组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好戏连台。今年初,在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举办“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走进大别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活动中,185名专家和200余名企业家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签订技术、项目合作协议60项,20位专家被聘为政府产业发展顾问。随后,第68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走进恩施,专家们现场解决农业技术问题11个,开展系列农技培训和农业学术报告,达成服务合作协议6项。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专家走入我省脱贫攻坚的一线,为贫困地区的发展献智献策,助推脱贫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纠错】编辑:李中天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