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村里建了扶贫车间——公司增产,贫困户增收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1日07:28 来源: 湖北日报

一大早把孩子送到学校,周艳骑上电动车直奔村里的扶贫车间。

周艳今年29岁,四川绵阳人,多年前嫁到崇阳县白霓镇的桥头村。

两个孩子要上学,老人日渐年长,“家门口”就业一直是她和很多同龄人的期待。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该县的湖北中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在村里建了扶贫车间。

“只要手脚勤快、麻利,每个月也能挣好几千元。”周艳踩着缝纫机,手指翻飞,三五秒钟,一块民用纱布粗加工工作就完成了。

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全县共有30个扶贫车间,涉及卫材、汽车装饰等行业,带动1800多人“家门口”就业。仅中健医疗公司一家,就在5个乡镇12个村建了扶贫车间,解决了400多人的就业。

车间分散在村里,会增加企业运营管理负担吗?中健医疗公司董事长汪定邦摇摇头:“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生产医用纱布等卫材产品,招工一直是个难题。两年前,参加全县‘百企帮百村’扶贫帮困活动,看到不少40多岁的闲劳力,有了建扶贫车间的想法。”

实践证明,扶贫车间既帮助贫困户增收,也助力公司增产。2017年,公司给扶贫车间的工人发放工资184万元,2018年这一数字涨到了294万元,今年向扶贫车间发的工资预计突破500万元。

国家大量扶贫资金投下来,崇阳县的“四好”农村路越修越好,通村达户非常方便。该公司只需派车,把原材料运到各车间,扶贫车间完成粗加工之后,再把产品运回去。“搬产品,比搬工人容易多了!”汪定邦感叹。

目前,该公司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由扶贫车间贡献。公司产品已销往20多个国家,今年出口额增长了30%。“有扶贫车间的稳定劳动力做支撑,我们放心大胆地接订单。”汪定邦说。

机器换人是行业发展趋势,中健医疗也不例外。汪定邦坦言,陆续上了智能化设备后,劳动力的需求量肯定会下降。“未来如何与村里联动发展,还可以继续探索。”

“输血是为了造血!”桥头村的村支书刘志明深知内生动力的重要,他介绍,扶贫车间设立后,返乡的人明显多了。“有人气了,发展产业才有希望!”该村是明朝抗倭将领刘景韶故里,目前正打算与隔壁的浪口景区衔接,建集旅游、康养、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村庄,“到时候,老百姓还能在村里开民宿、办农家乐。”

崇阳县是我省37个贫困县之一,从2014年起,该县连续5年,每年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超过10亿元用于精准扶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8.9%下降到现在的0.02%,今年4月,崇阳县被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行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周鹏 通讯员 胡向辉)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