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樊城新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张沛 摄)
生态环境优美的宜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廖志慧
1秒钟,全国吃货网购1500只湖北小龙虾;
52秒,1台汽车车身下线,广汽在宜昌投产的智能标杆工厂刷新造车速度;
60秒,宜昌脐橙、茶叶等网上交易29.5万元……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2019年,从总量到质量,从规模到结构,从速度到效益——“两副多极”全方位发力,湖北呈现“全面开花、百舸争流”发展态势。
挖掘新动能,产业含金量含绿量蹿升
面对全国汽车行业增幅下滑,襄阳在智能网联车市场挖掘新动能。
点开手机APP,查看时间与地点,踩着时间点走到站点,汽车就能安全将你送回家;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汽车能根据实时路况,主动避开拥堵路段……4月,东风汽车公司在襄阳推出名为Sharing-VAN移动出行服务平台,惊艳全场。
依托国家动力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汽车零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大国家级中心”,襄阳聚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企业30余家。前三季度,该市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18.3%。
在宜昌,兴发集团“腾笼换鸟”,将产业链从单一的磷化工向硅化工延伸,产品由工业级向“高精尖”的电子级、医药级、食品级跨越。电子级氢氟酸,微电子行业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之一,主要用于集成电路芯片表面清洗。
给齿轮“装”上齿,日本需要80秒,宜昌长机科技只需要20秒。经过技改研发,该公司的新制齿设备已应用到风电、矿山机械、军工等行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近八成,并出口到德国、捷克等国家。一款榨菜包装袋,宜昌宏裕包材公司通过技术赋能,使榨菜保质期从12个月提高到16个月,包装袋原料用量减少四分之一。
在黄石,新冶钢启动10大技改项目,生产的特钢从过去每吨1万元到现在最高卖到200万元,产品进入“嫦娥”运载火箭、国产大飞机、“鲲龙”AG600两栖飞机、港珠澳大桥、天眼FAST等。
强高端供给,兴技术攻关,企业含金量、含绿量不断增加。
拿捏“进”与“退”,让企业轻装前进
面对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更高标准,各地党委和政府努力拿捏“进”与“退”,优化营商环境。
退,把该放的放到位,让市场真正发挥作用——
宜昌市在工业园区实施“区域评估+综合评估”模式,将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矿产压覆等8类评价实行“园区统一评估,成果多方使用”,大大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目前自贸区已有27家企业享受区域评估成果,平均每个企业减少成本近20万元。
黄石将先建后验范围从国家级开发区扩展到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承诺在规定期限内办完相关手续,即可边建设边完善手续,竣工后接受验收。
黄冈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市区工业项目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一般投资项目100个工作日办结;市区一般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减幅达到44%。
进,把该管的事管好,让政府切实服务企业——
襄阳建起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汇集科技成果、科技专家、技术需求、惠企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线上+线下+政策+服务机构”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降低企业科研成本。今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以上,全年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30亿元。
黄石市实施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3年行动计划,组建智能物流输送装备及工业机器人、铜加工、节能环保、化学药物、模具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技改提供技术支撑。
“放水养鱼”,让企业轻装前行。
襄阳研究出台缓解中小制造企业资金流动性紧张“16条”,设立2亿元中小制造企业应急帮扶基金,320家中小企业用电用气可“先使用、后付费”,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1.3亿元。该市还实施“千企登云”行动,企业通过上云、用云,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节约IT成本超过50%。
咸宁市对所有工业项目实行“零收费”,并在全省率先开展工程履约综合保险制度,即企业可以购买保证险来代替缴纳保证金。今年已受理保单或保函项目6个,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2000多万元。
急企业所急、办企业所需、解企业所困,一“退”一“进”为高质量发展疏通“经络”。
破除地区行业壁垒,区域合作打开新天地
经济发展上台阶,亟须拓展资源配置空间,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亦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以中央顶层设计为指引,瞄准“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市场之手正牵引各地加强合作。
在鄂州的未来三路上,长江存储器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新校区毗邻而立,早已分不出武汉与鄂州的边界;“东湖高新-葛店(梧桐湖)-鄂州机场”科技大走廊建设正在启动;武鄂黄黄城市连绵带正争创国家级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瞄准武汉“芯”产业,孝感打造“汉孝临空产业园”,建设一座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于一体的产业新城,全力承接武汉产业转移。
汉十高铁沿线有4个国家5A级景区、50多个国家4A级景区。十堰主动发起与武汉、襄阳、随州、西安等高铁沿线城市的沟通对接,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和“襄十随城市带”,打破地区行业壁垒,寻求旅游票务、人员转接等多方面的优惠和合作,形成高铁旅游经济链。
兴山县在宜昌高新区、猇亭区和宜都市有三大基地,两万多亩飞地园区,省外有12个基地。飞地园区成为“产品高端化、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平台。利用飞地园区,兴发集团压减传统工业级磷化品比例达90%,开发出电子级、医药级、食品级产品13个系列369个品种,60%的产品出口。
双核驱动、多点突破、协同发展,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版图正在绘就。
见证
县域百强
成色更足
工信部下属的赛迪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县域经济100强(2019年)榜单”中,我省5地上榜,与2018年相比,上榜数量增加一席:枣阳自2017年后,重新入围百强。大冶名次提升10位,潜江、仙桃、宜都分别提升5位、4位、2位。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加快步伐,我省县域百强成色更足。
潜江市建设东片现代服务聚集区、南片智能制造聚集区、西片特色产业聚集区和北片石化精炼聚集区,力争打造四大千亿板块;仙桃市食品行业骨干企业通过调整和持续扩规升级改造,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宜都市对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高标准规划枝城化工产业园区;大冶市加快发展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材料、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
工业挑大梁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从繁忙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一大批工业项目扛鼎稳增长重任。
前三季度,襄阳新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3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
宜昌上半年工业项目到位资金705亿元、占比68.58%。前三季度,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1%,居全省首位,为该市近3年来同期增速新高。
模具,工业之母。天门市以模塑生态联盟产业园为载体,打造模具全产业链,力争早日建成华中一流模具产业基地和高端模具智造产业。
产业集群撑起
经济“四梁八柱”
湖北产业版图上,一个个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从PCB产业集聚到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到光电子产业发散式集聚,黄石光电子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成为拉动黄石经济转型升级、逆势增长的强劲动力。
致力于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襄阳,已形成覆盖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全产业链,拥有200多项专利实用技术。
位于宜昌的长联杜勒正建设全国规模领先的冻干粉针生产基地,一期厂房于9月试生产。宜昌人福、东阳光、奥美医疗、恒安芙林等药企坚持创新发展,成为宜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板块。
网线牵出
乡村致富路
农村,因网而变。
乘着互联网的翅膀,梁子湖的“大闸蟹”、潜江的“小龙虾”、秭归的“脐橙”、洪湖的“莲藕”等一大批山里、水里的“山珍水味”,通过农村互联网走向全国,卖向世界。
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网上创业、发家致富。我省10个“中国淘宝村”中,枝江占据4席。该市已拥有8200多家电商网店,电商创业者8000多人,带动2.4万多人就业。
按照我省出台的乡村振兴“65432”重大行动提出的规划,到2020年全省农村电商规模将过千亿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廖志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