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4年建设鄂北工程通水 汩汩丹江清流终结鄂北岗地干旱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7日08:30 来源: 楚天都市报-看楚天

昨日,汩汩丹江清流一路向东,到达位于随州市的封江口水库。至此,被称作我省水利一号工程的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顺利通水,鄂北大地“旱包子”难题的解决迈出关键一步。图为枣阳市北郊明渠 湖北日报记者陈勇摄

楚天都市报讯(见习记者樊碧波 通讯员李广彦)昨日,汩汩丹江清流一路向东,到达位于随州市的封江口水库。至此,被称作我省水利一号工程的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顺利通水,鄂北大地“旱包子”难题的解决迈出关键一步。

水渠经过襄阳市襄州区唐河的管桥

鄂北地区泛指襄阳、随州、孝感三市北部地区,这里是我省人口、耕地相对集中区域,年均降水少,过境客水不足,蓄水能力差,这里也被称为“旱包子”地。为解决鄂北干旱缺水问题,省委省政府早于2012年提出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构想,2013年8月26日,鄂北工程项目规划获水利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2015年10月22日,鄂北工程全面开工。

该工程是全国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更因投资规模大、覆盖面广、受惠人口多被誉为湖北水利“一号工程”。工程总投资180亿元,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取水,自西北向东南跨越鄂北三市,流经老河口、襄州区、枣阳市、随县、曾都区、广水市,止于孝感大悟县王家冲水库,全长269.67公里,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设计供水人口达482万,灌溉面积363.5万亩。

老河口市孟楼渡槽至枣阳市七方倒虹吸过渡段明渠。 湖北日报记者陈勇摄

“工程采取的是全线自流引水,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联合调度,设有24处分水口。”据工程指挥人员介绍,全程采用的封闭式输水里程占总长度的九成,剩有的输水明渠则采用隔离网防护,永久性占地仅4931亩,既少占了耕地又保护了水质。

输水线路宛如巨龙纵横鄂北,其间要越过50条河流、150处铁路和公路、20条断层带,另外还要涉及260条迁、改、建线路,施工难度在湖北水利史上前所未有。1万余名建设者共同打造了这条纵横鄂北的人工天河,由“全省先进工作者”牵头组建鄂北工程技术委员会,为攻克技术瓶颈提供智力支持;QC质量小组和技术攻关小组,集中研学隧洞爆破、渡槽浇筑、暗涵浇筑、PCCP生产等施工技术,10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省级水利系统QC成果奖,申请应用型发明专利达23项,撰写技术成果论文40余篇。

以通水为标志,襄州北、枣阳北、随县北等传统鄂北岗地7000平方公里供水区、220万人口、379万亩耕地将率先告别“十年九旱”。目前,鄂北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正扎实推进。

现场特写

家门口流来了幸福水

向枣阳干旱地水库送水的分水闸、节制闸正在加紧施工

楚天都市报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李晓军 孔春林

“水来啦!丹江口水库里的清水流来啦……”1月6日,历经4年艰苦卓绝的建设,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顺利通水。引水渠像是一条巨龙,从丹江口水库一路蜿蜒流向东南269.67公里,至孝感市的大悟县王家冲水库,传统鄂北岗地220万人口将告别“十年九旱”的窘境。昨日下午,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枣阳市踏访,沿途百姓欢欣鼓舞,对通水后的幸福生活充满期待。

村民家门口淌来了幸福水

枣阳市兴隆镇兴隆村距离枣阳市区十多公里,鄂北工程的引水明渠经过这里。分水闸、节制闸、退水闸也建在这里。

“我家已经8年没种水稻了,因为没水。”雨雪纷飞中,兴隆村六组村民王有华和几个邻居一起打伞,踩着泥泞,来到引水渠旁,看着清亮亮的汉江水从渠里流过,脸上写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王家原本有8亩水田,此前一直种植水稻,肥田沃土收成也好,但从8年前就闹起了水荒,水田只好改种玉米。“一季水稻的收成抵得上三季玉米。”王有华说,玉米的收成低费工费时,也卖不起价,一家人只好掏高价买米吃。

眼见近几年里缺水更严重,耐旱的玉米也近乎绝收,就连吃水也成难题,他们吃的是上游华阳河水库里的水,这几年水库储水量直线下降,眼看无水可吃了。而且,随着水位下降,水质也在下降,吃到嘴里一股怪味。

“我们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鄂北通水工程早点建成,能够早日喝上甘甜的丹江口水库里的水,庄稼地也能尽情地浇灌。今天这水,就是保命的水,幸福的水啊!”村民张海梅望着眼前的这一渠清水,突然说出几句满有诗意的话语。

“长藤结瓜”输生命之泉

记者现场采访时,见到建设单位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调员曹海军。他告诉记者,鄂北工程枣随段全长85公里,形式多样,主要由输水明渠、暗涵、隧洞、倒虹吸、渡槽等建筑物组成。

现场可以看到,位于枣阳兴隆镇兴隆村的引水工程,包括一个倒虹吸,一个分水闸,一个节制闸,一个退水闸。建倒虹吸,是为保障引水渠经过西河而不破坏生态,修一道暗渠,从西河的河床底部穿过。分水闸的作用是将引水渠的水分流到沿线的缺水地,汇入水库储存,采用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建成一处处“微型灌区”,从而解决干旱村落灌溉难。

记者了解到,鄂北工程270公里输水线路建有20多个分水闸,注入沿线缺水的36地大中型水库好似“长藤结瓜”,为鄂北岗地注入“生命之水”。此举保障了67个城镇、480万人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是把河水和灌水低峰期多余的渠水,以及沿渠的坡面径流等,引入水库或池塘存蓄,供灌水高峰期使用。这种灌溉系统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起源于战国时期名将白起建设的长渠。

记者看到,水渠已在通水了,一些配套工程仍在紧张施工中。分水闸、退水闸、节制闸的地面建筑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入后期的粉刷和装修。水渠两岸的绿化和护坡,也在建设施工中。

清洁水让生态得到修复

兴隆镇水管站站长陈俊喜介绍,去年总体上群众饮水是安全的,但若是夏天再干旱两个月,饮水就成了问题。这里的居民靠华阳河水库供水,但水库自2017年起储水由4千万方降至现在的2千万方,仅能保人口饮水。加上常年缺水,很多干渠已经堵塞百分之七十。兴隆村党支部副书记熊贤龙表示,这几年有村民的稻田掏钱买水浇灌,实在是较大的负担。

“这不仅是村民的保命水,也是村民的幸福水。” 枣阳市水利局局长陆玉波说, 鄂北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枣阳地区干旱缺水问题。该工程兼顾城镇供水,可以补充解决枣阳80万亩耕地灌溉和60万人用水问题。枣阳是全国、全省粮食主产区,工程实施后水利条件得到改善,对灌区农业抗御旱灾、保证粮食增产增收起到安全稳定提高的作用。

陆玉波进一步介绍,饮用水的保障供应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鄂北工程给枣阳带来了清洁、卫生的丹江水,通过水质提档升级,由城区自来水公司和沿途大小水厂输送到千家万户,能够显著提高群众的饮水质量和生活幸福指数。

水资源调配能力也将得到加强,枣阳农业近年来每年蓄水不到3亿方,用水缺口在3亿方上下,工程建成后,设计多年平均可向枣阳供水3.64亿立方米,极大缓解了枣阳供水矛盾。

陆玉波说,工程还促进了生态修复。由于近些年水资源不足,枣北地下水处于过量开采状态,七方、太平已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加速了生态恶化。鄂北工程建成后,一方面通过输水下渗,有效回灌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增加水体的新陈代谢,改善水质。水库、堰塘、河道的整体水质提升。

【责任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