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武汉快讯

水与火交融,大气与细腻交汇:陈汉生书画品读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3日10:39 来源: 半月谈网

作者:田星

中国传统画论中有一项历万古而犹新的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璪关于画学的不朽名言。这八个字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这就是说,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美,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这种艺术美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的表现,必然带有画家主观情思的烙印。这也与中国画论中“比徳”的思想不谋而合——蕴含着高尚气节内涵的作品必然是由具有高尚气节的艺术家所创作的。陈汉生先生热衷于“梅花”题材,除了传统文人的审美取向,更多的是由道德符号向诗情画意的人间关怀的转变。

汉生先生热心公益,曾于2012年将成交价为45万元的作品《虾》捐赠给恩施市中心医院,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献出爱心。在2015年7月《中国艺术家》杂志举办的“艺术温暖人间”的爱心慈善助学之行活动中,又无偿地将自己的一幅作品《气节》捐赠给主办单位。而在今年庚子年这个特殊的“战疫”时期,汉生先生无私的把自己所作的60幅书画捐赠给在“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他在作品中借梅咏志,更是以武汉市花象征“武汉精神”,诠释了英雄的武汉人民大义大勇,担当天下的阳刚精神。

一 水火交融 自成一派

陈汉生先生,是一位出生在汉正街的武汉本土民间艺术家。他并没有接受过传统的科班的美术教育。但正因为如此他能够突破边框的束缚,走出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艺术道路。汉生先生的艺术道路追溯其起源,是他那博而广之的艺术爱好。汉生先生的艺术爱好不可谓不全--既搞水泥钢筋弄得浑身灰土的堆塑,不久又就金属干起了铜雕,接着又亲玻璃搞起了玻璃雕塑。而且,从起步伊始就不甘仅此而已地扎进丹青,在宣纸上穷其究竟[1]。而正是这种对艺术博而广之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汉生先生积累了丰满的艺术创作经验。观其作品,也可以感受这种独特经历对汉生先生艺术创作的影响。

观汉生先生的作品可以明显感受一种水与火交融,北方的大气与南方的细腻交汇,江湖气与地气具存的自成一派的独特气质。这与武汉这座城市的气质是分不开的。通常说水是非常柔韧的,火是热烈的、热情的,水火是不相融的,但是在武汉水和火是融合的,是交融,最后达到一种合宜的境界。武汉这座城市在庚子年的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也将这种气质显示的淋漓尽致。既有热烈如火,挺身而出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又有上下一心,坚韧如水的武汉民众水火交融抗击“新冠”肺炎。而汉生先生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的作品当然自成一派的体现出这种水火交融的独特艺术风格。如他的雕塑代表作《雄鹰》(图一)以搏击长空的雄鹰壮志凌云蓄势待发,盘旋而上。既在大体塑形上有那种侵掠如火,雄姿勃发的雄壮气质,又于羽毛细节小处细心雕琢,圆融如水,于细节处润物细无声。

图一 陈汉生《雄鹰》

二 传神阿堵 得其神髓

对于艺术家来说,勤奋与机遇共同造就了艺术创作的小径。而每条小路或曲径通幽,蜿蜒曲折,或豁然开朗,别有一番景致。皆是艺术家各自心性与绘画追求的迥异的表现。汉生先生在国画创作上可谓“半路出家”。他在中年后得蒙恩师金石书画家邓少峰与著名国画家冯今松先生的教诲。他毅然决定弃商从文,回归于自身的精神文化家园。在十年的不断的探索中,继承于师又在老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个人的绘画追求。甘于清贫,潜心从事国画创作。其实汉生先生最为钟情且下力最多的还是国画创作,而汉生不绳于古法的求变求新精神,受到其恩师——当代书画大家冯今松先生的高度肯定。撰文称 :陈汉生天生是个不愿受束缚的人,具备着一个艺术家最可宝贵的品质。在形式上,他“不依成法”而与古人“朱墨共研”;在风格上,他“自我作古”,而与前贤“了不相似”[1]。所以他的国画作品可谓是做到了传神阿堵,得其神髓。

如汉生先生的画作《雪梅》(图二)就把上述的特点显示的淋漓尽致。该幅作品取法古意,又不拘于仿古力求与前贤“了不相似”。不同于王冕梅花的枝头繁茂,绚烂之姿。从笔墨性格上来看此画以浓墨表现苍劲的枯枝,两三点红梅凌寒独放,幽香袭人。整幅画面巧妙构图,大写意的古木,衬托出精致刻画的红梅,红梅神韵毕现。而从作品题材来说,自古梅花不惧严寒,迎雪吐艳,凌寒飘香,把春消息透露给人们。千百年来,梅花在寒冬中傲雪挺立,坚韧不拔的品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对困境不畏艰险,奋勇开拓,自强不息的斗志。梅花也是武汉市的市花,具有傲霜斗雪、凌寒绽开的风骨。此次武汉在庚子之年,应对冠状突袭,病毒肆虐的寒苦冬季,依然“傲霜斗雪、凌寒绽开”的坚持也体现了新时代的武汉精神。那即是勇于牺牲,倔强不屈,百折不挠,果敢刚毅。而汉生先生的画作也得到了这新武汉精神的神髓。而艺术是有感召力和感染力的,汉生先生的画作对于现在正处于武汉防疫战阴霾的民众无疑是一剂有利的强心剂。

图二 陈汉生《寒梅》

三 寓志于作 担当天下

花鸟画自古以来就在“移生动质,变态不穷”上下功夫,并把“妙得其真”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但陈汉生先生在形式“不依成法”,在风格题材上也与前人“了不相似”。白居易提出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汉生先生的花鸟画和作品就已经跳出了单单限于技法上的起乘转合,而是聚焦于题材上的时事性。汉生先生的作品是合为时事而绘。

比如汉生先生的画作《世界聚焦大武汉》(图三)就是很明显的为时事而绘的作品。从构图取势上看此画构图巧妙,墨色晕染的枝桠在其下,衍生出点点红梅,红梅其上是众多黄梅拱卫聚焦,才得最上方的红梅依旧。从笔墨性格来谈,此画以墨色表现梅花的高洁与坚韧之姿,并无浓妆艳抹,笔力浓重,寥寥几笔,勾勒简明。画面其他地方,大幅留白,梅花散发着香气,怡然自得。从设色趣味和作品题材来看,此画以三色为主,分别是黄,黑,红,尤以黄梅和红梅的设色意趣横生。以黄梅拱卫红梅,就是象征着疫情的发源地武汉,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但红梅依然屹立不倒,坚强挺拔,也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顽强的生命力。同时黄梅对红梅的拱卫也体现了全中国对武汉的支持--我们共同担难、担责、担压、担险。显示一种冲破了阴霾,武汉会挺住,中国会挺住,武汉必胜,中国必胜的信念。而红梅的表现也体现了武汉勇于牺牲,倔强不屈。百折不挠,果敢刚毅的新精神。这种种表现都体现了汉生先生寓志于作,担当天下的艺术追求。

图三 陈汉生《世界聚焦武汉》

同样的汉生先生所作的一画一书也将他寓志于作,担当天下的艺术追求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他的作品《英雄屹立大武汉》(图四)中,用古拙的墨色勾勒出一只气势雄壮的老鹰,脚踩苍凉的大地,象征着武汉的美丽的白衣天使,逆行而上,英勇的医护人员,集结荆楚,冲向金银潭、火神山、雷神山的主战场。正是有着这些英雄,武汉才能屹立不倒,正是有这些勇于牺牲,倔强不屈,百折不挠,果敢刚毅的英雄,武汉才能在病毒肆虐的寒冬中“傲霜斗雪”屹立永存。而书法作品《中国精神》(图五)一作则是以浓重的笔力,大气写意的挥洒,于更高的层面诠释着独属于中国,独属于中华人民的一种众志成城,上下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间有难,大爱无疆的中国精神。

图四 陈汉生《英雄屹立大武汉》

图五 陈汉生《中国精神》

四 结语

艺术作品往往能体现一个艺术家的格局与内涵,字如其人,画如其人。陈汉生先生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武汉艺术家,在如今庚子年这一特殊武汉“战疫”时期。为时事而绘,为时事而作。借梅咏志,更是以武汉市花象征“武汉精神”,诠释了英雄的武汉人民大义大勇,担当天下的阳刚精神。体现了勇于牺牲,倔强不屈,百折不挠,果敢刚毅等新时代下的武汉精神。充分发挥了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现实的引导作用。汉生先生画如其人,凭借自成一派的个性化特征与担当天下的胸怀,他无愧于在湖北画坛占据一席之地。而其作品所表现的武汉精神在这个世界都在病毒寒冬所笼罩下的今天也成为一枝带来希望,傲霜斗雪的高洁红梅!

陈汉生

参考文献:

[1]黎笙. 砚边“墨面”——记湖北工艺大师陈汉生[J]. 小康,2018(08):100-101.

[2]柯文翔. 草根艺术家陈汉生演绎“墨面”大师传奇. 《湖北画报:上旬》2016年第2期94-95

[3]刘莉. 陈汉生:纸上丹青,侠义人生. 《大武汉》2013年第13期49-51

[4]鲍宇琪 金道蕴 张帆 左罗. 陈汉生:艺术一定要有生命和个性. 《大武汉》2015年第17期76-77.

【责任编辑:王扬帆】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