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致敬仁心 感恩大爱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31日09:31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白衣执甲,以命护命;仁心大爱,情动九州!今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重磅推出精心策划、倾力打造的大型融媒报道——《致敬仁心 感恩大爱》,深情送别离别和将要离别的全国援鄂医疗队员。

岁末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突袭武汉、湖北。危急时刻,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人民解放军42000多名医务人员闻令而动,逆行荆楚。他们,同湖北、武汉本地医务工作者一道,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大勇、大仁、大智、大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英雄在战斗,我们在记录。在这些以命护命的日日夜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抗疫一线,勇闯“红区”,从发热门诊到隔离病房,从火神山到雷神山,从方舱医院到重症监护室,从武汉到全省,记录了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拍摄了救死扶伤的珍贵影像。在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完成使命凯旋之际,我们聚合前期感人素材,推出报纸、客户端和微信大型融媒报道——《致敬仁心 感恩大爱》,全媒形态,全景呈现,送别离别和即将离别的白衣天使,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3月20日上午,广西医疗队100名队员在鲜花和掌声中启程回家。欢送仪式上,一名女队员不禁落泪。

3月24日,武汉市江岸区,陕西第四批援鄂医疗队145名医护人员返回陕西,一名医护人员与武汉市民挥手时热泪盈眶。

3月22日,湖南援鄂医疗队心理医疗组43人启程离汉,队员们在鲜花和掌声中依依不舍,热泪盈眶。

3月17日下午,国家(河南)中医医疗队队员从武汉火车站返程。

3月20日,四川省援鄂心理医疗队50名队员离开下榻的酒店,乘坐大巴去武汉天河机场返程。

3月28日,吉林省第一、二批援鄂医疗队200多名医护人员启程离汉。武汉医务工作人员与她们拥抱泣别。

2月17日,人民解放军空军再次出动运-20等三型多架运输机,从上海虹桥等7个机场起飞,向武汉紧急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676名队员和50吨医疗物资。

海报截图

从雨雪纷飞,到春暖花开。

从大年除夕无畏而来,到百里长街依依惜别。

致敬、致谢,逆行天使!

感动、感恩,刻骨铭心!

岁末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突袭武汉、湖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人民解放军42000多名医务人员闻令而动,逆行荆楚。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上,这支火线集结的精兵强将,这场震撼人心的生死驰援,使生命至上的国家信念、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成为感天动地的宏大交响。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白衣执甲,以命护命;仁心大爱,情动九州!

4万多勇士千里驰援,同湖北、武汉本地的数万名医务工作者一道,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大勇、大仁、大智、大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你们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冲锋在前;真正做到了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真正做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真正做到了生命之托,重如泰山。你们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我们国家再一次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凝聚起不畏艰险、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再一次以14亿人的顽强拼搏、英勇无畏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血脉传承。这就是百折不挠的中国精神,这就是生生不息的中国力量!你们是救死扶伤第一线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生动体现!

“你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你们是最大的功臣,党和人民要给你们记头功。”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是党和人民对白衣天使的崇高褒奖。

你们说,“我们不是英雄,只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说,春暖花开之时,一定用满满的感恩和祝福欢送你们凯旋。

此时此刻,春已回,花已开,随着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完成使命,多半医疗队员终于可以放心回家了。还有一部分重症国家医疗队仍留在湖北重症病区,继续与本地医务工作者并肩战斗,争分夺秒抢救重症同胞。在最为艰难的时刻,你们没有来得及流泪,因为“眼泪会模糊护目镜耽误救人”。离别的时刻,你们热泪盈眶,舍不得并肩作战的战友,舍不得这个英雄的城市。你们为之拼命相搏那么多日日夜夜,却还没来得及好好看她一眼,看她繁花盛开,看她市井繁华、人民欢喜……

再见了,离别和即将离别的医疗队员,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的家人和恩人!请记住,湖北是你们的第二个家。今春错过的樱花,是我们岁岁年年温暖的约定。疫情暂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面貌,却无法改变我们胸中澎湃的激情和凤凰涅槃的意志。请相信,湖北、武汉决不会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决不会辜负你们的拼搏,一定能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浴火重生,一定能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到那时,山川灵秀的湖北、焕然一新的武汉将张开双臂欢迎你们回来!

勇士逆行 为我们迎来春天

42000多名援鄂医护人员战斗的热血、搏命的勇气,为湖北、为武汉迎来春天。

3月19日,青海援鄂第一批医疗队踏上归途。3月18日,湖北新增确诊病例首次归零,这是最好的饯行。临行前,队员们悄悄给武汉留下40多封信,字字余温,贴满白墙。

四川医生孙颖和湖北医生吴丹是大学同学,六年不见,在同一家方舱医院战斗40天,直到3月20日离别,才认出彼此。她俩拥抱、回忆,笑着笑着就哭了——那是生死相践的泪水,是来时的誓言:“树高千尺,有根支撑;万水千山,不忘来路。我们都来了。”

你们都来了!带着亲人的嘱托与牵挂,克服种种困难而来。白山黑水,天涯海角,巍巍天山,黄浦江畔,南下、北上、东行、西进,皆是勇士逆行。雪域高原,三江源头,皆是倾囊相助。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皆是雷霆天降。

重生

“我看到了阳光”

“求求你们,帮我找到她……”3月6日,一段哭着寻找山西护士郝红慧的视频让人落泪。60岁的骆女士高烧11天,万念俱灰时,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郝红慧,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让她树立信心。痊愈出院时,才知恩人被调走,“连张合影都没有”,骆女士哭得像个孩子。

看到视频,郝红慧也红了眼眶。她说,医生应该是一束光,让患者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监利县中医院,36岁的周姓患者呼吸衰竭,危在旦夕,一度央求医护人员放弃治疗。海南援荆州医疗队经无创呼吸机、胸腔闭式引流、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硬把他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武汉协和西院,经历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肌损伤、感染性休克等多重险境的吕雪,被拉回生死线。那是广东支援武汉第六批医疗队领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带领团队的以命相拼。

3月14日,叶严(化名)在咸宁市中心医院成功撤掉呼吸机,在医护协助下绕着床走了一圈。叶严的重生,是云南ICU团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

完成向生的跨越,叶严写下“我看到了阳光”。云南医疗队医生袁颖看着这行字,飙泪,和叶严紧紧相拥。

搏命

越危险越逼近

ICU里生死竞速。护目镜上沾满水珠,江苏国家医疗救援队队员谢剑锋用套了三层手套的手,很快找准气管切口位置,不到5分钟顺利完成手术。

重症病房里,有位阿姨说难受、不想治了。陕西西安大兴医院主任医师、医疗队长韩丽春紧急实施血液净化、改装呼吸机、气管插管……拼尽全力。

“插管治疗是最危险的抢救,我们尽量离患者近一点更近一点,那20多厘米的距离,可能是患者的最后生机。”福建援宜昌医疗队插管突击队队长陈金篆说。

“不是不怕,但这一刻,救死扶伤是必达的使命。”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周正为九旬高龄患者吸痰、插管。

拔管,危险系数一点也不比插管低。吉林医疗队集中在雷神山医院、金银潭医院等“前线中的一线”,50岁的高岚是拔管专家,他的团队从生死线上拉回35位患者。

在重病区建立临时ICU救治危重患者、实施ECMO(体外膜肺)……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庆医疗队创下多个“最先”。

48岁的患者柯敏(化名)经历二次插管,生命垂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果断调整治疗方案,从江苏南通调来治愈者血浆。柯敏恢复后,说出第一句话:“我与江苏血脉相连。”

担当

与你肝胆相照

甫抵黄冈,山东医疗队率先进驻尚未完工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变身工程师、搬运工、清洁工,不到30小时改建出有100张隔离病床的病区。山东“搬家式援助”,有力抗击疫情,让黄冈医疗事业有了长足进步。

昔日抗震,今朝抗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利用5G双千兆+远程CT扫描助手,为黄冈患者进行远程CT检查。这是全国首个跨省5G+远程CT系统进行的新冠肺炎病情诊疗案例。

贵州医疗队成建制接管鄂州1105张病床,治愈未满周岁的患儿和93岁的患者,治愈患者过千。贵州拿出“压箱底”的医疗物资,捐赠特色防护用品。

“玉树地震,湖北和全国人民帮助过青海,青海人念恩。”全青海省仅有的10个呼吸治疗师,一半逆行来了武汉。满载西藏340多万各族人民的嘱托,西藏援鄂疾控队驰援武汉,与病毒贴面而行,采集咽拭子,进行方舱医院消杀等。

安徽首批援鄂疾控队队长史永林在仙桃,平均每天检测几百份样本,穿着防护服工作12至16个小时。重庆赴孝感疾控队队员王文斟,一天检测标本376个。宁夏医疗队队员,救治病人12个小时不吃不喝,跪坐为患者按压心脏,累至几近晕厥……

72岁的张伯礼院士临危受命,病倒在一线,自己签字摘除胆囊,把“胆”留在了武汉。术后一周,咬紧牙关又冲上一线。张伯礼院士的儿子张磊,也是天津援鄂医疗队一员,打电话说想来看看父亲,被拒绝:“不要来看我,用心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为民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欧阳暾,这样诠释援鄂医疗队的赤胆与担当。

陪伴

“绝不会放弃您”

黄陂中医院,一位年逾八旬的爹爹,儿子在疫情中去世,一度不吃不喝,甚至自残。广西人民医院韩林拉着老人的手,陪他默默坐了两个多小时,老人失声大哭,打开话匣子……治愈出院后,老人两个女儿发短信给韩林:“幸好有你们,让我们还有家。”

武汉金银潭医院三楼危重病区,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医院内一科护士长蔡海英,用坚持和关爱,融化一位65岁患者冰封的心。老人重拾信心,配合治疗,一步步拿掉呼吸机,下床走路。

“我已经91岁了,就算把我抢救过来,又能活几天呢?不如把这个钱花在年轻人身上。”2月底,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患者蒋再道老人背着医护人员,几次拔针放弃治疗。北京医疗队孙姝妍轻抚老人手上埋着的针管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而平等的,我们绝不会放弃您,也请您别放弃我们,好吗?”孙姝妍和队友们常常陪老人唠家常。几次谈心后,老人思想转变了。

抚慰

是温暖是力量

钟祥同仁医院ICU病区,一名54岁危重女患者出现“人机对抗”,情绪紧张。内蒙古医疗队医生朱淑芬,一边调试呼吸机,一边缓和着声音:“我是内蒙古来的重症科专家,不要紧张,按照我的要求做。”护目镜后沉静的眼神,让患者安心。

“你们不惧病毒,伸手来摸我发烧的额头。在我病情不稳定、心态崩溃时,一张小纸条送到我手中,‘我们要一起加油’。”甘肃医疗队返程前,一位治愈患者写信致谢。

“您还有一点发烧,别太担心,这提示您的免疫系统在对抗病毒,您会慢慢好起来的,加油!”……湖南医生易亚辉每天给患者写小纸条,如春风,融寒冰。

温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护士。一位72岁的大爷常常闷闷不乐,温馨时不时过去看他,“我是东北那嘎达的。”一句正宗东北话把大爷逗乐了。

刘玉,辽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90后护士,在隔离病房墙壁上绘制暖心漫画,一笔笔、一幅幅,布满整个病区。

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95后许思瑶难忘这一幕:“喂阿姨吃饭,转身去拿米汤,她仍紧紧拉着我的手……我鼻子一酸,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带着三层手套,手应该很凉,但我的手是能带给她心安和力量的温暖。”

难舍

“看看你的眼睛”

江西省南昌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罗宇,在方舱医院工作36天,很多病人出舱依依不舍,一位阿姨动情地说:“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脸,让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

四川医生罗凤鸣查房时,一位70多岁的患者摸索着老花眼镜,在手机上寻找相机功能,要给他照个相,说“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医生”。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张丽艳教患者做健康宣肺操,下班延时快3个小时,患者们站成一排,深深鞠躬。“武昌方舱最后一晚值班,很多人都哭了,回宾馆的路上,我们走得好慢好慢。”张丽艳说。

“袁爸爸,我平安到家了!”3月20日,回到河北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护士许静向武汉亲人发出信息。2月24日,许静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与患者袁长征结下缘分。老人流着泪说:“闺女,如果不是你们照顾,我真挺不过这一关!”

坚守

友谊永生铭记

在逆境中前行,在绝境中坚守。3月24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到机场送别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时深情表白:“感恩大家!在最危难的时候,拉了我们一把。你们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都是超人!”

“最危难的时刻,你们千里驰援,逆行一线,冲锋在前”“秉承着医者的信仰和誓言,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构筑起人类史上最为壮观的救死扶伤坚强防线”“这段共同战斗的友谊,我们将永生铭记”,武汉市第四医院为浙江医疗队颁发的纪念证上,镌刻着这些沉甸甸的话语。

有坚守,有不舍。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护师杨文静许下心愿:“下一次,春暖花开,我还要来这里,亲吻身边的花草,告诉它们,我们曾在这片土地并肩作战。”

掬一捧北国的热血

从祖国最东北,越云山万里,黑龙江医疗队8批1533人,将一腔热血融入长江之畔、汉水之滨。

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你们接收近50名孕产妇患者,“一只手托起两条命”,在巨大压力面前精确施治、积极引导,孕产妇“零死亡”。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你们仅用24小时就整建制接收两个病区;第一个夜晚,7名医生迎来55名病人,连续奋战十七八个小时才将重患、危重、普通型患者一一妥善安置。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你们因人施治,一人一方案,注重治疗后期体能康复与心理疏导,让救治更有温度。

在孝感,你们一同带来的有黑龙江省援助的药品、防护设备、生活用品等4.6万多件物资,还有3000吨优质大米。在汉川、安陆、应城,你们“落地即是孝感人”,成功救治1000多名患者。

离别相送,两江一脉。白山黑水,有为我们拼过命的亲人。

湖与海生死相依

从天涯海角,到白云黄鹤。

出征时,正值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护士陈姣22岁生日。在江汉方舱医院,高峰时她管护60名患者。这个特殊的生日,陈姣永生难忘。

一位老奶奶即将出舱,她紧握海南医疗队陈成辉的手,激动地说:“我能听出你的声音,记得你为我们加油的样子,逐一看CT片解释病情的样子,忙前忙后的样子……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去与家人团聚,明年带家人来武汉看樱花,我接待你!”陈成辉的眼圈顿时红了。

洪湖市第四人民医院,57岁的患者李卫清治愈出院,向医护人员深深鞠躬,“我隔壁是89岁高龄的重症患者,看到海南护士每天喂他吃饭喝水,帮他擦洗身子、换尿布,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我眼泪下来了。”

来自南国椰岛的865位白衣战士,从死亡线上拉回900多条鲜活的生命。这是“湖”与“海”的生死相依。

最远的你 最深的爱

武汉最冷、最艰难的时刻,你们从大漠边疆飞驰而来。

来自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藏族、锡伯族、蒙古族、彝族的402名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和我们紧紧抱在一起。

新疆援鄂医疗队总领队曹玉景说:“湖北省一直无私支援新疆建设发展,我们这次来,与其说支援,不如说是‘回家’。”

“妈妈20岁时从湖北红安县来到新疆,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新疆。”新疆巴州和静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尹伶慧说,这一次,她来替妈妈守护家乡。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护士任宏颖,和同事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成功为新冠肺炎孕妇接生17名婴儿,无一例感染。

最远的你,最深的爱。你们悄悄给患者床头放上牛奶、葡萄干,亲手给患者绘画“生日蛋糕”,折了千纸鹤。

你们送来了春天,我们却不忍留你们多看一眼。

指向暖阳的手 绘生命坚韧

看夕阳的老先生,渐渐康复。更多的患者,出院回家。

3月5日下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上海中山医院医生刘凯在护送病人做CT途中停下来,让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久违的落日……那个温暖无数人心房的图景,有着意味深长的画外音:生命坚韧。那共同指向暖阳的手,指向的是希望。

1月23日,上海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钟鸣驰援武汉。

1月24日,首批上海援鄂医疗队成为全国第一批地方支援武汉的医疗团队,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病区,患者出现自发性气胸,上海仁济医院医生余跃天一把跪在地上,进行胸腔引流,患者转危为安,余跃天衣衫透湿。

1649位白衣战士逆江而上,救治确诊病例2000多名。中山、华山、瑞金医院,精锐尽出;同济光谷、金银潭、雷神山医院,逆险而行。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是不辱使命的担当。

闻令而动 使命必达

除夕之夜,出征!

一声军令,有召必至;人民所需,使命必达!钢铁洪流,跨越万水千山而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两个小时,深夜紧急集结,自备馕和帐篷,关山飞渡,驰援武汉。

两天三夜,13辆医疗设备车越天山跨黄河,3500公里急行军。

17年前,张琪佩在电视里看到爸爸征战小汤山的身影;17年后,爸爸送她出征武汉。剪了长发,像个假小子,“看,你多像当年的爸爸。”

“现在轮到我了!”张琪佩向爸爸敬了个军礼。

夜班后,汪露打开手机,点开舅舅发来的微信:“姥爷建国,妈妈保国,你在卫国。家里三代军人,你最优秀!”

汪露瞬间泪目,说:“就像一支接力棒,现在交到了我手上!”

4000多个普通的名字,从将军到士兵,跨越“老中青”三代,覆盖“陆海空”三军。

“谢谢你们,人民子弟兵!”4000多名患者,一批批从你们身边走出病房。

42天,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7人,从死神手中抢回868条鲜活的生命,把兵团人引以为傲的胡杨精神带到了武汉。

当一支支队伍陆续返回家乡,因为这身戎装,你们坚守如常。

最先投入战斗,最后撤离战场,这就是你们的坐标。

撰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芳 韩炜林 蔡朝阳 王兵 戴劲松 周志兵 张泉 李剑军 方琳 王晶 胡蔓 唐晓安 饶扬灿 夏永辉 张真真 张辉 黄璐 彭小萍 王婧 王际凯 李婷 许旷 邓伟 陈鹏 王馨 吴文娟 雷闯 张阳春 张倩倩 别鸣 文俊 龙华 张茜 李墨 余瑾毅 汪洋 成熔兴 赵峰 胡琼瑶 通讯员 李宏音 江伟兵 周述焜 许芳 许贤雄

内蒙古日报记者 刘春

摄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梅涛 蔡俊 柯皓 魏铼 通讯员 孙克亮


【责任编辑:雷榕】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