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北斗飞天造福全球 大国重器闪耀武汉智慧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4日07:17 来源: 楚天都市报

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新华社发

▶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

2000年底

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

2012年底

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20年

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具备完整全球服务能力

据新华社电 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因技术原因推迟一周发射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上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称,这颗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择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完整的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当日9时43分,大雨过后的西昌发射场云雾缭绕。01指挥员尹相原下达点火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卫星缓缓升空。

这次发射一波三折。之前,因2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再次推迟一周。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时至今日,我国共组织44次北斗发射任务,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达100%。

卫星经过约30分钟的飞行,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随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组建于1970年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北斗港”之誉。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我国所有的北斗卫星都从这里成功飞向太空,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2009年正式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17年11月成功发射北斗三号首组双星。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环境下,北斗工程全线在组网任务和疫情防控两条战线“双线作战”,按期顺利完成最后两次发射任务,全球星座部署完成时间比原计划提前半年。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

■ 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离手机用上北斗导航不远了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柯称 通讯员高柯夫 吴江龙)“很高兴,很激动。多年的期待终于实现,可以说是尘埃落定了,我们心里也舒了一口气。”昨日,北斗三代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表示,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完全布设成功,是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卫星发射时,刘经南院士收看的是真正的“现场直播”——原本受邀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见证的他,因为工作原因没能成行,他的一名学生在发射中心现场,通过视频通话给刘经南进行了直播。

刘经南院士介绍,接下来,让这颗卫星进入工作状态还要进行调试和整合。然后,整个北斗系统会进行全网功能优化和联调。我国原计划今年底宣布北斗向全球提供服务,顺利的话可以提前两个月,“预计10月份,甚至9月底就能宣布。”

那么,普通民众何时能享受北斗系统带来的便利?“目前的手机一般都能够兼容北斗信号,等北斗系统提供全球服务后,通过了国际通讯标准认证,很快就能够提供民用服务。”刘经南透露,普通市民手机先能用到的是5米左右的普通精度服务,后续还将开放手机高精度应用,提供亚米级服务,定位精确到几个分米,对车道级驾驶管理、大田精细化管理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

刘经南还提到,在导航方面,北斗系统将和GPS等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市民今后使用北斗导航不需要替代原来的GPS导航,不同系统的导航信号可以互相增强,更加稳定可靠,定位更精确。

接下来,武汉大学和刘经南团队将继续承担北斗系统高精度的卫星轨道确定、卫星信号的精度和可靠性的分析评估等任务。同时,除了大家熟知的导航、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还有多项新的北斗应用领域项目正在研究推进。

“我们的北斗系统在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方面优于现有的其他导航定位系统。而且我们是真正的通信、导航和遥感一体化的空间基础设施。随着我们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刘经南说,接下来的研究就是要全方位用好这个系统。

他举例说,北斗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在发生疫情、自然灾害时,可以对应急调度、指挥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接下来还要提高和地面的移动通信设施的融合,将目前一次发送1000个汉字的报文式通信,拓展为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通信,“有点类似微信的功能”。此外,北斗具有的遥感功能,还能为现有的气象卫星提供辅助,让今后的天气预报、海洋预报更精确、更稳定。

刘经南院士现任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协调成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

■ 链接

北斗导航定位芯片“武汉造”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余渊)北斗导航系统是国之重器,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则是北斗导航产业链的核心。而这颗芯片,则是由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完全自主研发。

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让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方婷兴奋不已。在她看来,在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中,中国北斗系统虽然起步最晚,却运用了许多先进的创新技术,可以说是目前最先进、最完备的导航系统之一。而在整个大北斗系统中,梦芯主攻北斗芯片设计,芯片完全自主可控,从基本的算法、芯片设计等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我国自主研发的芯片面世以前,中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购买几亿颗导航芯片。”

“北斗从全国迈向全球,这个改变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向前发展,对于梦芯来说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方婷说,以往他们销往国外部分地区的芯片,只能较好地服务于亚太地区,随着北斗三号的全球覆盖,国产的北斗芯片可以销往全球,为更多的国家提供高精度的北斗应用。

类似于手机这样的终端产业,也受益巨大。最初,市面上的主流智能手机是没有北斗芯片的,近年来北斗芯片才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如今,无论集成了北斗技术的手机产品卖到哪里,都能够享受到北斗提供的服务,而不再像以往一样受到限制。

北斗导航产业有望跃升千亿级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胡长幸 通讯员舒睿 王少雨)“武汉千亿级产业如果再增加的话,北斗导航产业以后绝对算一个。”武汉导航院副院长余峰昨日介绍,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更多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服务将不断涌现。

武汉北斗导航产业主要看光谷。与武汉大学合作,东湖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武汉大学科技园、未来科技城武汉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等两个专业化园区。目前,光谷拥有从事北斗导航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服务的单位近30家,覆盖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研学产用一体化发展。

早在2015年,东湖高新区率先在全国成立第一个“互联网+”办公室,支持高新区北斗领域相关企业开展行业应用示范,产生了“北斗及时判”警保联动系统、“停哪儿”智慧停车、北斗渣土车管理系统、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等一批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北斗技术在国土规划、环境、农业、交通、电力、物流等领域的行业应用。

武汉东湖高新区相关部门介绍,在北斗系统走出去方面,光谷走在全国前列。以武大吉奥、武汉大学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企业和机构,是国内首批把北斗系统成果输出国外的行业代表。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