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政务

围绕促进中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 武汉市政协召开监督性主席会议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7日08:31 来源: 长江日报

8月13日,市政协召开监督性主席会议,围绕“促进中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主题开展协商监督。此次会议也是市政协为武汉疫后重振开展的重要履职活动,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着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会上,市经信局负责人通报了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及纾困政策落实情况,多位市政协委员围绕促进我市中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从不同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期“议政与建言”刊发委员发言摘要。

全力以赴把信心树起来

让民间资本再次活跃起来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工商联副主席 刘珍秀

自2月底以来,市工商联分四个时段,对我市近万家民营企业运行情况,开展了线上线下调研,了解到我市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后,正逐步走出困境和低谷,民营经济正逐步恢复生机和活力,但仍有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建议:全力以赴把信心树起来。广大民营企业受疫情冲击严重,全市上下必须把稳定包括众多民营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提振民营企业家继续在汉发展、继续扩大投资、继续招商引资的信心,让海量的民间资本再次活跃起来。让社会对武汉充满信心,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近期武汉大型线下活动正有序快速推进。

分门别类把重点突出来。加强企业复能达产的服务、监测,进行月度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打通堵点;市主管部门和各区联合对全市1.1万余家“四上企业”逐一摸排,及时掌握复产复能动态;科技型企业政策支持要精准,支持这类企业快速复苏并持续健康发展,为疫后武汉振兴腾飞插上硬实翅膀。

加快流动让资金活起来。政策性奖励尽快兑现,纾困资金流量尽快释放。

整合力量让服务优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专业组织的作用,了解行业发展的难点堵点,有针对性地协调企业供销需求,完善产业链;组合开展法律服务;推动本地名优产品有效对接,让更多的武汉民营企业知晓、提升参与意愿;参照武汉制造市场循环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促使更多的民营企业有机会推销好产品、更多的大项目使用好产品、更多的民众享受好产品。

加大流动性支持力度

多渠道满足中小微企业“短平快”融资需求

市政协委员、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秘书 张冯茜

受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和融资困难的双重压力,“融资难”问题愈发凸显。

建议:突出“全”,优化融资体系。丰富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组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工具,鼓励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发展直接融资,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股权融资服务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直接融资规模。

突出“广”,优化平台机制。强化“汉融通”平台,在高效整合现有企业信息基础上,积极吸纳农业、科技、海关、电力等多部门数据,扩展服务对象覆盖面;适时更新重点纾困企业名单,完善名单企业的准入和退出,加大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的规模,形成市场化、可持续长效机制。

突出“优”,优化金融供给。加强业务创新,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提升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创新续贷方式,实现资金精准、流畅供给。

突出“实”,优化政策协同。优化环境,加强财政、金融、工商、社保、电力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在租金、税费、社保、融资、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企业营造更为宽松的营商环境;强服务,增强“店小二”意识,构建政府、企业常态化交流和反馈机制;扩消费,大力刺激消费,稳保市场主体,探索试行弹性工作制,拉动受疫情影响的零售餐饮、旅游住宿、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企业客源、订单增长,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推进会展业态创新

引导、动员、扶持企业线上办展会

市政协委员、武汉尚格会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珺

会展业高度集聚和扩散着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它不仅位于服务产业链的前端,而且是流量经济的重要动力,更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市直接从事会展的企业多达300余家,从业人员1.5万人以上。除少量几家场馆为国有企业外,大部分是民营中小企业。

推动武汉会展业全面复工复展,建议:大力扶持会展企业,为武汉会展业“恢复期”保驾护航。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出台会展政策专项扶持政策,重点解决当前会展业面临的档期问题、资金问题以及疫情后的营销启动等困境,从加快奖补资金拨付、加大项目奖补力度、提供会展场地奖励、协助品牌推广等四个方面给予支持,减免会展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延缓缴纳社会费用,给会展场馆以经费补贴或减免场地租金,适度减免会展场馆的水电费用,减免与会展项目举办相关的管理费用,以使企业渡过难关。推进会展业态创新,积极引导、动员和扶持企业举办线上展会,加速会展经济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合理安排疫情“恢复期”展览的部署工作,建立协调防控机制。受疫情影响,上半年的会展活动有可能会集中到下半年。建议相关部门合理引导调配活动档期,加强商务、公安、卫健委等部门联动协调,制定个性化展会政务服务方案,避免因场馆超负荷运营而影响展览的最终呈现效果,千方百计推动我市会展行业尽快恢复,步入正常轨道。

学习上海市等城市经验,以人大立法形式,制定《武汉市会展业条例》,把会展业的促进与发展、服务与保障、规范与管理等纳入法制化轨道。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我市会展产业,全面提速我市国家会展中心城市建设。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应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

市政协常委、市九三学社专职副主委 付文芳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引导金融助力。建议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较长,也面临一些合作壁垒,科技部门要因地制宜地提供成果转化周期间的支持及消除合作壁垒的政策及依据,从“牵线搭桥”转为“过程服务”;促进行业协会和联盟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兴领域,通过引导行业协会和联盟,政府以采购服务的方式,鼓励其深入产业应用、形成行业自律、规范自身发展,突破创新;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纾困资金利用效率,为企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疫后重振。

强化科技行业导向,引领市场需求。目前我市结合国家、省、市三级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政策解读。建议政府利用这个契机,结合《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及其他政策,尽早出台武汉市的城市发展机会清单,引导企业抓住疫后机会,形成合力,加快发展。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突围政策困局。建议依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出台“因企制宜”政策。整合各部门数据,共享企业信息,构建全市统一的涉企政策发布平台;打造公平市场,避免歧视性条款。建议政府主导的项目中,严格斟酌把握具有歧视性的不公平条款,形成充分竞争,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大力鼓励公职人员担当作为、与企业正常交往,为企业倾力服务。完善容错免责机制,优化审计流程,从制度上解放思想,更好服务我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重塑武汉口碑

激活武汉文化产业“新动能”

市政协委员、武汉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制片人 冯莉

文化产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互动的工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名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治愈率”。为促进文化产业企业重振,化危为机。

建议:重塑武汉口碑,立体宣传营销。进一步重视文化软实力和宣传重要性,依托多类型媒体分批次、分阶段、分重点、分主题进行线上线下充分造势,借助权威媒体、武汉名人、网络大V、知名校友、大学生为武汉代言和宣讲。

鼓励文化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紧抓5G机遇,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以及其他类型企业的对接和融合,共同开发适合疫后新常态的文化项目,研发适合市场需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形成“文化+”的良好态势,提高文化成果本地转化速率,打造武汉文化大名牌、互联网文化大IP。要激发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等,构建“数字文旅”产业生态链,支持打造更加成熟的线上直播、云教育、云演绎等新模式,激活武汉文化产业“新动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衔接和转换。

构建现代化文化发展管理和服务体系。要理顺工作机制,建立适应疫后文化产业发展新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整合行政和市场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秩序,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优化相关产业链。在文化与技术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积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及时更新和细化相关法律条例,培育原创沃土,在吸引优质优秀的文化企业、创作人和研发者时,给予更多法律、政策层面的支持。

构建公共法律有效运行体系

服务中小微企业

市政协委员、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刘祥斌

疫情发生以来,因货款拖欠、租赁纠纷、劳动争议等导致企业法律纠纷频发,给复工复产带来了较大阻碍。为帮助受困企业尽快从各类法律纠纷中脱身,轻装急行地复工复产,我市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建议: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有效运行体系。在全市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市级领导小组,由该小组统筹各部门共同做好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含公共法律服务。经信局、司法局、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制定我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服务标准、考核机制以及发展规划。要对照规划,分重点,分阶段,以扶优和救急为原则,以点带面,让公共法律服务力争覆盖到所有守诚信、求发展、愿规范的中小微企业。

统筹谋划,优化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要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同步开通法律咨询热线、手机APP、微信和电脑端,加大法律服务“网上办”的推广探索,引导需要服务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平台寻求法律服务,鼓励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仲裁机构和基层法律服务所采取网上立案和提交材料、电子签章、视频对话、远程庭审等方式,准确及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加速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

高标准建立升级示范园区

市互联网产业商会会长、红桃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解砾

促进我市中小微企业开展数字化升级,加大工业技改、商业推广、企业上线等,既是形势逼迫,也是雪中送炭。

建议:推动建立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改造的生态链。要搭建政府部门、平台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的对接机制,根据行业发布数字化改造的整体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主动提出和选择应用数字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需求,鼓励平台企业开发更适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数字化转型工具、产品和服务,提高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能动性。要鼓励中小微企业发挥市场敏感、适应力强、灵活机动的特点,主动融入数字化改造的生态圈,推进大中小微企业协同、互动、合作,实现固网、补链、强基。要鼓励在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技术人员、产业商会组织联系服务中小微企业,参与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工作,灵活运用人才政策,建立智力合作机制,弥补中小微企业的人才短板。

高标准建立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示范园区。要推进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区积极开展数字化升级,加强以运营平台为基础、产业服务平台为核心、大数据运营平台为支撑的智慧园区建设。要注重提升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用好互联网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将“智慧”渗透到园区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全流程。

策划: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文字:田裕 高鹏   摄影:何晓刚


【纠错】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