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小康在哪里】老城老屋里的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9日09:32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居住条件,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把2000年以前修建的老社区改造提上了日程,其实,很多城市都已经针对老城区进行各种功能化的改造;不少百姓,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老房子,今天的小康生活在哪里,我们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从宜居的环境里看小康。

北京市东城区草厂胡同居民 李彩仙:就在这儿,守着家挨着家也近。我们的生活圈挺美了啦。

北京市东城区三里河公园,周边十几条胡同的居民,一天的生活是从这里开始的。一日之计在于晨,可晨练这件简单的事儿,对于东城区老胡同里的大爷大妈来说,一度成为很奢侈的事儿。不仅很难看到公园美景,走在胡同里抬头看到的是各种密如蛛网的电线

北京市东城区草厂胡同居民 贾凤云:天罗地网,电线呀,全在上面啊,一抬头就跟一个网子一样。

电线入地 公卫升级 老胡同换新颜

坑洼路窄、破旧脏乱,就连上个厕所也得走出好远,还得排队,这就是很多北京老胡同居民的生活。从2017年开始,政府部门的改造开始了。作为北京市胡同改造的样板,草厂胡同实现雨污分流、电力、电信架空线入地,拆除私搭乱建、公共卫生间升级、提升胡同景观。胡同外表变漂亮,地下更别有洞天,根据海绵城市的理念,改造时在地下修建了排水设施、蓄水池和停车场,防汛防内涝的同时,还做到人车分流。

北京市东城区草厂胡同居民 贾凤云:天罗地网没有啦。它们一入了地,哎呀看着,真豁亮,倍儿痛快。什么都没了,特舒服。

总台央视记者 许梦哲:从以前的人车混行到现在的井然有序,从以前的老旧杂乱到现在的绿植成荫,那么,这些都是我们能够(明显)看到的胡同里面的环境变化。那其实一些看不到的东西,从细节上也做的很周全。像这种有老年人进出的楼梯,我们做了扶手。然后,有残障人士的家庭,我们也做了缓坡,方便他们出现。就包括我以前其实最不愿意提及的这个公厕,现在也是简洁,明亮,卫生的。

老城改造有讲究 保历史风貌提升便利性

类似草场这样的胡同改造只是开始,去年年底,北京市发布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在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原则上进行改造,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提升便利性、宜居性,做到基础医疗机构、公共文化设施、全民健身设施15分钟可达基本全覆盖,人均公共绿色空间面积增长25%以上。

总台央视记者 许梦哲:除了胡同以外,现在北京的老楼房也变得越来越便捷了。那像这个挂在老楼外面新建的电梯,就是北京市对老房改造工作的一个重点,那么,政府充分考虑到自愿的原则,让楼上楼下那些居民呢商量着来,让大家都能得到实惠。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街道 居民 于银花:有的说不合理,有的说采光啊,各方面的(受影响)

政府补贴,给居民装电梯。看着挺好的事儿,起初也引发了一些矛盾,集中的分歧就是噪音和采光,这个问题通过将电梯远离楼体的技术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街道 居民 马鲁光:因为它跟楼体是有距离的,它走它的。所以不会产生噪音。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街道 居民 刘树英:像我还有一个80多岁老婆婆。他也愿热闹,也愿意跟楼下阿姨聊天儿什么之类的,通过装过这电梯以后呢,老太太呢,老下楼聊天儿。心情啊,身体状态啊,比以前好多。

家装理念升级 让老房美观更宜居

家门口的公共设施越来越好,屋内的生活空间怎么解决呢?在装修设计师积累的图纸里,可以看到中国人居住的变化。20年前,大家对家庭环境的追求,主要是美观,吊顶、暖气罩、包木门忙坏了木工、瓦工,而近些年,大家更重视装修的功能性。

装修设计师 耿啸华:像老人得注重安全,舒适度要很高。然后我们会选择一些防滑的材料。

智能电器进家庭 老人也能玩得转

曾几何时,有了冰箱、电视、洗衣机这三大件,就是幸福家庭的标志,而现在,这些只能算标配,67岁的高奶奶如今俨然成了一位智能电器达人。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马桶等在她手里都能玩得溜溜转。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 高颖:因为好多事儿,我们就接触这些新生事物比较少,肯定的,(年轻人)他们接触的比较多,所以他们理念比较更新,所以他们要用什么,我们肯定得慢慢儿后边儿跟着学,跟着用。就觉得很方便。

总台央视记者 许梦哲:夜幕已降临,看万家灯火,每一扇窗内都是有着不同故事的家庭,政府搞好大环境,设计师巧妙设计小环境,中国制造提供更多可能,在走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家家户户居住环境的改善,一定能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央视短评】生活的小而美 城市的大内涵

小康在哪里?小康在一座城市的烟火气里。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记忆,老城区里的老建筑、老街道,可能并不都是文物古迹,但它们记录着的,是这座城市的过往,还有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改造老城区,不能搞大拆大建,而是要在改善人居环境的细节上下“绣花”功夫,把现代功能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延续城市的文脉。如果狭窄的胡同大多能实现人车分流,拥挤的社区尽可能开辟出小而美的公园,这样细微的城市图景,以及带给当地群众的小确幸,其实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大内涵。

【责任编辑:邓玉华】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