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政务

人民网“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走进湖北:不惧疫情灾情“加试题” 湖北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5日09:39 来源: 人民网

【编者按】2019年,湖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581万减少至5.8万,贫困发生率由14.4%下降到0.14%,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2020年,面对疫情灾情“加试题”,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将疫情和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积极有效防范化解因疫因灾致贫返贫风险。

当前,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为全方位展现全党全社会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7月3日在北京启动。8月10日至8月15日,全媒体调研行报道组到湖北进行采访,期间,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万勇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人民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湖北是如何举全省之力,高位推进、集中攻坚,取得了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14%的成绩的?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分享?

万勇:去年我们实现了“两个全部、一个基本”,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14.4%下降至去年年底的0.14%,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这的确来之不易。由于地处中部,贫困问题往往不引人注目,其实不然,湖北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有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7个贫困县、4821个贫困村。2013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1万。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高位推进,集中攻坚。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5.8万。

经验不敢讲,不过,体会不少,感触颇深,主要集中在“五个坚持”:

坚持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行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力度贯彻落实,及时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会议、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北落实落地落细。

坚持责任担当。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五级书记抓扶贫,扎实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建立省领导联系片区和贫困县制度,省委书记、省长带头,省领导分别联系4个片区、37个贫困县,不脱贫不脱钩。省委决策部署,省纪委认真落实,对37个贫困县开展扶贫专项巡视或巡视“回头看”,省人大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省政府对脱贫攻坚进行重点督查,省政协组织扶贫议政性调研,省纪委监委运用“扶贫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省委组织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方位、立体化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坚持精准施策。出台湖北省《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编制《湖北省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和年度计划,使脱贫攻坚有序推进、有效实施。“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深度贫困地区,制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35条政策举措;一头抓非贫困县,按照非贫困县与贫困县“脱贫政策一致、工作标准一致、工作力度一致、考核评估一致”的原则,出台统筹推进非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意见,保证非贫困县精准脱贫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出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标准和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账销号,确保脱贫攻坚成色。

坚持加大投入。2013年至2019年,除中央财政投入外,省级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167.67亿元,市县级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384.7亿元。2016年至2019年,17家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湖北25个国定贫困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26亿元;412家省直单位定点扶贫37个贫困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49亿元;36个经济强市县结对帮扶37个贫困县,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0.63亿元。2017年至2019年,杭州市共向恩施州投入财政援助资金7.059亿元。

坚持群众主体。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文化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全省推广开展“我脱贫我光荣”“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模范”家庭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脱贫的斗志。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头雁”作用,改进帮扶方式,不是简单的发钱给物,而是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让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收益。

人民网:新冠肺炎疫情、洪灾给湖北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哪些困难?我们是如何克服的?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万勇:湖北今年太特殊了,疫情、汛情、灾情叠加,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也给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贫困人口中确诊646例,涉及贫困户578户、2009人,更为严重的是带来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产业扶贫受限、扶贫项目开工延迟、扶贫产品滞销、致贫返贫风险增大等。但总体来看,有中央亲切关怀、全国大力支持和我们自身努力,影响是可控的。截至目前,疫情还没有从整体上影响湖北脱贫攻坚的质量,没有从根本上冲击湖北脱贫攻坚的大局,湖北一定能够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面对疫情灾情“加试题”,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将疫情和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积极有效防范化解因疫因灾致贫返贫风险。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并亲临湖北、亲自研究确定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国家部委、全国人民纷纷对湖北“搭把手、拉一把”,湖北人民深受感动、倍感振奋、心存感激。应勇书记、王晓东省长多次深入研究,全力推动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落地落细,认真组织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脱贫攻坚战,确保疫情防控底线不破、经济社会发展后墙不倒、脱贫攻坚高质量完成。

二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0条”“稳就业25条”“春耕生产20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5条”等举措,制定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易迁后扶、兜底保障、社会救助等一系列政策,保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近期,又启动了“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旅游扶贫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再添新动力。疫情期间,应勇书记、王晓东省长带头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调研督导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其他省领导分赴贫困县帮助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各地各部门转变工作方式,各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冲锋在前,汇聚战“疫”战“贫”磅礴力量,实现“两手抓、两不误”。

三是多措并举战“疫”战“贫”。千方百计稳就业,统筹省内、省外两个就业市场,对内实施公益岗位“倍增计划”,对外积极推动东部六省和我省的“6+1”劳务协作行动,全省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超去年总数5.44%,但是有效务工时间少于去年,同时还存在打工不稳定,返乡增多趋势。多措并举保产业,加大产业奖补力度,落实疫情期间贷款延期、利率优惠等政策,全省317家扶贫龙头企业全部复工,扶贫车间复工率达到99.35%。齐心协力促消费,规范认定扶贫产品7904个,推动“扶贫832”、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北特色馆等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湖北消费扶贫集散交易中心,加大政府采购和工会职工福利采购力度,加强浙鄂消费扶贫协作,争取央企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支持,推动扶贫产品“内购”“外销”齐发力,累计销售金额173.2亿元,有效缓解了因疫情造成价格下降对贫困户收入的影响。推动项目早开工,开辟扶贫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加快项目资金拨付进度,全省共安排扶贫项目37419个,已开工33980个,开工率90.81%。扎实补齐短板,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不反弹,全力巩固脱贫成果,从国家抽查、督查、普查情况看,疫情对“两不愁三保障”没有造成冲击。

四是加强监测防止返贫致贫。全省共排查出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6万户、18.3万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产业、就业、消费、综合保障、扶志扶智和防贫保险等方面,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洪涝灾情发生后,我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积极组织抢险救灾,及时开展灾后重建,认真做好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力争将受灾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对因灾新增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均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下一步,我们打算紧扣关键,乘势而进。紧扣目标任务。采取超常规举措,不因疫情灾情影响降低标准,保证剩余的5.8万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对11个县、454个行政村开展重点攻坚,坚决攻克最后堡垒。大力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全面落实“应兜尽兜”保障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扣产业就业。继续抓好扶贫产业,继续发扬“店小二”精神,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和扶贫项目建设,做好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的稳岗工作。紧扣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作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把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与解决城市“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问题相结合、政府鼓励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消费扶贫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相结合、销售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力打造以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为重点的消费扶贫载体,用好社会扶贫网平台,切实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问题。紧扣监测帮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灾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户加强监测,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边缘人口,给予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技能培训、扶贫公益岗位等扶贫政策支持;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综合性保障措施。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和国家部委的倾力相助,有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有这些年来脱贫攻坚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气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民网:湖北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接续实现长效稳定脱贫、防止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湖北有什么主要做法?

万勇:还是要结合湖北实际,聚焦重点、狠抓落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今年上半年,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7.5亿元,惠及贫困家庭学生164.5万人次,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全部劝返。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常见病、慢性病在县域内得到有效诊疗,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扎实开展189.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认定、核实、核验工作,完成了动态新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2314户,其中贫困户260户。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聚焦易迁后续扶持。今年财政部安排1.5亿元补助资金、我省安排4.47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大力发展基本产业、解决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优化基层社区治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紧紧扭住330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发展脱贫的硬任务,建立“政府+市场主体+农户+银行+保险”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推进机制,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建立扶贫车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扶贫惠及贫困人口316万。以消费扶贫行动为抓手,以销售扶贫产品为重点,促进带动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聚焦保险扶贫。全省16个市州、73个县(市、区)落实“扶贫保”,覆盖人群达567万人/户(次)。61个县(市、区)开展“防贫保”,监测保障对象400万户,全面筑牢返贫致贫防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聚焦防止返贫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15条防止返贫的综合保障机制。完善监测机制,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防止返贫致贫。

人民网:湖北是如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帮助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再拔穷根,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万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期,我省早在去年就开始摸索两者间的衔接,突出四个方面。推进规划衔接。对标国家新决策新部署,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对接好,与全省美丽乡村建设“3+1”规划衔接好,与“十四五”规划编制统筹好,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进政策衔接。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措施,以县为单位整合43项相关财政资金,每年计划实施1000个左右示范村、4000个左右整治村,优先支持出列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推进产业衔接。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许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如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油料产量居全国第二,茶叶产量居全国第四,水稻、柑橘、生猪居全国第五,蔬菜产量居全国第六,鲜蛋、蜂蜜、食用菌、小龙虾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发挥产业优势,推进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加快发展优势农业产业集群。打造优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挥市场力量,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以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帮助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再拔穷根,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推进考核衔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湖北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将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作为考核重点,实行严格的考核。

人民网:在康庄大道调研行中,我们在每个省份都在探寻该省脱贫攻坚最主要的特点?湖北在脱贫攻坚、共奔小康方面的特色做法有哪些?

万勇: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始终坚持立足湖北实际推进脱贫攻坚。就湖北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而言,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些地方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交通不便、人才匮乏、投入不足等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不折不扣地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实际,以新发展理念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经过几年奋战,湖北贫困地区的秀美山川,逐步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成为走向共同富裕和全面振兴的最好资源。2016年至2019年,中央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成效考核,湖北连续4年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2013年至2019年,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湖北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等次。2018、2019年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湖北省和恩施州、浙江省和杭州市连续两年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省、市(州)。主要特点体现在五个方面:

全覆盖的责任链条。成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双挂帅”,将脱贫攻坚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建立省领导联系片区和贫困县制度,不脱贫不脱钩;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上阵,层层签订军令状;压紧压实党政主体责任,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实现对17个市、州和96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考核全覆盖。

立体式的政策体系。出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聚集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不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水平。2014年以来,全省累计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233.46亿元,惠及贫困家庭学生1403.64万人次。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102万户。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部解决。特别是全面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的健康扶贫模式,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5年的73万户189.6万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1.39万户2.15万人,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实际报销比例由2015年的55%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88.94%。

精准化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十个到村到户”,加强创业就业、电商扶贫、金融扶持、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组织21575支驻村工作队78746名干部驻村帮扶,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考核、激励和召回制度;实施“交钥匙”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大力开展后续扶持,确保了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特别是全面推行“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全省产业扶贫直接带动316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一盘棋的资金统筹。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省政府出台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的实施意见,推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到县”,扩大县级深度统筹整合空间和项目资金安排自主权。2016年以来,28个国定贫困县统筹整合资金累计达1074.4亿元。

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诚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补偿、生态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对象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坚持文旅结合,持续推进旅游扶贫,将乡村旅游资源资产化,带动17.78万贫困人口增收,贫困地区走上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纠错】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