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要闻

武汉青山居民:“向总书记报告,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2日10:43 来源: 人民网

“往日的工人村,硬像个大破窑,华中最大的棚户区,住得人发毛……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青山碧水映蓝天,红花配绿草。”8月10日,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年近八旬的吴传发又唱起了自创的“湖北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期间,来到青和居社区看望干部群众。吴老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听完这首“湖北慢板”后,总书记称赞他唱得很有特色。

两年过去了,喜欢用慢板唱出幸福生活的吴传发又编了新曲目;天天敲门组的组员们总结出了“天天敲门十八法”;海绵城市建设让工人村辖区的小学再也不用担心雨季被淹……

青山区居民的生活还有哪些新变化?近日,人民网“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湖北团队来到青山区,探寻这里居民们的幸福密码。

敲开家门,还要敲开心门

“以前晚上消防车一响,我就吓得跑出去看。”刘桂华在青山区住了大半辈子,见证了破破烂烂的棚户区到现在绿草如茵的现代化小区,也见证了治安和环境的脏乱差到千万群众的安居乐业。

1955年,10万建设者云集青山,建设“共和国钢铁长子”武钢。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工人们搭起的简易工棚,“蚊蝇满天飞,老鼠到处跑”,青山工人村渐渐成为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

2016年,通过10年的改造,当时的棚户区居民陆续搬进了青和居、青宜居等5个现代化小区,屋子敞亮通透,小区片片绿茵。

居住环境改善了,如何才能让居民居住有质量、生活有诗意?青山区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加强党建引导,提倡志愿服务,“民生组团”助力居民安居乐业。

2010年底,时任青宜居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刘桂华,召集热心居民成立“天天敲门组”,制止高空抛物、乱扔垃圾,清理消防通道,也关照小区里的空巢老人。“我们总结出了‘天天敲门十八法’。不但要敲开居民的家门,还要敲开他们的心门。”刘桂华介绍。目前,志愿者团队已从10人发展到500多人。

除了志愿者们的帮扶,一张粮票样式的餐票也给社区老人带来了福利。“2荤2素1汤的一份午餐6元,一日三餐的费用大概15元。”李梅是工人村街道社区好味到食堂负责人,主要服务社区65岁以上老人,为了进一步为社区老人提供方便,区财政支持引进企业食堂,并通过设置退出机制等,提升食堂饭菜质量。

工人村社区好味到食堂餐票。刘鑫摄

专业社工汪洋是武汉爱熙社工中心总干事,带领团队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服务;左腿高位截肢的杜诚诚是“光明的使者”,自2010年开始义务为盲人讲电影,目前已写下近百万字解说词;“四点半学校”是小区居民的“贤内助”,专门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照顾孩子的难点……有了宜居小区,又有了政府、社会的各种帮扶,像刘桂华一样,青山区的老百姓觉得日子越过越有劲、越过越踏实。

小区像花园,江滩像后花园

芦苇、鸢尾、菖梅花随处可见,雨后地面却看不到积水痕迹……很难想象,这个就像莫奈笔下画作一般的景色,是离青和居不远、持续2个多月降雨后的武汉青山江滩。

今年6月开始,南方地区强降雨持续,长江武汉段水位持续上涨,青山江滩开始陆续封闸。8月9日,江水回落,青山江滩闸口的闸板,被工作人员一一拆除,封闭一个月的青山江滩重新迎客。

8月10日,记者一行漫步在青山江滩公园,发现基础设施和绿化都没有什么变化。

青山江滩景色。郭婷婷摄

“以往每逢下暴雨,网友总是调侃,欢迎大家来武汉‘看海’。之前不是滋味,如今欢迎大家来看美景。”青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别看如今的青山江滩如此美丽,在几年前,这里的江岸线被30多座砂场和码头占据着,滩涂杂乱,只有载着沙石的大货车往来飞驰。

2013年,青山江滩改造工程正式动工,经过3年多的建设,陡窄土堤变身生态缓坡,杂乱滩涂建成“海绵”公园。

作为湖北省首个“海绵江滩”,这里超过八成的面积都被绿色覆盖。大量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在场地内引入生态草溪、下沉绿地等,让江滩地表下的生态绿化系统如同海绵一样。防涝、透水、绿化、美观,一样功能都不少。

“把雨水储蓄并净化,不用再担心路面会有积水,被吸收的雨水也能持续给植物提供更多水分。”青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堤在林中,似堤非堤”的开放式设计,让江滩实现了“城市、堤防、江滩、水景”的有机整合,既增强了堤防防洪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打造了独特的堤防江滩滨水景观。

“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华雨辰爱逛青山江滩。“每个周末,早上8点钟就得来抢位,不然这里就挤满了帐篷。”华雨辰热情地向记者推荐近期网红打卡地——青山“小垦丁”,“除了‘小垦丁’,婚礼长廊也是情侣们拍婚纱照的好去处。这里就是我们的后花园。”

千亩戴家湖,将还大自然

沿着青山江滩开车5分钟,就来到了青山区戴家湖公园。

“50多年前,我在这个湖里游过泳,那时候真的是清水绿岸。后来变成了垃圾山,风一吹,家里全是煤灰渣……”73岁的戴家湖公园文化志愿者胡昇谈起往事滔滔不绝,“在我看来,戴家湖经历了三生三世。”

戴家湖曾是美的,湖面面积近千亩,浮光跃金,鱼肥草美。

上世纪50年代,因需支援武钢,戴家湖被用作青山热电厂的排放地,长期堆放煤灰渣,成了一座“人见人烦”山。上世纪90年代,粉煤灰被人们用来替代制砖原料,挖完之后,千疮百孔的“戴家山”成为一座“垃圾山”。

2013年12月,戴家湖公园动工建设,2015年5月,戴家湖公园对外开放。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2017年,戴家湖公园生态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航拍戴家湖公园。曾志强摄

戴家湖公园一期工程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于是,改造戴家湖湖边的原武汉市水泥厂遗址被提上日程。

水泥厂内大量混凝土等工业材料不易搬运、不易销毁,当时,接到改造任务的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逸有些为难,“城市工业遗址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记忆和烙印。只能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了。”

在戴家湖公园二期,记者看到,红色的耐候钢锈板覆盖裸露的老厂房基础梁,模拟出青山山脉的形态,与棚户区安置房形成呼应,构成一副“青山绿水红钢城”的美丽画卷。

目前,戴家湖公园二期工程仍在建设中。建成后,千亩戴家湖将全部归还大自然,还给人民。“戴家湖见证了从黄色文明到黑色文明,再到绿色文明的转变。”杨逸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汉市青山区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去经历、去感受,今天,他们更加坚信不疑。

“上街逛商场,身上不带钱;消费购物坐公交,刷卡能兑现……”吴传发老人又创作了一首名为《我们的生活比蜜甜》的“湖北慢板”,歌颂现在的美好生活。

“我要向总书记报告,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吴传发说。

【纠错】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