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乐当村民贴心人 武昌区驻新洲长岗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对话村民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2日07:36 来源: 楚天都市报

长岗山村第一书记周锦先(左)和村干部察看光伏发电项目

□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庆 通讯员 刘金峰 况昕昀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邹斌

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长岗山村,是新洲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这里属大别山余脉,距市区路途遥远。多年来,受自然条件所限,村里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生活困难,村集体收入微薄。

2015年起,武昌区组建扶贫工作队来到长岗山村,开展产业扶贫。如今,村里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建档立卡的6户贫困村民早已实现脱贫,他们从之前的每年约3000元,增加至如今每年平均29000多元,村集体去年收入近20万元。昨日,记者来到长岗山村实地采访,与扶贫工作队队长周锦先、村干部徐贵平畅谈村民脱贫致富经。

扶贫工作队名片

由武昌区公安分局和武昌区地方金融局组成,共有4名队员,从2015年起开始进村帮扶,在2018年底帮助长岗山村实现了脱贫。

贫困村名片

长岗山村地处新洲东部山区,海拔约650米,村域面积6.3平方公里,全村762人,分布在13个自然湾落,近年来先后建起了黄金茶、民俗、光伏发电、农产品加工基地等扶贫项目。

大事记

●2016年打造黄金茶基地,2019年开始采摘增收。

●2017年7月建成光伏发电项目,每年稳定收益在10万元左右。

●2018年7月,黄金茶基地扩大规模,安装喷灌系统。

●2019年7月,农耕文化馆建成,可以接待游客。

●2019年底,民俗项目主体工程建成,即将装修。

●2020年初,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成,预计年前可投入使用。

因地制宜搞产业 村民看到了希望

徐贵平:产业搞起来了,村民们才能看到希望,脱贫致富也就有了方向,感谢扶贫工作队。

周锦先:村里不缺资源,缺的是好思路,大家一起想办法,发展扶贫产业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好的扶贫项目是实地考察研究出来的,周锦先从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以来,村里的每一座山头,每一块产业基地都遍布着周锦先和队员们调研走访的足迹。

黄金茶种植是长岗山村特色产业之一,周锦先来到村里后,主动联系华农专家对黄金茶进行品质检测,检测结果发现长岗山村黄金茶氨基酸含量比同类产品高很多,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经过反复论证,他和村里协商决定扩大规模,他立即向单位申请了5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目前,长岗山村209亩茶园现已初见规模,已开始新建厂房和炒茶机械,可安排6户村民打工增收致富,6户合计年收益超过3万元。

长岗山村地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往村里的旅游公路打通后,周锦先调查摸排闲置房屋,申报国家帮扶资金,完成了对三个村湾房屋的外墙美化工程,还利用闲置林场厂房打造民宿,通过打造旅游配套项目,打造农耕文化馆,引导农民发展休闲旅游,增加村民收入。

现在,光伏发电、黄金茶园、民宿工程、油茶园、板栗园等项目成为了长岗山村响亮的招牌,村集体年收入也大幅增加。

村干部徐贵平介绍,根据项目需要,村里设置了护林、保洁、管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让困难群众就业,让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人均每月可以挣到500元工资。

单位摆摊卖特产 让同事们来赶集

徐贵平: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种庄稼养家禽的传统没有丢,扶贫工作队鼓励大家自给自足的同时,设法帮助大家销售农副产品。

周锦先:村民们的辛苦劳动,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队员就当起了销售员,帮助大家对接市场,让土特产走出大山。

今年初,武昌公安分局院子里,长岗山村的村民摆起“集贸市场”,虽然气温很低,周锦先依然忙出一身汗,他在帮大家整理摊位上的农副产品。下班时,干警们纷纷来到摊位前购买土特产,用实际行动消费扶贫。

在此前的走访过程中,周锦先发现不少村民家中都有地道的土特产:豆丝、鱼面、菜薹、土鸡、牛肉……村民想将农产品带出村子卖,却因为住在山里距离镇上太远而打消了念头。将情况向单位领导反映后,周锦先又设法请求武昌区扶贫办支持,经多方努力,他决定在单位举办“市场”,让村民的农货走出大山。

利用春节这个节点,请单位同事们支持村民买点“土货”,周锦先说干就干,他和队员们立即行动起来。

“猪肉300斤,牛肉400斤,鸡100只,豆丝200斤……”沿着村里每家每户走访一圈,周锦先统计着可以向集市提供的农产品数量,后又多次向同事们发预告,请大家支持购买。

当天,开市2个小时后,摊位上的特产就所剩无几。为了这次的市集,村民陶晓斌特地宰了一头猪一头牛,开市不到半个小时就卖光了。

陶晓斌说,村里是山区,路不好走,跑趟市里要近3个小时,往年他都是等着商贩到村里去收肉。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现在村外通了旅游线,村里的路也重新翻修,村里又多了民宿度假村和农耕展览馆,时有游客前来买特产,经工作队牵线,他们的农副产品顺利走出了大山。

目前,武昌区打造了消费扶贫馆,周锦先说,他计划设法对接扶贫馆和村民们的特产。周锦先介绍,消费扶贫是工作队一直坚持的扶贫方式之一,目前已搭建了村民农副产品帮扶销售平台,这几年来,他和队员们经常当“销售员”,在武昌区的企业、单位、社区牵线搭桥,帮助农户增收。

帮扶要因人而异 乐当村民贴心人

徐贵平:工作队员们是真扶贫扶真贫,不仅帮助大家脱贫致富,还帮助村民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是大家公认的贴心人。

周锦先:扶贫先扶智,帮人先帮心,这才是我们工作队的初衷,我们要针对性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周锦先来到长岗山村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后,走访每一户贫困户,经过一年多的扶持,村民们辛勤劳作,生活开始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可唯有周师傅(化姓)家不见起色。

原来,2015年,周师傅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一个女儿和一身债务。家庭的不幸沉重打击了这个硬朗的山里汉子,他一天比一天消沉。周锦先想到,“要想帮助他摆脱贫困,必须要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那段时间,帮他“找对象”成了驻村工作队最大的牵挂。

经过多方打听,周锦先打听到万岗村村民刘女士(化姓)离异,也是贫困户。经过牵线搭桥,去年2月,两人喜结连理。有了新家,生活又有了奔头,周师傅再次外出务工。婚后,周师傅安心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每年收入5万以上。刘女士则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周师傅因此被推选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先进个人,戴上了大红花。

“扶贫干部当月老,精准扶贫把线牵,郎才女貌配成对,夫妻双双奔小康”,这是村民们写给周锦先的打油诗,大家说,这个队长“蛮是那个事”。

来到村子后,周锦先俯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他鼓励贫困户徐明球带着孩子到城里去打工,并设法找教育部门为孩子争取到了学费减免;村民董爹爹生病住院,周锦先不仅垫钱送医治疗,还帮他把田里的稻谷收割归仓;年轻村民小文没有手艺,周锦先推荐他学习安装空调手艺,如今小文已经带着团队在外地打拼出一番天地……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