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昔日靠水打鱼 如今靠山种树 退渔后梁子湖沿线森林更大了,村民腰包更鼓了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8日11:24 来源: 长江日报

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保福祠村贫困户韩春兰在山林采摘自家种植的茶树。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峥 通讯员李春兰 刘龙腾)从武汉火车站坐高铁往南咸宁方向,一片湖光山色之后,就是江夏区的大片山林……

27日,梁子湖畔,天子山旁,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保福祠村,绿树成荫。当地贫困户董仲新夫妻两人,正顶着烈日,照料自家的樟树和茶树。山外的公路旁,两辆平板挂车,正等候着将成型的树苗运往外省。

据了解,自江夏区在梁子湖区域开展“三网”拆除、退渔还湖以来,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累计完成8193.79亩水面退渔,并引导当地居民产业转型,开展规模化苗木种植,打造生态产业名片,促使沿湖区域森林覆盖面达80%,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湖边贫困户禁渔后

因植树脱贫

依山傍畔湖的保福祠村,是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内唯一市级贫困村。55岁的贫困户民董仲新一家,世代居住于此,曾以捕鱼养鱼为业。

2016年以来,江夏区在梁子湖区域采取“三网”拆除、退渔还湖等措施,打破“一鱼独大”发展瓶颈,探索生态优先的发展之路。与湖水和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董仲新,自此告别了世代为业的行当。

自2008年江夏区成立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以来,这片山湖相依之地,以农业、生态产业为主。退渔还湖后,如何谋生是摆在董仲新和广大退渔人面前的难题。

在保福祠村,一家经营多年的苗木公司,经济效益始终可观。“种大叶樟树,经济效益好,回本快。”村干部的提醒,让董仲新寻觅到新机遇。

保福祠村周边为丘陵地势,多为沙质土壤,适宜苗木种植。2016年,董仲新在学习当地苗木公司的经验后,开始尝试苗木种植。

眼见贫困户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保福祠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也主动为他提供支持,“树苗成本由村里扶贫资金承担,进行扶贫产业奖补。”保福祠村支书董忠书说。董仲新仅需投入劳力和基本生产资料,就能实现产业转型。

当年,董仲新就种下了500株大叶樟树苗和茶树。一棵樟树苗种下后,两年可成材销售,每株售价达200元以上,三年以上价格则更高。而茶树,4年成熟结果后,同样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2018年,董仲新仅靠销售樟树,就收益3.2万元,顺利脱贫。目前,他已种植樟树和茶树各2000余棵,每年可获利3万元以上,不仅实现脱贫,更是稳固迈向小康。“没想到不养鱼了,种树还更挣钱,看着这满山绿油油,舒服!”

湖岸地区转型生态产业

森林覆盖率达80%

如今,走在保福祠村的田间山头,触目皆绿。保福祠村所在的梁子湖半岛,已涌入全国各地的苗木商贩。“我们这的苗木,主要售往湖南、河南等地。”董忠书说,近些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苗木等绿色植被的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大伙种植满山苗木,不愁销路,而且山体也是越种越绿。”

看到苗木种植的可观效益后,村里的20户贫困户和大部分村民,也纷纷投身苗木种植,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保福祠村也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目前,该村已有3000余亩田地林地,种植樟树7万余棵,其中仅贫困户种植绿化树面积就达542亩。

“苗木种植,已经是我们村的特色产业。”董忠书自豪地说,“树种多了,绿化好,空气也更好了。”记者站在天子山顶,眼见被梁子湖三面环绕的保福祠村,一片翠绿,外围则是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

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地区正在探索从生态资源消耗型向利用生态资源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当地的规模化苗木种植,已成为地区产业名片,不仅实现经济效益提升,区域增绿效果同样显著,当地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