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张箭飞:湖北之美需要更多作家去书写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3日06:55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沈从文的湘西、鲁迅的浙东、老舍的北平、张爱玲的上海……中国南北的山水地理不同,孕育出了风格各异的文学,也让作家笔下的风景成为旅行者的圣地。

风景离不开文学,凡属有一定开发历史的热门景区,无不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当代文学中,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刘震云的延津世界等都具有代表性。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的高密东北乡成为旅游热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日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张箭飞,这位研究“文学与风景”的知名学者近期因对“天山与崇高美”的讲解引来学界和网络关注。但对自己生活着的湖北,她想说的更多,因为“湖北的自然条件非常好,需要更多作家、学者去写出它的美!”

旅行者必须是有文化的,否则只是一个游客

记者:您翻译了《风景与认同》《寻找如画美》等多部著作,现在又在翻译《风景与诗学》,您认为,何谓风景?

张箭飞:风景是人地互动的过程和结果,没有无人的风景,“绝地海拔”也是在照相机下才为人所知的;风景是一种文化建构,移居海外的华裔仍受文化影响,在花园里种植蔬菜;风景也是个动词,人的参与是对环境的扰动。风景的三个要素则是地方、地点和场所,时间与天气,植景。当我们讨论风景时,要有问题意识,如分析《魔山》中风景的象征意义,就要察觉风景在讲谁的故事,以及风景叙事中蕴含什么价值观和信仰。

风景是崇高、秀美、如画、牧歌、田园。崇高让人类对自然产生敬畏和恐惧,秀美能带来愉悦的心情,如画则给人们呈现仙境之感,牧歌和田园则带给人清新朴素、悠然自得的桃源生活。但再美的风景,如果没有人的衬托,也不能算作风景,因为有了人的参与、制造、观看,才能形成完整的风景体系,衬托出风景更高的神韵。

记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文学作品可以关注不同的方面。在写作和阅读中,如何关注其中的风景元素?

张箭飞:作家发现地方,创造了地方,让这些地方的风景成为向往之地。托马斯·曼的《魔山》的背景是一所疗养院,《傲慢与偏见》的灵感来自查特沃斯庄园。后者的作者简·奥斯汀出生于英国乡村的富足家庭,她的作品基于英国乡村和乡绅生活。英国乡绅为没有爵位的上流社会的人,在乡下或海外有产业。由于乡绅拥有足够的财富和闲暇时间,因而发展成为“风景的样板”。

当我们讨论“风景“时,我们其实也在讨论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委身的空间、环境、生态系统,我们的梦境;我们身处风景之中,创造并消费风景。

风景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塑造族群、地区、国家等认同。技术的进步不断刷新我们感知风景的方式,丰富我们对于风景的理解,甚至让我们重新爱上熟悉的地方,无所不在的景观变成朋友圈的照片,有史以来风景的呈现从未达到如此空前的盛况。

但亲眼看到风景是不够的,你必须会观察,会描述,会感动。一个旅行者必须是有文化的,否则,就只是一个游客。

在风景学家眼中没有穷山恶水

记者:“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举办以来,湖北成为热门旅游地,您曾参与多地的旅游规划,您如何看待湖北的“风景和文学”?

张箭飞:文学可以帮助发现地方风景,没有沈从文,湘西凤凰古城可见度会低很多,不会有现在这么热门。我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湖北的自然条件非常好,藏于群山万壑的生命秘境神农架,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的恩施,都可以和欧美大片中的爱尔兰神秘之地媲美。仅就近年开发的景区来说,黄陂就是我的“英国湖区”,英山森林覆盖率70%,超过日本……。

风景的可见度需要文学去支撑,作家需要和地方的风景资源互动,有的地方就是靠一个作家支撑起来。从这个角度说,湖北的作家做得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多湖北作家去书写湖北文学的故乡,创造独特的文学风景。

记者: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往往相互矛盾,您曾多次提到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的担忧“诗经里那些优美的比兴,随着完整的风景被破坏,以后还会出现吗?”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箭飞:这种对田园景观消逝的担忧源于对风景的认知的局限。荒漠里的骆驼和绵羊是一种风景,大漠上风力发电也是一种壮观的工业景观;雪山对人类来说是高高在上的,但这种壮丽的风景却是因遥感技术的出现才能被人感知。在风景学家眼中没有穷山恶水,采矿污染带来的问题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比如湖北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就做得很好。

同时,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管理部门的规划。《风景与认同》一书也论及的峰区或湖区的难题,其实也在困扰着当代中国。19世纪初期。英国暴发的工业家就在湖区建造的豪宅,“ 颜色俗气,位置扎眼,只是为了抢占风景,不像当地的古旧民居那样隐入风景,不露痕迹”。 类似的现象正在中国一些景区不断涌现,只不过可能是,工业家的豪宅换成了星级旅游饭店,而许多世代隐入风景的民居要么被拆迁,要么被改造成统一的风格……后来,英国通过一系列的议案限制进入或开发湖区,从而保护作为英国之象征的湖区生态和如画美。

湖北的街道和景区要多种植本土植物、乡土植物

记者:您常称武汉大学为“植物园大学”,经常给学生和社会大众进行植物科普。很多人认为植物科普与文学专业风牛马不相及,但您开设了《植物与文学》一课,带领同学们观察舒婷、余秀华、王安忆等中国作家笔下的植物写作。您如何理解植物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张箭飞:一部中国诗歌史也是一部文学植物史、博物史,此说一点也不夸张。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305首诗,有135首写到了植物,多用来赋、比、兴。浪漫主义的《楚辞》中,白芷和泽兰出现的次数最多。但现在这一伟大传统有失传的危险。我们越是步履匆匆,则离万物之心越远。在一些著名的当代作家作品里,有不少“博物学短板”所造成的硬伤。在人居环境日益封闭的城市化过程中,被化学产品和加工产品包围的我们逐渐忘却一些药用植物常识,很少清晰地意识到人类与植物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

应试定位的语文教育和写作训练已使我们的孩子闭着眼睛就能写“春游记趣”“冰峰奇遇”“最美秋夜”……各种范文都在教你怎么把一点稀薄的“经历”或“发现”诗化为普遍的哲理。

我常给学生推荐《珞珈山植物原色图谱》《笔记大自然》等书籍,不是每所大学都叫5A景区,坐拥151科,725种草本,数千株古树…就连门口百草园都没时间看一看的孩子终于进了大学,而且进了中国最美大学武汉大学,为什么不抓住天赐良机,重与自然结缘?无需户外单反、帐篷,跑到遥远的地方露宿野营,逐景而行,自然就在门口,拿出手机和笔记本,观察和记录最美四年的“时时刻刻”,必然取得兼具科学、美学的观察能力,创意写作、技术写作的能力等。

记者:您多次呼吁,希望湖北的街道和景区多种植本土植物、乡土植物。为什么?

张箭飞:湖北的植物有多丰富?我在长阳采风时到一农户家讨水喝,发现她家后山上有50多种珍稀植物。中国是世界花园之母,湖北(西部)贡献甚巨。湖北土壤、气候条件优越,乡土植物有5000余种之多,尤其是鄂西北山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天然孕育了一些特有植物。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湖北门户被列强打开后,欧美来华的植物学家、传教士和商人等盯上了荆楚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猎人纷至沓来。比如珙桐,西方称之为中国鸽子树、手帕树,英国植物猎人威尔逊在辗转中国多地之后,最终在宜昌山中找到了光叶珙桐,采集了1万多枚种子寄回英国,并最终发展成欧美各国普遍栽种的著名观赏树种。还有湖北枫杨、宜昌猕猴桃、奇异果和冬青叶鼠刺(又称月月青)等,被带到世界各地。

湖北有这么好的植物资源,但是在湖北的很多景区,大家都爱大面积种植格桑花、三角梅等南美植物,缺乏湖北特色。现在贵州、四川多地以“珙桐之乡”命名,打造风景区,但珙桐的故乡湖北却“放弃”了美丽的它。我建议园林部门和风景区多种珙桐、月月清、叉叶蓝、银莲花、宜昌斑茅、荚蒾等湖北乡土植物,打造出自己的文化特色,而不是一味地追捧网红花卉。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