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省政协本年度最后一次月度专题协商会:助推荆楚文化融合旅游“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6日09:12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会场,参会人员观看湖北文旅宣传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郑轩

有事好商量

“文旅产业对国民经济是有放大效应的。就拿这次‘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来讲,政府前期拿出了数十亿元,但撬动的文旅全产业链价值不可估量,极大恢复了全国人民对湖北的信心。”

11月25日,省政协“彰显荆楚文化特色,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月度专题协商会在汉召开。会上,主题发言人一番话,引起与会各专委会、民主党派、各级政协组织、各界别委员代表和省直有关单位人员的共鸣。

为办好此次协商会,省政协前期确定了4大类、35个调研选题,百余人次参与各类调研活动,收到建议文稿32篇。

如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与会人员陈先红、郭应虎、胡芬、卢纲、刘道强、谭建军、刘俊刚、刘军、郑文成、李俊生、熊华敏等纷纷献策。

加强顶层设计 破除融合壁垒

湖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山、有水、有湖,有历史、有文化、有优势。

湖北有大量的优质文化资源,有3处世界级文化遗产、1处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有一级博物馆5个、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48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33个,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100项,家底厚实。

委员们说,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已成为深刻诠释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

他们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破除文旅融合壁垒。

按照“多规合一”原则,编制具有顶层性、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的湖北省“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确保各部门之间良性互动、同频共振。

用最短时间切实理顺全省各级文化旅游部门职能分工,清除文旅融合过程中积存的管理弊端和体制障碍。

优化文旅与发改、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农村、体育、商业、应急等多部门间的关系,厘清各部门在文旅资源开发、文旅项目建设、项目管理运营等方面权责,联合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经济指标体系和统计评价体系。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彻底给政府解压,为企业松绑,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重构产业体系 深挖融合价值

委员们认为,没有产业体系支撑,文旅融合就是空中楼阁。

他们从四个层面给出重构产业体系、深挖文旅融合价值的建议。

思想认识层面——

积极推动文旅相关产业深度融入国民经济体系,充分发挥文旅产业高融合、强带动、低消费、可持续和转方式、调结构、促消费、扩就业的显著作用。

发展理念层面——

秉持全域旅游开发理念,突破传统的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构建“白+黑”全天候、“水陆空”全空间、“春夏秋冬”全年候和“东南西北”全省域的时空格局。

内容供给层面——

顺应体验经济的潮流趋势,创新文化旅游业态,开发互动体验性强、知识学习氛围足的文化遗产游、科普研学游、红色教育游、姓氏寻根游、艺术展览游、多彩民俗游、文博场馆游、魅力乡村游、健康养生游、文化祈福游、农垦采摘游等文化旅游综合产品,将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商业、教育、医疗、健康等产业有机融合、无缝对接。

科技创新层面——

强化科技手段在文旅全产业链的应用,利用现代声、光、电和VR、AR、MR、CR等前沿技术,打造适合各类群体喜好的体验式文旅消费项目,提升文旅融合品质和效能。

打造特色品牌 放大融合效益

委员们认为,文旅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放大效应,“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就是佐证。

委员们建议,学习借鉴河北、成都、西安、贵州等地深耕本地文化,大胆运用创意,善向科技借力,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适应当前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市场需求,以文化为媒,突出荆楚文化特色,顺应“国潮文化”“网红经济”“粉丝经济”“首店经济”等行业发展趋势,加快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引领战略。

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构建由特色文旅品牌、知名企业品牌、优质服务品牌、一流管理品牌等组成的旅游目的地IP品牌体系,实现文旅产业融合过程当中品牌价值的增值。

借力市场运作 提升融合效能

委员们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不断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活力,提升国有企业和民间社会力量参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打造龙头企业,拿出真心实意和真金白银,扶持其做大做强。

充分借助大数据等手段,精准把握文化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和未来趋势,加强细分市场、专项市场的营销推介,培育“情侣经济”“亲子经济”“银发经济”等市场新业态。

花真功夫搞好宣传营销,强化“两微一抖”等融媒体在文旅融合宣传推介中的营销效度,学习借鉴四川的“李子柒”、福建的“山村小杰”、西安的“皮卡晨”等有效方法和手段。

优化管理服务 完善融合保障

委员们认为,要有为文旅融合、文旅企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委员们纷纷就具体问题提出建议。

进出景区“最后一公里”——

建议就此进行深入调研,把实际情况摸清楚,还有多少个“一公里”?到底这“一公里”谁来修?投资概算需要多少?

能否让民营企业与政府签协议,先拿钱来修路,待景区运营后,政府再按标准将资金拨还给企业?

旅游用地保障——

优质文旅项目很多都是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等自然保护地和生态敏感区,过去制定的规划可能与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如何保障必要的项目建设用地和旅游设施用地?

委员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如景区景点建设采取点状供地;保证旅游项目建设供地;采取土地流转方式保证旅游设施用地;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保障旅游发展用地;利用村湾集并、迁村腾地方式,盘活村集体建设用地,支持发展乡村休闲游;借用“飞地经济”模式,村与村、镇与镇、县与县之间进行合作,支持适宜的地区发展文旅产业等问题。

文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

文旅产业投资大、周期长,大多是轻资产,很难向银行申请贷款,很多企业家都是带着情怀在做文旅。金融行业能否加强这方面研究,拿出一套可行性支持方案。

湖北旅游整体推介平台建设——

目前,鄂旅投正着手“一部手机游湖北”平台研发。

委员们呼吁加大对此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将打造湖北旅游整体形象全方位推介,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将旅游景点预约和健康管理平台打通,减少非必要流程,一个通行码游全省景区。

委员们认为,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提供更多优质生态旅游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湖北日报编辑部 省政协办公厅 合办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