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29岁斩获中国写意画大展最高奖 湖北画家为艺成痴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4日09:12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李剑

《源彼岸》

《幽梦》

楚天都市报记者 戎钰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萧颢

“有朋友说,我生了一副罗汉相。”李剑是笑着说这话的,但仔细端详,果真有几分贴切。面部棱角分明令人过目难忘,身形消瘦似有仙风道骨,哪怕是与李剑素昧平生之人,见了他也敢笃定:“这人肯定是搞艺术的。”

他确实是“搞艺术的”。李剑,字若水,号潜夫、半壁山人,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2005年,年仅29岁的画家李剑斩获首届中国写意画大展最高奖,从此成为湖北“70后”画家中的中坚力量。十余年来,山林飞鸟,孤石溪泉,都在李剑的笔下生出别样韵味,令观者沉迷。11月27日,李剑在个人画室里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专访,而话题就从大家围坐的石制茶几说起。

我们画画的都是痴人

楚天都市报(楚):我看您画室的茶几、石凳,似乎都是有来头的。

李剑(李):都是我这些年采风时发现的老物件,费尽千辛万苦带回来的。有一次去枣阳采风,在路边看见一个两吨重的太湖石,是一个老房子拆了之后不要的,就丢在路边,我就买了回来。其实这些东西不值钱,但里面有时代烙印,就想带回来,哪怕只是每天摸一摸。没办法,我就是“痴”,是有病的人。

楚:这个“病”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画画的人都是有病的,是“非常人”,也叫非常态。因为当你进入艺术创作或者艺术思考状态后,你就会很痴迷,做一些看起来“有病”的事。像我小时候就是痴迷画画,爸妈刚买了一个柜子,转眼趁他们不注意我就拿个小刀在柜门上刻一条龙,或者画点什么,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还好的是爸妈没有生气,还问:你喜欢画画吗?如果喜欢就给你买材料,你别在柜子上刻了。就这样慢慢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楚:你觉得自己那时候的画有天赋吗?

李:那时候不会考虑有没有天赋,就是喜欢这个东西,那就尽最大能力去做,至于有没有回报,不会去想。后来读书、工作了,可能才会有一些功利思想,但后来过了40岁,反而又回到初心,想把这辈子都放在画画上,所有时间都给它,其他的都可以放在一边。

很多艺术家不敢突破自己

楚:您29岁就拿了大奖,但在那之前您好像一直没有活跃在主流视野里。

李:虽然我在大学学的是国画,但我觉得自己没有触摸到国画核心的东西,毕业之后就开始再去研习传统经典。用5年时间了解传统绘画精神,在经典作品里获取营养,然后又5年远游,25、6岁走遍全国各地,开眼界,看世界。这花了我10年,所以我到快30岁时创作的东西,就和刚毕业时不一样了。

楚:在您远游时,与您同时代的年轻画家们可能在事业上都渐有起色了。期间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李:如果我没有经历这个10年,我的画永远都是躁动的,飘在空中的,因为底蕴不足。修习中国画要有一种修道精神,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核心儒、释、道三家为基,方能创作出具有中国人文精神的绘画作品。所以我把此称为“中国画之筑基精神”。在我看来,远游的那个阶段是用我的角度看世界,而我现在这个阶段,是用艺心看自己。只有经历了之前那个传统文化的“筑基”过程,你画出来的才是中国画。

楚:得奖之后的10年里,您好像一直在画花?

李:我画了10年,我称之为“花间醉”,荷花系列。那时候经常去东湖边看荷花,夏天盛放的荷花,雨后的荷花,秋天的枯荷,都被运用到绘画中。我构思的营养全都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楚:但这几年您的主题变了。

李:有很多艺术家,在他们获得了一些社会认可,或者自己的艺术语言已经很成熟的时候,会很难舍弃以前的路,不敢突破自己。我画了10年的花之后,也开始苦恼,因为我已经在这个领域里尽了最大能力,那我未来几十年要做什么?我就把视觉放在山水里,从“花间醉”这一个点,把世界放大到“山水情”中,我的艺术观就变了。

楚:我看您近几年的画,给人一种孤寂、荒寒的感觉。这也是您创作时的心境吗?

李:我去山里采风,整座山里可能就只剩我一个人,这种感受可能潜移默化地纳入到我的画里,外人看来就觉得有些孤独。这几年我绘画的核心题材是松树和石头,因为我发现到了山顶就只有松树,而与之相伴的只有石头。我从中慢慢体悟到松树凌寒之气节和不屈的力量,以及石不能言最可人的陪伴。

有些中国画其实是“香蕉画”

楚:看到您画室里有两把古琴,之前在网上也看到您弹琴吟唱的视频,您自学音乐和绘画有关吗?

李:我以前是完全不懂音乐的,五音不全,只是发自内心深处地喜欢,自己瞎鼓捣。我们画画的人需要去从别的艺术门类中吸取养分。我的绘画理念是,你的心一定要敏感,不能麻木,你要能感受到风声、涛声,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发现每个季节的美。只有当你是敏感的,丰富的,你的画才是有灵性的,别人看你的画才能获取愉悦感,否则就会觉得很僵。

楚:您在画册上写道,“兴之所至可登山,情之所至可抚琴,思之所至可读书,意之所至可挥毫,心之所至生欢喜,有此与天地、古人、自心会之闲情者,何来孤独耳!”这是您对自己创作状态的总结吗?

李:我经常一个人登山,旁人看了就觉得你很孤独,实际上我在山上有好多事要做。而且我觉得作为艺术家,“孤独”也不是一件坏事。人这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一辈子里有50年可以画画,却把时间放在其他事情上,那还有多少时间留在笔墨和思考上?人生是有很多诱惑与不得已的,很多艺术家年轻时很有才情,但可能为了生活要去画一些“定单”式作品,时间久了迷失从艺本心,也就麻木了!但这其实是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楚:知易行难,道理大家都懂,未必人人能做到。

李:我也在想办法努力做到,希望自己不要丢掉某些东西,未来能画出好的、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作品。其实画和人是一样的道理,有些画表面上看是中国画,但其实它的技法、思维都是西方的,我称它为“香蕉画”。在你不懂的时候,可能还觉得这样很时髦,但等你懂了,就会去寻找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画。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