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根植于宜昌15年 引峡江风光入画 安一辉:只缘身在青绿山水中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5日09:3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芙蓉写生》

作品《曙光》

□楚天都市报记者 夏雨

安一辉画画的状态大致分为两种。其一,一头扎进画室,戴上耳机听音乐,然后画到昏天黑地,画到两腿发软、手臂颤抖,开窗已见日光微明;其二,背上十余斤重的画袋去山中,找一处最令自己满意的高地,取景写生,画沟壑林泉、村舍人家,画到同伴一一散去,暮色已从淡紫变作幽蓝。

手握画笔30年,画画成了安一辉表达自己最好的方式。1983年生于江苏徐州的他,扎根湖北宜昌15年,现为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党支部书记、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聘画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副秘书长。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连线专访安一辉,听他讲述如何通过笔墨将自然丘壑变成自家山水,又将“青绿山水”中的湖北风光传播出去。

自制青绿红白

他画画似做化学实验

楚天都市报记者(楚):尽管青绿山水代表作、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闻名遐迩,但提起中国画,大众往往最先想到的仍是不设颜色、纯用水墨的水墨山水,作为当代青绿山水画新生代的佼佼者,请您简单介绍下青绿山水这一画种。

安一辉(安):青绿山水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调、兼有朱砂、金。始于魏晋,兴与唐宋,到了元代,青绿山水画法开始没落,水墨画盛行,青绿山水画也一度因冷遇而难以为继。而现代国画在“国画革新”的呼声下,同时受到西画的影响,逐渐开始重视色彩,加上大众审美逐渐多元化,倘若只有水墨这一单一画种早已不合时宜了。

楚:古代是限于技术的,大部分颜料取自天然矿物或者植物,不像现代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颜料。在颜料方面,您有什么讲究?

安:买来的成品颜料不一定称心,但自己动手做颜料“火候”难掌握,硬了会结痂,软了容易褪,所以颜料的难从一方面促成了青绿山水的“小众”。

现在我所用的颜料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做出来的。

之前我请人用绿松石磨成粉,但一般绿松石杂质太多,纯度高的又太贵,也不能用。再后来我就用孔雀石做出头绿、二绿、三绿;蓝铜矿做出头青、二青、三青;朱砂矿石做朱砂和朱膘;从宜昌山里捡来的原石做赭石……有朋友来画室看我,笑称我画画跟做化学实验似的。

我的白色颜料粉是一般人不太用的珍珠粉,因为珍珠粉有个特点是沾水后几乎透明、遮盖能力差。但珍珠粉有特有的荧光感。本来有些重彩类的青绿山水运用的色彩,它的材料所有的质感也是一般材料没有的。比如说宋徽宗的《瑞鹤图》,据说是由波斯进贡来的蓝宝石磨成粉然后使用的。如果看过真迹的话,你真的会惊讶于那种无法形容的蓝宝石的光泽感,我们看图片、印刷品是无法体会到的,只有在亲眼见过后才会明白那种为天然矿石独特的饱和感、色彩感所产生的感动。

你在画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看你

楚:2019年,您的个展“图真——安一辉中国画写生作品展”在宜昌开展,展览作品有您带学生在陕西洽川所画,有您在四川自贡和江西芙蓉镇的写生,还有不少是“大美宜昌”写生活动中所画。在您看来,写生之于创作的必要和重要?

安:“写生”,现在一般理解为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它是从西方美术传过来的术语,其实中国古人早有“写生”,称之为“师造化”。当今临摹、写生、创作是学习山水画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而写生是画家深入生活的重要手段。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就会枯竭。

楚:分享几件在写生过程中难忘的事情吧。

安:有一年去自贡市王爷庙,我坐在天井中写生,突然倾盆大雨,同伴收起画架避雨,我不肯走,就一只手打伞,一只手继续画。宣纸被雨水打湿透了,但墨自然晕开的感觉非常强烈。

还有次我带学生去陕西洽川写生,我一个人画到最后,一位骑着电瓶车的中年妇女突然在我面前停下来,说:“你等着!”然后一骑绝尘而去。以往写生偶尔会遇到被驱赶的情况,我当时是有点蒙了,不知道她到底要干什么。没过多久,她回来了,车都没有下,递给我一个竹蜻蜓,说:“给我涂上颜色。”沟通后才得知,是她小孩的家庭作业,遗憾家里没有颜料。

有一次在宜昌远安县宅家岭写生,那里的冬青树特别好看,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我画得正起劲,来了40头牛,刚吃草回来的它们一路拉牛粪,非常密集,就在我身边拉,现在看那幅作品还能闻到新鲜的牛粪味。

还有在黄土地写生时,风一吹,嘴巴里全是沙;在太行山写生时,刚研磨好的墨就结冰了……

绘画的有趣之处正是暂停时间,把你固定在某个地点,让你在回看时想起当时的人事物。

楚:如果去景区写生,一定会被人围观吧,会害羞吗?

安:前段时间带学生们去写生,其中一个学生因为长得帅,不少路人过来求合影,他只好不断放下笔去配合,我们开玩笑说他是写生队的颜值担当。

今年深秋,三峡大学银杏树黄了,我和23位同学在树下写生,有人摄影,就把我们作为主体拍了进去。

刚开始写生是怕人围观的,觉得画不好被人看到很丢人,所以会找最不起眼的角落,但其实那种地方没有好的取景角度。现在大家很习惯了,你在画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

出山水画家的地方

山石植被都成为我素材

楚:来湖北15年,您曾说湖北是您的第二故乡,聊聊她和您的缘分。湖北的山水在您创作上会带来不一样的触动吗?

安:第一次进宜昌,是去三峡大学面试,从徐州坐了一夜客车,其间迷迷糊糊睁眼,见大山连绵不绝,心想这里怎会有城市呢? 这是我对宜昌最初的印象。我从平原地区来,一眼望去一马平川,而我刚开始在宜昌的斜坡上写生,把画都画歪了。

我觉得自己失去了原有的土壤,发现这里的绘画系统跟我的完全不一样,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画画,一天十几个小时没有白天黑夜地画,我的同事来宿舍看我,说我只和两个好朋友交流,“热得快”和“小灵通”。后来我也开始大量临摹古人的画作,为了找到古人的视角,我把房间的灯全部熄灭,点根蜡烛看房间。我画完一张画就钉到墙上去。有一天,一位画廊的老板听说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就慕名来看我,走的时候说“你这个房子太差了,白墙上全是虫子。”我告诉他这不是虫子,是钉眼,他当时就震惊了,说,“放心,我一定帮你把画都卖出去。”那个感觉很特别,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突然有一个人认得你,给了你鼓励。

我的老师也不断鼓励我,说很多人画过三峡,这个地方是能出山水画家的地方。

虽背井离乡,但这里让我成长,让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三峡地区特有的建筑和山石所体现出的错落关系、节奏关系,以及茶园植被的形式美感都成为我创作的素材。如果不在宜昌就不会有我现在的绘画成绩。

我一次次走进宜昌的山中,发现满眼的青山,中间镶嵌点点白色的房子,给人非常惊艳的视觉效果。我把眼前所见画下来,因为和其他满纸青山不同,我在大面积的绿色当中做了房屋的留白。起初,我的老师、朋友会质疑我,“有这样的地方吗?”后来,每当他们来宜昌,或坐车路过,看到相似的场景,就会拍照发给我说:“原来你画的是这里!”

【责任编辑:钟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