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让百万村民的新家园美起来富起来,武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7日21:37 来源: 长江日报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是中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日前,长江日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武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践行“两山”理念,立足“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启动武汉“四三行动”计划,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计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乡村生态短板,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为新时期构建武汉“三农”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9%,农村公厕实现每个行政村覆盖,农村户厕无害化率达到96.3%,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98%以上。通过实施“四三行动”,武汉乡村既增“颜值”又添“气质”,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多的村湾,展现出青山绿水的底色和美丽宜居的特色。在2019年国务院组织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中,武汉“四三行动”整治成效获得肯定,相关经验模式在全国推广。

武汉“四三行动”惠及200余万村民

2018年,武汉“四三行动”计划正式启动。黄陂、新洲、江夏、蔡甸、东西湖、汉南等6个新城区,全部按照一类地区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来,全市统筹谋划、积极推进,全面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四三行动”扮靓家园,惠及200余万村民。

全市从一开始,就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结合武汉农业农村实际特点,以城乡统筹、一体推进,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高站位布局,始终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体系等重大战略工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各新城区编制了村庄规划。

“四三行动”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消除“垃圾围村”“蚊蝇乱飞”“臭水横流”和“杂乱无章”等现象。武汉市级财政三年投入22.52亿元,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保障力度。

2020年的疫情没有阻挡全市“三农”领域补短板的步伐,按照省部署,我市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实施“五清一改”,加强塘堰整治,组织开展周末大扫除、爱卫运动进农村活动,加大宣传发动,提高政策知晓率,着力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更高质量。

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7.9%,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行政村1790个,惠及68万余农户;全市3年建设农村公厕1912座,改造农村户厕 22.69 万户,公厕实现每个行政村覆盖,农村户厕无害化率达到96.3%,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6%以上;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7.67%,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9.81%。

武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取得了显著效应,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等系列整治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形成了一批先进典型范例。

蔡甸区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创建了江夏五里界街道童周岭村、黄陂李家集街道朱铺村、新洲邾城街道巴徐村等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蔡甸奓山街星光村“1+4”联村治理和玉贤街农力村党建引领等2个乡村治理典型模式。江夏区、黄陂区先后获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黄陂区姚集街、祁家湾街,新洲区辛冲街、蔡甸区大集街获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称号。

15年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增强农民幸福感

在2019年国务院组织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中,黄陂杜堂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黄陂六指街新博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获得检查组充分肯定,并形成经验在人民日报上刊载推广。新洲紫薇都市田园相关工作获检查组肯定。

环境整治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又顺应了广大农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改善农村环境是一项长久的、持续的、系统性的工作,既不能一蹴而就、好高骛远,也不能漫无目的、朝令夕改。市农业农村局介绍,结合全市农业农村实际特点,从2005年起,全市强化顶层设计,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机制,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连续15年,分三大发展阶段,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全域推进农村硬件条件改善和农村居民生活习惯改变,夯实乡村振兴环境基础。

“农村家园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打基础阶段,以农村通村道路建设为重点,支持村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整治和农房立面改造,建设了一批中心村,打造了一批示范村,启动了一批创建村。

2016年开始美丽乡村提升计划完善阶段,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标准,提标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串点、连线、成带建设了6条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生态景观优美的美丽乡村发展带。

目前,武汉美丽乡村已进入了全域推进阶段。2018年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三行动”计划。2019年,出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省级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截至2020年,武汉市级财政连续8年投入约15亿元,支持建设了40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湾。培育重点、打造样板、串点成带,打造了黄陂木兰大道、新洲桂花大道、蔡甸嵩阳大道、江夏鲁湖田园综合体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美丽乡村,直接提升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促进,乡村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一村一景的武汉美丽新乡村,成为周边市民和各地游客享受乡村诗意生活好去处和新的“网红打卡点”。

实施“三乡工程”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如何发挥好“人”的关键作用,在积极鼓励村民自治,主动参与家园建设的同时,全市创新实施“三乡工程”,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鼓励市民下乡、引导能人回乡、发动企业兴乡,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互联互通。

通过实施“三乡工程”引进的经营主体,本着反哺家乡的赤诚和热情,主动扛起了回乡创业打造村湾生态宜居环境的光荣使命和责任,也将城市的优质资源资本、企业家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融入到农村建设发展中,为家乡人居环境打造搭建了平台、创新了模式、贡献了力量。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三乡工程”吸引市场化运作社会资金617.39亿元。一大批能人、企业家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全域提升人居环境,掀起美化家园、振兴家乡行动高潮。

黄陂区姚集街杜堂村,曾是撂荒严重的空心村,农民最骄傲的土地、房屋和山水资源,在年复一年贬值,甚至成为农民的负担。随着“三乡工程”的全面推进,依托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品牌效应,成功吸引本村能人葛天才返乡创业。以葛家湾为核心,以突出乡土民俗、生态环境、赏花旅游特色,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打造木兰花乡景区。同时,在景区旅游开发平台基础上,利用空闲农房装点成荆楚民居,形成以杜堂村为核心,周边4个村联动发展的生态宜居杜堂片区。

如今行走在杜堂村的乡间小路上, “廊外青山花鸟林,流水玉带绕村庭;白墙灰瓦绿相拥,村景交融乡愁情”的美景如诗如画。村内建筑依山就势,彰显乡村魅力,最大限度还原原始村落的历史厚重。村外布局流水小溪,田间分区种满苗木鲜花10多种。林间建成华中最大的鸟语林,形成鸟类栖息地,最大限度体现农耕特色。杜堂村作为精品美丽乡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典范,其形成的“杜堂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连续跟踪报道。

不仅是杜堂村, “三乡工程”引导社会资本利用参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打造了新洲丰乐村紫薇都市田园和项山村、江夏小朱湾和大路村、蔡甸天星村花博汇等一批“三乡工程”全国示范亮点村湾。江夏区大路村入选了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范例。这些村湾通过生态、产业、文化等协同发展,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村富民,成为在全国打响名气的美丽乡村。武汉市“三乡工程”成为“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

【一线探访】

以钉钉子精神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向武汉乡村“景美人和业兴”目标接续奋进

“以钉钉子精神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具体要求。在取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阶段性成效的同时,武汉正加快探索市场化运作,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贡献“武汉做法和经验”,让田畴更绿、村庄更美、产业更兴,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新气象:老旧村湾如今似景区

村民用上新厕所还成了“垃圾分类”能手

冬日阳光明媚,新年伊始,一入江夏区五里界街唐涂村,立时眼前景象吸引。统一的三层花园式洋房,干净整洁的村舍道路,令人赏心悦目。

村民蔡玲一家三代住在崭新的小洋楼里,她家在城区购买了住房,原本打算全家搬到城里,“没想到村里生活会变得这么好,现在家人都愿意住在农村。”唐涂村支书胡中平介绍,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门前只有一米多宽的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全是泥泞,“没个看相”。2018年,武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三行动”开始后,唐涂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按照统一部署,将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作为主攻方向,对村内的道路、河塘、乱搭乱建进行了全方位治理。

“如今村里建设得像花园,村民们用上了卫生的水厕,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住进了洋房,日子过得‘快活’得很。”

相同的喜悦,也在黄陂区凤凰寨村民们的心中“荡漾”。该村把村湾人文环境改造,作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带动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发生着变化。村支书龚志军说,在党的好政策带领下,村里环境变好了、生活有品质了,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现在村民们环境保护意识很高,谁也不愿意当‘美丽’的破坏者,都来争当家园的‘守护者’。”

村民潘晓英说,通过村里不断进行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自己现在对垃圾分类“懂得知识还蛮多”。“随手一分,美化十分;乱放是垃圾,分类是资源;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转运……这些‘顺口溜’我们村民们都会背了。”

村民陈菊珍说,家里择剩的菜叶喂鸡,有毒有害的农药瓶、废电池等会放进专门的桶里,塑料袋、食品外包装袋等垃圾也会单独存放。“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减少细菌滋生,是件大好事,政府帮我们开了个好头,我们每个村民都要行动起来,爱护村湾,把村子建设得越来越好。”

新气象: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

让乡村生态持续向好,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市农业农村局介绍,全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三行动”计划以来,初步建立起具有“武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在垃圾治理方面,突出村庄保洁,推动垃圾分类试点,完善乡村垃圾治理模式。在农村改厕方面,注重提质增速,推动“厕所革命”,探索乡村文明如厕模式。在污水治理方面,确保因地制宜,推动村庄生活污水全域开展,形成了乡村污水治理格局。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形成合力推进,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打造乡村生态面貌。

武汉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全域治理,市交通局建设“四好农村路”成效显著,市园林和林业局实施精准灭荒工作名列全省前茅。市城建局指导农村房屋建筑风貌和水平提升,扎实推进农村房屋立面整治。市水务局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稳步提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村域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市生态环境局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明显。

下一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围绕:探索市场化运作,健全机制抓长效;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发动群众抓共治;提档升级美丽乡村,示范打造抓样板等三大重点工作创新实施。完善政策措施,探索专业化、市场化运行管护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项目,配强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队伍,完善长效机制。

“十四五”时期,按照中央、省部署,全市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落实《武汉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根本目标,实施“23456工程”。打造2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区,3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设40个以上乡村休闲游示范村、50个以上精致农业示范点、6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湾。

长江日报记者 李英波 通讯员 张群 熊燕 康锡龙 

【责任编辑:李中天】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