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网兜”网“钉子”钉 地灾治理固牢滑坡体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0日09:2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胡志喜 易必洪 黄江斌

清理松动石头、削减石崖坡度、修排水沟……1月12日,郧西县观音镇天河口村汪家院子,工人们正在忙碌。

2020年我省遭遇超长梅雨期,长期浸泡致部分山体出现沉降、松动,趁冬春时节,各地加快治理地灾隐患点。

大网兜住“没有根的石头”

去年汛期,郧西县观音镇地质巡查人员发现,天河口村汪家院子隐患点存在危岩险情。此处隐患点是一处50多米高的石坡,坡体高且陡,因长期风化侵蚀、雨水冲刷,造成岩石断裂,形成“没有根的石头”。

“隐患点附近有42户居民,岩石坠落严重影响居民安全。”郧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林茂斌介绍,发现险情后,县委县政府迅速筹集资金400多万元,治理危岩,工程于去年7月开工。

“我们将织1.3万平方米双层‘大网兜’,网住危岩体。”湖北省兴业地质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业昌介绍,“织网”之前,要先清除危岩上“没有根的石头”,形成较为稳定的边坡;然后在岩石上打入锚索或锚杆,锚索用在松动的岩体处,每束6根,合在一起有鸡蛋粗,最大埋深达18米,锚杆用在较硬岩体处,打入岩石三四米,126束锚索和711根锚杆形成“网兜”的结点;接着在锚索上结两层网,细网防碎石,粗网受力,共同网住新形成的“没有根的石头”。同时修建排水沟,防止雨水渗入山体,加剧岩石风化松动。

目前,工程施工已进入尾声。

26米“长钉”钉住滑坡体

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金岗村有一处20多年的老滑坡点,1998年汛期发现变形,2017年滑坡体变形加剧,威胁近千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彻底解除该滑坡体险情,郧阳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争取经费3000万元,对滑坡体治理,工程于2019年动工。

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谈华辉介绍,治理首先要用89根“钉子”固定山体,每根“钉子”26米长,直径2.5米粗,“每4米一根,全部打入基岩。”在山脚,新修的600米长、十几米高的混凝土挡墙,支撑滑坡体,阻止其继续变形。

在山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还修建了一公里长的排水沟,如同铅色腰带,下暴雨时将山上积水排入汉江。工程于2019年底完工,治理后滑坡体变形已趋于稳定。

郧西县涧池乡上营村地灾隐患点,2019年11月巡查时发现变形,雨水浸泡后出现大量裂缝,涉及村民100多人,当地立即开始治理。去年12月底,记者看到,沉降裂缝外坡打入25根抗滑桩,阻止山体沉降变形,并在裂缝中注入水泥浆,防止雨水渗入,目前工程已经完工。“滑坡沉降治理好了,下雨时心里不再担心了。”村民聂永丽说。

观测用上智能设备

随着科技进步,地质灾害防治手段越来越先进。

郧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环境股股长许斌介绍,过去通常用贴纸条、钉钉子等办法监测地质灾害,若纸条发生变形、两枚钉子间距出现变化,则表明地质出现滑动或沉降。在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金岗村滑坡点,记者看到,房屋墙体上还有发黄的监测纸条。

“现在监测越来越智能化。”许斌介绍,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安转了摄像头和感应设备,隐患点的情况可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在上营村地质隐患点,许斌打开手机上的地质监测APP,隐患点周边的水文、裂缝等情况一目了然。若发生地质沉降等情况,通过感应设备和信息传输装置,工作人员会立刻收到信息,及时查看。

“隐患点治理后,还要继续观测。”许斌说,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后,要继续观测其稳定性和效果。在上营村地质隐患点,治理后新装了监测墩,在不远的山体上设有监测基点,工作人员每月都要观测隐患点是否发生位移变化。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