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让创新引擎更强劲——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24条”解读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3日10:30 来源: 湖北日报

创新是第一动力。多年来,我省高新区勇当改革桥头堡、创新排头兵,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方面成果丰硕,日益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省政府近日发布的《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4条”),从把握发展要求、强化科技支撑、激发企业活力、壮大产业集群、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开放合作、扩大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更好发挥高新区改革创新引擎作用的有力政策,亮点多多。

推动襄阳宜昌创建国家自创示范区

省科技厅创新处介绍,我省现有国家高新区12家,省级高新区20家,东湖高新区是我国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9年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四。

“充分发挥东湖高新区龙头带动作用,增强襄阳、宜昌高新区辐射带动能力”,“24条”提出,深化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协同机制创新,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引领带动鄂州、黄石、黄冈、咸宁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升促建”,鼓励和引导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通过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围绕强化自创区创新引领作用,新政强调,要实现自创区与自贸区改革举措的深度叠加、改革创新功能的有机融合,将试点赋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有序下放至高新区。推动襄阳、宜昌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区申请扩大区域范围和面积。

省财政厅等部门表示,鼓励高新区发展“飞地经济”“一区多园”,完善共建园区生产总值核算、财政收入分成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新区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各类产业园区和镇街。

鼓励探索团队持股、自主职称评审等改革

为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24条”明确了一系支持政策,比如,支持高新区以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院所建设市场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探索团队持股、综合预算管理、自主职称评审等改革。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高新区可根据实际技术合同成交额对区内技术转移机构及人员进行奖补。

着眼于支持企业创新,新政明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高新区内企业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科技厅相关人士表示,支持高新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高新区落地转化,该厅将对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给予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对高新区给予倾斜,重点技改项目容积率可提升至2.0以上。

“大力支持高新区建设主导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新政要求,各高新区要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积极申报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着力推进现有资源整合、错位发展,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综合体,提供检验检测、标准信息、成果推广、创业孵化、国际合作、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

发挥头部创新型企业引领作用

“项目来自企业、平台建在企业、成果对接企业、人才服务企业”,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称,此次新政十分注重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要求加快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注重发挥企业特别是头部创新型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培育更多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大企业总部、第二总部引聚力度。

新政要求,高新区要建立财政科技资金稳步增长机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和企业科技人员在高新区创办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创业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工程,推动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享受孵化器的同等政策待遇。

如何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省发改委表示,将编制全省高新区产业地图,形成“一园一特色”发展格局。推动武汉城市圈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科技与产业统筹布局,大力发展“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一批千亿、百亿级特色产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