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要闻

新春走基层丨遇见新玉麦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0日12:21 来源: 新华社

冬日里的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2021年1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现在的玉麦是小康玉麦,你要来,不用担心吃住行。”春节前记者前往采访,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党支部书记达娃骄傲地说。“小康玉麦是怎样的?”成了记者一行期待求解的问题。

从拉萨出发,过山南市,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道绕行7个多小时,翻越果木拉山,再穿过一片云雾缭绕的森林,“美丽玉麦欢迎您”的牌楼便出现在眼前。

玉麦乡玉麦村群众开办的农家藏餐馆和家庭旅馆(2021年1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玉麦乡坐落于苍松翠柏环绕的山谷间。风吹雪扬,一下车,一幢幢藏式风格民居、整齐干净的街道、迎风飘扬的红旗映入记者眼帘。

紧随乡干部的脚步,记者来到卓玛央宗家庭旅馆。客厅内炉火正旺,藏茶飘香,卓玛央宗一家正围炉看电视。见有客人入住,她麻利地引大家前往二楼看房。楼上共有4间客房,房内布置温馨,墙上装有壁挂电暖,门口立着一面穿衣镜。

达娃介绍说,玉麦乡一度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乡”,最少时只剩下桑杰曲巴和他的女儿卓嘎、央宗3个人,桑杰曲巴和卓嘎曾先后担任乡长。随着小康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推进,现在玉麦乡人均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年人均纯收入达34012元,不少村民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家庭旅馆、小卖部、快递站等。

下午四五点,走进村民旺青家,一家人正在吃饭。他们是2019年从隆子县热荣乡搬迁而来的,夫妻俩整天都在忙家庭旅馆装修的事。“一直忙到这个点,才吃午饭。夏天游客多,客房供不应求,趁着快过春节和藏历新年了,客人少了,赶紧对客房和餐馆进行改造升级。”旺青说,“夏天我在外跑运输,妻子在家经营客栈,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亲戚朋友都很羡慕。我计划再攒点钱买辆载货量更大的卡车。”

玉麦乡新居民旺青和他家的家庭旅馆(2021年1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尚才 摄

谈及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玉麦乡原乡长卓嘎感触颇深:变化太大了!以前冬季大雪封山,得提前准备半年的生活物资,如今道路畅通,生活用品和新鲜蔬菜都能方便买到;以前是小水电,现在接入了国家大电网,再也不用发愁突然停电了;以前玉麦是信息孤岛,现在4G信号覆盖全乡,家庭旅馆、小卖部都能使用移动支付……

玉麦人的文化生活也在进一步丰富。随着一曲曲悠扬的音乐响起,一群年轻人认真地排练着藏族舞蹈。“艺术团老师用两周时间蹲点教授锅庄舞、工布舞等。这既是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播下文化的种子。以后遇到节日、重大活动,村里就可以自己组织表演队了。”隆子县民间艺术团指导老师崔成热旦说。

距乡政府几公里外,是玉麦乡的蔬菜基地。虽是冬季,大棚内却绿意盎然,黄瓜、青椒、大白菜等10余种蔬菜长势喜人。按照规划,未来玉麦乡还将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带动群众增收。

玉麦乡的发展让商户看到了淘金的机会,乡上如今有了两家外来商户。“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玉麦定会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牧业合作社、天然饮用水厂、藏香猪养殖基地等产业的布局,也会吸引一定人气。”经营家庭旅馆和餐馆的外来商户潘延学说,“正是看好玉麦发展,我将事业重心转移到了玉麦。”

玉麦乡群众在蔬菜大棚里学习种植蔬菜技术(2020年7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在玉麦乡政府旁,桑杰曲巴故居已完成初步布展。“恢复‘三人乡’时的生活场景,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让年轻一代了解、致敬桑杰曲巴一家的固边守边精神,也让他们对比玉麦今昔,明白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达娃说。

文字记者:曹健、陈尚才

摄影记者:普布扎西、陈尚才

视频记者:孙阳、旦增尼玛曲珠

【纠错】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