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贫瘠荒地变成致富产业园 贫困村变成美丽乡村 “一个不能少”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6日11:44 来源: 武汉晚报

青云村产业大棚集聚,村里“微产业联盟”规模日益扩大。

2021年2月25日,武汉市农科院种养专家张安华(右)、武汉市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覃昊宜(中)和毛家冲村致富带头人程喜林(左)正在查看经济林生态种养高效模式展示园处于休眠期的无花果。

工作队扶贫干部和市农科院专家给青云村贫困户送种苗。

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我市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各方力量参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2020年,全市8.8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昔日的贫瘠荒地变成了致富产业园,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乡村。25日,本报记者回访了我市部分曾经的贫困村,采访了由我市科技专家团队帮扶的外省贫困村,所到之处,见到的是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开心笑容。

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

曾经全街贫困户最多

如今是全街首个美丽乡村

25日上午,83岁的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村民王金香走进村委会,和数十位村民一起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村里人告诉我,刘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志耀)去北京接受表彰了,我要来看看。”

位于武汉最南部地区的八秀村,曾是舒安街贫困户最多的村庄。59岁的刘志耀先后任八秀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舒安街党工委副书记(挂职)。在他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努力下,八秀村的村集体年收入由零跃升至30多万元,建成了舒安街的首个美丽乡村。

2015年,刘志耀和驻村工作队来到八秀村,他们带领村干部们放眼看世界,到宜昌考察光伏发电、到外省考察中草药种植……不断帮村民们谋出路。随后,在武汉市民政局等对口扶贫单位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100KWP光伏发电项目,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左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藠头生产基地也相继成立,村民们有了就近务工的地方。如今,村里贫困户年收入均超6000元,全村脱贫出列。

八秀村支部书记王和林说,每年,刘志耀都会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到武汉科技馆、黄鹤楼参观。“现在,村里的小孩,都愿意读书,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好,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2018年,八秀村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街首个美丽乡村。记者在八秀村中漫步,崭新的民舍白墙灰瓦,风貌如同美丽景区,12个自然村湾,村村都通上了路灯。

记者汪峥 通讯员刘龙腾

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

产业兴环境美村风正

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5日一早,在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村委会,扶贫干部、村干部和村民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直播。

48岁的吴高云是青云村“微产业联盟”的致富带头人,他说:“昨晚听说村里集中收看直播,我第一个报名参加。特别是知道杜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杜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后,我心里特别高兴,想第一时间打电话祝贺他。”

曾是全市重点贫困村的黄陂青云村,由武汉市公安局对口帮扶,杜凡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吴高云回忆,当时他在外务工,想回村发展产业,但因底子薄、没技术、缺资金而选择放弃。“工作队来后,杜书记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给我提供大白刁、小黄鱼优良种苗和大番茄、圣女果优质菜苗,又请来市农科院专家跟踪指导,找来银行提供资金保障,鼓励我放手做产业。去年鱼塘大丰收,菜地种了1万多斤萝卜也卖完了,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今年,吴高云干劲更足了,计划把鱼塘规模扩大,年前已将鱼苗投放,计划在3月份前把种植大棚盖好。

谋发展、稳脱贫、抓党建、强治理,工作队为青云村老百姓做的都是大实事,村里的荒地都种上了莲藕、水稻和果树,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增收。

如今,青云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由“空壳”到20余万元的飞跃,2017年就已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村内果园种植、水产养殖和经济林木等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微产业联盟”范围日益扩大,并建起全市第一个村级快递落户点和远程医疗室,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了。

记者余康庭 潘璐

通讯员陈善文 林建武

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

贫瘠丘陵变农业展示园

贫困户被扶上产业致富路

“这里曾是荆棘丛生的荒土坡,扶贫工作队让这里变成了‘聚宝盆’!”2月25日,记者来到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说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武汉市委组织部、市农科院驻毛家冲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程喜林赞不绝口。

毛家冲村位于新洲区凤凰镇西北丘陵边陲岗地,地势起伏、土壤贫瘠。2015年以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该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记者看到,眼前的村庄鱼塘星罗棋布,苗木层层叠叠,毛家冲村现在已是武汉市首批乡村休闲游示范村。

经济林生态种养高效模式展示园位于毛家冲村村委会背后的一片坡地上,这里曾是杂树丛生、无法下脚的荒地。2019年10月起,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班子、村民一道,平整土地、杯苗栽种、开山筑路,去年秋季,这片150亩以用材林、果树圃、经济作物间作套种为主的农业园落了地。

“多谢工作队,我们家的桃树‘升级’了!”六旬村民程秋冬指着自家旁边百余棵桃树,欣喜地说,前不久,在驻村工作队队员、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张安华的手把手指导下,他家桃树嫁接了新品种,今年结的桃子更大更甜。

因家人患病,程秋冬家曾一度陷入贫困。2015年以来,驻村工作队根据他本人意愿,定向帮扶家禽养殖。每年都把免费提供的数百只鸡苗送到家里,还安排养殖专家定期上门走访指导,程秋冬慢慢成了养鸡能手。

2016年,程家从村贫困户中出列,他家养鸡规模稳步扩大,每年能带来2-3万元净收入,“工作队就像自家亲人,带着我们渡过难关,奔向好日子,心情越来越舒畅。”程秋冬感慨。

记者宋磊 通讯员覃昊宜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

“我们年年都分红”

武汉猕猴桃助湖南村民脱贫致富

25日上午,十八洞村的村民们都聚到了村民杨东仕家中,一起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在受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有一个他们都熟悉的人: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专家钟彩虹。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十八洞村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村,6年多来,随着各种扶贫项目的实施,这里已今非昔比。其中一项扶贫项目,就是引入武汉最甜的猕猴桃。

2014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对十八洞村开展科技扶贫,为其提供优质的猕猴桃品种和种植技术。十八洞村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引进知名企业合作,构建“贫困户+企业+产业项目”的股份制合作模式,组建了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

十八洞村猕猴桃基地开建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学科组组长钟彩虹就带领团队来到这里,从规划选址、开工建设、栽种果苗,到田间养护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十八洞村猕猴桃基地的技术指导吴文虎告诉记者,猕猴桃打开市场后,村民的荷包也逐渐鼓了起来。每年收获季节,村民们享受分红。随着产量提高,分红的金额也逐年增多。村民施老记家7人入股,2019年他领取的分红金突破万元,达到11200元。

不仅有了猕猴桃特色种植产业,十八洞村还发展起了旅游、苗绣等,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全村都在2017年实现脱贫。以前窄窄的沙土路变成了柏油公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宽度几乎是原来的两倍。村里还盖起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成为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记者杨晓雨 本版统筹:彭仲

【责任编辑:钟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