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战贫群英谱】祖祖辈辈挑水喝的山村有了自来水——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京山市杨集镇党委书记杨国娥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8日07:42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思辉 通讯员 张夏洁

说起今年2月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的杨国娥,贫困户胡永民拉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灶房,他拧开水龙头:“要不是杨书记,咱哪用得上自来水,还不得一辈子挑水挑到头!”

胡永民挑水挑怕了。两年前他还在半担半担地挑水,那时他已经72岁了。可有什么办法呢?杨集镇地处大洪山余脉,全镇80%以上都是山,菖蒲村更是典型的山区缺水村。数百年来,这个村祖祖辈辈都靠挑山泉水过日子。每天早上,往返一两个小时挑满水缸,是山民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水是好水——山泉水,路却不是好路——蜿蜒在山间、坡地的羊肠小道,一到雨雪天泥泞不堪。胡永民说,好几次,他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全身是泥,水泼了一地,水桶也摔坏了。他爬起来就骂呀,骂这破路、骂这穷山、骂这缺水的日子,“可骂完了,水还得挑,日子还要过不是?”

胡永民的爷爷老了,他父亲帮着挑水;父亲老了,胡永民帮着挑水;胡永民老了,他却让后生们都分了家,到外面去过日子,试图逃避这肩挑背扛讨水吃的魔咒。

也不是没想过办法。菖蒲村党支部书记高天贵回忆,上世纪90年代,村里动员群众引山泉水进村,结果不到一个月就没水了;2000年以后,大伙又想着建水窖储水,投工投劳建了十几个水窖,却发现时间一长,水变臭了。2010年后,大伙又在政府支持下打机井,最深一口井打了100多米,还是没水……时间长了,很多人不再抱什么希望了。

2018年冬,新上任的杨集镇党委书记杨国娥来到菖蒲村走访贫困户。胡永民对她说:“我年纪大了,最大的困难就是吃水难,盼着闭眼前能看到村里挖出水来。”第二天,杨国娥就出差了。连着好些天,她进省城、上北京,找各级水利部门争取资金、对接专家。2019年6月,菖蒲村自来水厂建设项目动工。从6月初到9月底,杨国娥一头扎在工地上。酷热夏季,她基本上都和设计单位的工程师一起找水源、定线路、协调征地、督促施工。

2019年9月29日,自来水厂建成,水质检测合格,8000米入户管道铺好,拧开水龙头,清亮亮的自来水到家啦!整个菖蒲村雀跃了!几百年来挑水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大伙高兴地请来施工队员和镇村干部一起见证通水的喜悦,却找不到他们的“拼命女书记”。高天贵向大伙解释:“杨书记已经3个多月没回家,眼下水总算通了,她也该回家看看了。”

历时两年解决三口堰村和菖蒲村200多户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做通新庙村7户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妥善完成易地搬迁……三年来,杨国娥走遍杨集镇407户贫困户,带领党员干部把脉开方、分类施策,谋划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具体举措,大力发展袋料香菇、银杏采叶圃、中蜂养殖、葛根四大扶贫主导产业。支持农户发展中蜂养殖1.6万箱,95户脱贫;引导农民种植袋料香菇150万棒,63户脱贫;扶持银杏采叶圃产业4.3万亩,140户脱贫……杨国娥算起产业账,“产业起来了,稳定脱贫就有了保障,乡村振兴就有了基础。”

通水通路,发展葡萄产业园。菖蒲村脱贫出列,依山就势发掘菖蒲文化,成为京山市美丽乡村“网红村”。胡永民老人被安排到葡萄合作社务工,年收入1万多元。令他伤感的是,老伴去年过世,“苦了一辈子,好日子来了,她却没福气享受。”身边人相劝:“政策好了,发展好了,后生们都能享受到这好日子了不是?”老人咧嘴一笑:“也是。”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