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昂起“龙头”飞出“雁阵” 促进县域经济“强筋健骨” ——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精神解读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3日08:12 来源: 湖北日报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主任吴庆华答记者问。

省发改委副主任谢高波答记者问。

省经信厅总工程师盛章学答记者问。

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顺清答记者问。

10个农业主导产业链如何打造

编者按

4月2日,湖北发展迎来里程碑式的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

当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吴庆华,省发改委副主任谢高波,省经信厅总工程师盛章学,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顺清,对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精神及出台的3个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

总评价

目标之答 路径之答 方法之答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胡弦

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对于湖北意味着什么?

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主任吴庆华概括为:会议意义重大、成果丰硕,是一次谋全局、抓落实、开新篇的会议,给出了目标之答、路径之答、方法之答。

抢抓新机遇的战略之举

这次会议体现了我省牢记嘱托、乘势而上的担当之为。

会议的召开,有几个重要背景——

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有新要求。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对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高度重视。

国家战略中有新机遇。今年全国两会有许多新的湖北元素,将“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上下游合作联动发展”“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等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湖北是重大利好。

我省区域发展布局有新进展。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以来,推动区域发展布局正在破题开篇、成势见效,已经有了上下同心的氛围、破题开篇的基础、全面推进的势头。

开启“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湖北如何不负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如何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体现作为和担当、建成全国重要增长极?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吴庆华认为,此次会议给出了目标之答、路径之答、方法之答,对湖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会议开启了谋定后动、谋定快动的成势之篇。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在谋划和推动做实区域发展布局。这次会议,是对区域发展布局和县域经济发展再动员再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着眼全局、善谋大事的战略定力和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工作韧劲。会议锚定布局奠基、落子取势的战略之举,对推进区域发展布局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既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又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一主”就是要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塔尖”高度。武汉和武汉城市圈作为区域发展布局的“塔尖”,要进一步凸显在中部地区的城市首位度,聚焦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加快推进“1+8”9个城市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增强“一主”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两翼”就是要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提升襄阳和宜昌规模能级,聚焦两翼一体化协同发展,推进“襄十随神”“宜荆荆恩”空间联合、交通联结、市场联动、产业联接。“全域”就是要抬高全省高质量发展底板,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培育做大龙头企业、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刻不容缓推进农业产业化,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总的目标,就是把湖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

政策“组合拳”给干货出实招

这次会议吹响了强县富民、抬高底板的进军之号。“全域协同”,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靠县域。此次会议聚焦县域经济发展,以非常之决心行非常之举措,作出了系列突破性激励政策,号召全省上下打一场县域经济发展的攻坚战、整体战,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夯实全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干部任用、资金奖补、产业培育方面,有很多“干货”。比如,全国百强县(市)、经济发达镇党委书记可由上一级领导班子成员兼任;选派干部到发达省市跟班学习;对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县(市),当年税收增长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的实行奖励政策;由8位省领导挂帅担任产业链“链长”,重点建设全省10条农业产业链;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直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统筹5亿元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

在工作机制、压实责任、保障落实等方面,有很多“实招”。省推进区域发展布局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任双组长,武汉、襄阳、宜昌牵头成立“一主两翼”三个城市群的领导小组,打出了“3个意见+3个三年行动方案+3个年度工作重点”组合拳。湖北将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实行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注重督办问效,形成工作闭环,一以贯之抓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

关键词 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大城市群2025年实现协同联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胡弦

区域发展如何谋新局、开新篇?我省出台《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一主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两翼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域协同”格局基本形成,三大城市群实现协同联动。到2035年,湖北区域协调发展将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发布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谢高波进行了解读。

武汉人均GDP将达16万元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实现进位,人均GDP达到16万元,建设用地亩均GDP达到80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迈入全国前五;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0%以上,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都市圈,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谢高波介绍,围绕加快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省将增强武汉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要素集聚功能、市场枢纽功能、对外开放交流功能。具体包括:高标准建设东湖科学城,集中布局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发展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重塑新时代“货到汉口活”“货经汉口活”;加快建设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围绕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我省将以生态宜居为底色,以武汉、鄂州为核心区,加快同城化步伐,打造一体融通基础设施网络、四大组团发展先行区、“一环两屏”生态协作圈。具体包括:提升城际路网密度,打造一小时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完善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与产业布局,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串联鄂州、黄石、黄冈、咸宁重点园区和重要创新平台,建设光电子信息、智能产业、大健康创新产业带;围绕环武汉主城区周边50公里左右生态区域,发展康养度假、都市农业等产业。

围绕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将发挥武汉创新引领作用,发挥武汉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优势,推广湖北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引领公共服务提质扩面。加快创新要素在全省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构建融通协作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武汉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省内跨区域共享,鼓励在汉优质高校、医院与其他市州联合办学(院)。

襄阳宜昌综合实力稳居全国50强

《实施意见》明确,推动重点产业五年倍增,到2025年,襄阳、宜昌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城市50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实现循环畅通,形成汽车、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一批全国重要产业集群,成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典范。

围绕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我省将推进襄阳建设汉江流域区域性创新中心,以汽车、装备等领域为突破口,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联动十堰、随州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宜昌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创新中心,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建设若干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联动荆州、荆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围绕加快“襄十随神”城市群集聚协同发展,我省将强化交通枢纽网络功能和产业协作,共同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北部列阵。以汉十、麻竹、襄荆城镇发展轴为依托,完善汉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支持建设十堰商用车基地、襄阳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基地、随州专用车基地,协同推进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车联网等领域创新,联合武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

围绕加快“宜荆荆恩”城市群绿色联动发展,我省将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区域路网,强化产业联动,共同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部列阵。依托长江、沪蓉、焦柳等轴线,提升沿江高铁和高速公路通道能力,推动集疏运体系建设和多式联运发展,支持宜昌、荆州、荆门打造国家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围绕加快“两翼”联动发展,将推进襄阳与宜昌快速交通联系,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打造中部陆海新通道;实施鄂西旅游联动发展工程;协同推进长江及三峡库区、汉江及丹江口库区、清江、漳河等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

打造80个县域块状产业集群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形成80个竞争力强的县域块状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持续缩小,抬高全域发展的底板。

围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25个、过1000亿元的5个。支持各县(市、区)开展“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创建行动;培育壮大县域企业,聚集配套企业,梯次培育“四上”企业;加快产业园区现代化升级,引导产业向县城、产业园区集聚。

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强省建设步伐,将建立省级领导领衔重点农业产业链及重点龙头企业机制,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开展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整合一批优质农业品牌,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湖北三宝”,变“卖资源”为“卖品牌”。

围绕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开展县城功能品质提升行动,推动人口过百万县(市)或经济百强县(市)至少建设一所三甲医院;推进县城中小学扩容提质,加强养老、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

关键词县域经济

湖北冲刺五十强县市“破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刘天纵

湖北县域人口占比超八成,经济总量占比近六成。县域经济承担着全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县域强则全省强。但与江浙等沿海省份相比,县域经济基础薄弱仍是突出短板。

为突破提升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省经信厅总工程师盛章学介绍了该《意见》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三百”战略助五十强“破零”

去年,湖北有7个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入围数量并列中部第一。“十三五”以来,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先后突破2万亿元、2.5万亿元。2020年,在疫情、汛情叠加影响下,湖北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的58.8%,GDP过300亿元的县市区有36个、过500亿元的达16个。

不过,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百舸争流,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比,湖北在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即使中部省份同比,湖北“全国百强”数量领先优势并不明显,具体位次也较为靠后。

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能级、功能、质效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提高、质效明显改善、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批经济强县来壮大支撑。

去年12月,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品”“一业一品”,推进“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简称“三百”战略)。《意见》重申这一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全省县域GDP达到3.5万亿元左右。其中,GDP过5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25个,过1000亿元的达到5个,“全国百强”数量实现中部领先。

不仅要量增,还要质高。到2025年底,湖北要实现全国五十强县(市)“零”的突破,让更多县域进入“第一方阵”。

为实施“三百”战略,湖北将组建3个县域战略梯队。在“百强进位”梯队中,支持大冶、宜都、仙桃等冲刺全国五十强,支持潜江、枣阳、汉川、枝江争先进位。“百强冲刺”梯队的5个县(市),将对标“全国百强”,持续缩小差距,加快冲刺。“百强储备”梯队从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域经济强县(市)选出,这些地区产业韧性较强、发展潜力较足,将奋力向“全国百强”迈进。

大力提拔实绩明显的干部

目标既定,如何实现?《意见》为湖北未来5年的县域经济发展路线图“划重点”,明确了10项重点任务、5项政策措施和3项组织保障。

10项重点任务包括:区域协同发展、强县引领带动、提升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增强县域创新驱动能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一县一品”块状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园区(开发区)提档升级、培育县域市场主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明确了各项任务的责任分工。

《意见》从财政、技改、金融、土地保障、激励约束等5个方面提出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在干部任用、资金奖补、产业培育方面有很多“干货”。例如,将大力提拔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实绩明显的干部,全国百强县(市)、经济发达镇党委书记可由上一级领导班子成员兼任;今后新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党委书记符合提拔任职条件的,优先提拔担任市州领导班子成员并兼任县(市)党委书记。

《意见》还从三个方面强调了保障措施。一是强化协调推进机制,建立省级引导、市州统筹、县(市、区)主体的各负其责、协同推进机制;二是强化考核激励,发挥县域经济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各县(市、区)竞相发展;三是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勇于担当。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8位省领导挂帅10个主导产业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湖北是农业大省,但市场主体普遍小、散、弱,龙头企业发展不够。新闻发布会上,就我省出台的《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顺清进行了解读。

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省领导任主导产业链链长

该《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全省围绕10个农业主导产业链,重点培育100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1000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带动近1000万农户增收。

10个农业主导产业链分别为优质稻米、生猪、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蔬菜(食用菌、莲)、家禽及蛋制品、茶叶、现代种业、菜籽油、柑橘、道地药材。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要求,推动重点农业产业由单一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科研、生产、加工、贸易、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拓展。

对10个农业主导产业链,一条产业链一名省领导领衔、一个牵头单位负责、一个专家团队指导、一个工作专班推进。通过抓调度、抓服务、抓督导、抓宣传,解决制约产业链发展的难题、补齐短板。我省共安排8位省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其中省委副书记、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各挂帅2条产业链。另有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等10个部门牵头。

建立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级层面,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每条产业链由一名厅级负责同志担任联络员,配备一个业务处室。同时,把龙头企业发展纳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及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

培育细分行业领军企业

规上龙头企业冲6000家

李顺清介绍,围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意见》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

实施重点产业链建设工程。着力延伸10个主导产业链的精深加工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全省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超1000亿元和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区间的农业产业链分别达到5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00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8万亿元,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2.8∶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

实施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支持骨干龙头企业瞄准细分行业领域,建设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培育100家竞争力强和牵引作用大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建设,在海外建立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每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至少有一个科研和技术支撑单位。

实施数字农业信息化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无人车间、智能温室、智能圈舍,提高种养加等环节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

实施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工程。力争建设10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其中产值超百亿的20个;建设10个国家级、2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1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农业科技园。

实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母子品牌模式,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渠道、集中宣传,每个主导产业打造1至2个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每年10亿元真金白银

构建多方面扶持政策体系

缺大资金、经营主体“盼米下锅”,是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痛点”之一。《意见》提出,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进以成立基金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市场主导、财政优先支持、金融重点倾斜、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2021年至2025年,省财政将每年安排5亿元,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农产品加工、关键设备购置、技术改造、冷链物流等;每年统筹5亿元,对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的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税收支持方面,落实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发票抵扣、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符合条件的加工设备进口环节增值税抵扣等政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规定比例税前加计扣除。金融支持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特点对龙头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和循环贷款,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用地用电支持方面,将农产品加工用地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各县(市、区)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用地,落实龙头企业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农产品初加工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等。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