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战贫·荆楚答卷】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3日08:18 来源: 湖北日报

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长年缺水,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民组成探水队,在朝东岩绝壁中间——距岩底300多米、岩顶100多米的天宝洞内,寻得一处水源。经一个月的铺设管道、送发管线等工作,清泉从山洞引出到达田凤坪村,村民们喝上清甜的山泉水。     (通讯员 杨顺丕 杨志英 摄)

巴东县水布垭镇,无臂青年陈兹方自立自强,带动村民发展电商。(通讯员 董元伦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中朝 祝华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我们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脱贫攻坚是中国农村一次伟大的精神革命。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8年来,我省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有效激发贫困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全省各地持续开展技能培训与政策宣传,教方法、传思路,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与智力支持。

通过志智双扶,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地区新风扑面而来,贫困户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角,蕴藏的智慧与力量充分激发出来,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命运。

一次次登门焐热了冰冷的心

麻城市铁门岗乡富岗村刘幼娟,婆婆患病家里欠债40万元。

贫病交加,她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身心变得麻木。

2016年始,驻村工作队一次次登门,倾听她的诉说,鼓励她树立信心。

一次次登门终于焐热了她冰冷的心。办理扶贫贴息贷款,请科技人员手把手教授种植金丝皇菊。苦干之下,当年,刘幼娟获利1万余元;2017年,刘幼娟发起成立合作社;第三年,在扶贫队鼓励下涉足电商;第四年,扩大产能,销售额达350余万元;今年,又新建300多平方米的烘干房,年创产值有望达千万元。

让581万人摆脱贫困,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

为了从思想根源上消除贫困思维,精准扶贫工作甫一开始,全省就十分注重“扶志”。

2015年,省委宣传部印发《构建精神支撑的通知》,要求各地坚持内修精神、先“富脑袋”,积极引导干部群众从精神上树立战天斗地、改天换地,脱贫致富的必胜信念。

2016年,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快精神脱贫行动方案》,16项具体措施推进“素质”脱贫,构建精神脱贫“硬支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脱贫标准的,由县政府以户为单位连续3年给予奖励。

全省组建先进典型事迹团,让成百上千个刘幼娟走上前台,分赴全省各地讲述那些不认命、不服输、学得会、看得见的故事。

为了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树立信心,各地强化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文化扶贫。

在四大贫困片区,驻村干部、包保干部走亲结对,搭建“基层夜话”“网络对话”“家访谈话”和“屋场院子会”等“三话一会”平台 ,干部与群众平等对话,畅谈脱贫致富梦想,培养“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信心,涵养内生动力。

竹山县开展“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补足脱贫精神之钙,贫困户“争星”为荣,全县创建精神脱贫示范村55个。咸宁市咸安区在村头设置“脱贫光荣榜”,优先脱贫者,挂上大红花;远安选拔501名同志担任精准扶贫“宣讲员”,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贫困群众的奋斗意识。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与贫魔的战斗中,更多的刘幼娟涌现出来,他们生动鲜活的脱贫故事涤荡人心,催人奋进。

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低头坐在破风漏雨的土屋里,长时间沉默不语后发出一声叹息:“我也想脱贫,但我只会种田锄地,不知从何做起!”

十堰市郧阳区刘洞乡庙坪村工作队长彭伟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贫困户谢远志时的情景。

仔细斟酌后,彭伟决定鼓励老谢养殖乌鸡,请来农技站人员驻村指导,买回书籍送给谢远志。2016年5月,老谢第一批乌鸡成功出栏,收入达5万元,第二年盖起了小楼房。日子有了奔头,谢远志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脸上洋溢着幸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给钱,更要传技,扶贫更需扶智。

科技扶贫充实“最强大脑”。2016年以来,全省共实施科技扶贫专项项目145个,打造100余个“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科技”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培训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落实“百县千镇万人工程”,全省每年向基层派驻科技特派员5000多人,在边远贫困、边疆民族、革命老区“三区”与37个贫困县实现科技人才帮扶全覆盖。

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203亿元,惠及贫困家庭学生1197万人次;累计落实37个贫困县义务教育专项补助资金95.8亿元;选派4.38万名教师到贫困地区乡镇以下学校任教;到2019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辍学,实现动态销号清零。

技术培训为群众脱贫赋能。2015年以来,我省连续开展农技培训,培训高素质农民31万人。深入推进“技能脱贫专项行动”,全省技工院校参与37个贫困县、60个插花地区对口帮扶,开展技能培训。仅在2020年前10个月,全省37个贫困县和60个插花地区共有19036名建档立卡“两后生”,免费参加汽车维修、烹饪、美容美发、电脑编程等技能培训,大部分贫困户子女培训后实现就业。

用科技、教育、培训给贫困户赋能,千千万万的贫困户摆脱贫魔。

虽然没有了腿,但一直站立着

精神脱贫推进精准扶贫,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如火山喷发。

36岁那年,一场山体滑坡事故,让鹤峰县下坪镇东洲村村民徐丕军失去了双腿。

“没了腿,我还有手。”他就扎扫帚卖,这些年扎了7000多把扫帚,每年养七八头猪,发展贝母、天麻等药材5亩,年净收入稳定在5万元左右。村里3次评他为低保户,被他3次谢绝。

“虽然没有了腿,但我感觉自己一直在站着。”他说。

大别山深处的红安县二程镇光山岗村贫困户韩建红,2015年前,家里穷得叮当响,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2016年初,驻村干部一趟趟往他家里跑,“激将”他自力更生。终于,韩建红心动了,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他牵头承包油茶山林、鱼塘、田地,建鸡舍、牛舍与羊舍,搞起种植养殖。苦干一年,几乎脱了一层皮,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当年脱贫。

低保户也被发动了起来。恩施市太阳河乡马林村“独脚”牧羊人王大银,通过养羊、养猪、养鸡,每年能赚四五万元。2017年,王大银主动申请退出低保,2018年,被评为“恩施市最美脱贫标兵”。

光棍脱贫又脱单。房县土城镇贫困户瞿万江,为了照顾有病在家的奶奶,窝在家里,年近四十还打光棍。在扶贫干部帮助下,瞿万江苦学黄酒酿制技术,很快脱颖而出,2018年,他被评为“房县黄酒酿造能手”第三名,每年酿酒纯收入二三十万元以上。2018年,瞿万江脱贫摘帽,盖了新楼,买了小车,娶上漂亮的媳妇。

不坠青云之志,永葆向上向善之心。

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志智双扶,把荆楚儿女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创造出荆山楚水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教育扶贫

2016年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203亿元,累计落实37个贫困县义务教育专项补助资金95.8亿元。

2019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辍学实现动态销号清零。

科技下乡

2016年以来,全省实施科技扶贫专项项目145个。

实施“百县千镇万人工程”,全省每年参与服务的各级科技特派员实现全省37个贫困县帮扶全覆盖。

全省农业系统组建三级农技专家团队179个、专家639名,特聘161名农技员,设置1.8万余名产业指导员。

技能培训

2019年以来,我省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去年底完成各类培训127.9万人次。

2015年以来,我省连续开展农技培训,培训高素质农民31万人。2019年起开展贫困户农技短训班,每年培训2万人。

金融扶贫

扶贫小额信贷:

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

保障对象:

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户),缺乏资金的边缘户等监测对象。

贷款用途:

精准用于发展生产,不能用于结婚、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

贷款条件:

能通过银行评级授信、有贷款意愿、必要技能和还款能力,18到65周岁。

优惠政策:

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由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

贷款总额:

到2020年10月底,全省累计发放276.09亿元。

累计获贷贫困户65.69万人。

累计每户贷款量4.2万元。

贷款余额:

到2020年12月底,80.67亿元。

小额信贷逾期率0.04%。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