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60周年精品展开展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9日07:20 来源: 湖北日报

国家一级文物南宋拓本《澄清堂帖》。

国家一级文物宋拓本《麓山寺碑》。

明刻本《黄鹤楼集》。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晶、通讯员竺佳怡、潘玲)6月28日,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60周年精品展在湖北省图书馆开展。这是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首次联合展出徐氏捐赠藏品,共有52件珍品60年后首度合体展出。展品中宋拓本《麓山寺碑》、南宋拓本《澄清堂帖》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一件明刻本《黄鹤楼集》,是重建黄鹤楼时重要佐证,在当时为海内孤本。

徐行可(1890-1959)名恕,字行可,号彊誃。湖北武昌人,藏书家。自1959年逝世至1961年,湖北省图书馆接受先生子女捐赠及他馆转入的徐氏藏书,“箱数逾千,册近十万”,其中多明清善本、抄本、稿本、批校本。徐氏藏品中部分文物,捐赠湖北省博物馆,其捐赠之精,数量之多,世所罕见,仅一级品达54件,其中宋拓2件。徐氏捐赠中,清人文集和清代学者研究文字、音韵、训诂、金石、目录,以及考订经史百家的著作,较为系统、完整,是其最大的藏书特点,其中稿本、精校本、精抄本尤多。徐氏三代人百年接力“不以货财遗子孙”,而是将孤传典籍“化作千百万身,惠及天下学人”。

武汉黄鹤楼重建前夕,设计者正为追溯黄鹤文脉而绞尽脑汁——历代有哪些文人来过这里?留下过多少佳句?复原名楼,可有权威考证?徐行可第五子、时任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的徐孝宓,在徐氏藏书中寻到了唯一一本明刻《黄鹤楼集》。这是历史上首部专门辑录黄鹤楼诗文的古籍,书中诗文上自南朝,下至明代万历年间,当时认为这是一份孤本,为黄鹤楼重建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佐证。1985年,黄鹤楼成功重建,以其遍身锦绣诗文,广迎天下来客。

记者在展厅看到,数字化展现的徐行可与杨树达、张元济、马一浮、熊会贞、蔡尚思、余嘉锡等30余名学者以书会友的佳话,揭秘民国时期湖北收藏家的朋友圈。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徐行可先生的捐赠是省博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赠,“在省博的新馆里,专门设立了徐行可馆,以张扬徐先生把个人私藏变为社会公器的贡献,他的行为是对历史文化最大的尊重和保护。”

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伟成说,湖北作为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卷帙浩繁的古籍,这些古籍是荆楚文化的宝贵遗产,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徐行可先生捐赠古籍文物60周年。希望本次展览进一步启示社会公众更多关注图博事业,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展览从6月28日持续至6月30日,公众可免费预约入馆。

冯天瑜:我也是徐氏藏书受惠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竺佳怡

6月28日,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60周年精品展在湖北省图书馆开展。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来到省图现场观看展览,并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冯天瑜先生说,徐行可先生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藏书家之一。他终生为中国图书的收藏、捐献以及学术研究、文献利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也是深受其恩惠的”。

记者在展厅遇上冯先生时,他兴致勃勃地参观着各项展品,并在纪念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冯天瑜先生对记者说:“徐行可先生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藏书家之一。他终生为中国图书的收藏、捐献以及学术研究、文献利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今天纪念徐先生,他的精神、他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冯先生回忆起冯、徐两家的情谊,“我父亲跟徐行可先生是好朋友,展览里还有他们之间的通信。我母亲是湖北省图书馆的老馆员。我从七八岁到一二十岁,起码有10年时间,是住在湖北省图书馆,所以图书馆是我的精神家园。文史哲的名著,我小时候基本上都读过了,当然那时有的书我是囫囵吞枣。在我少年时代所读的书里,有不少来自徐氏藏书,我是深受其恩惠的。”

冯先生说:“徐老先生的儿子徐孝宓,曾任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他和我母亲是同事。徐孝宓比我大10来岁,在我的少年时代,徐孝宓夫妇就是中青年,我跟他们也很熟。我从小就从他们身上看到徐行可先生的那种治学精神,和他们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执着,这些都对我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我是深受徐氏藏书、捐书、献身于学术这些精神影响的。”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