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

牢狱锁不住红旗飘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1日07:44 来源: 楚天都市报

红岩革命志士绣的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俊

红岩精神

重庆涌现了大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如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竹筠、王朴、许晓轩、陈然等。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嘉陵江,一路奔涌。红岩村,光辉不朽。风雨如磐的抗战岁月中,周恩来等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人,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在这片热土上艰苦奋斗,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极其艰险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谱写了独树一帜的壮丽篇章,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

6月夏至,极目新闻记者踏足重庆红色三岩(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和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触摸红色遗迹,感受红岩精神的洗礼。

一棵黄葛树区分光明与黑暗

重庆红岩村,因其地质成分主要为红色页岩而得名。1939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就设于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王若飞等中共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

记者走进红岩村时,迎面看见有一棵黄葛树,把一条大路分作了两条支路。这棵黄葛树,右边的支路,通往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成为当时人们追求进步、往南方局暨八路军办事处的重要路标。树左边的一条路,则往下通往国民党参政会大楼。

这棵占据了独特地理位置的黄葛树,被人们形象地称作“阴阳树”。它像一座分水岭,一边清流,一边浊水。这边通向光明、进步,是抗日救国的红色大道;那边通向黑暗、反动,是搞摩擦打内战的黑色歧途。清波浊浪,泾渭分明。

当地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走红岩,投八路,抬头先看黄葛树。”

当年的黄葛树,是区分明暗的路标,如今的黄葛树,已成为重庆的市树。

一辆小轿车凝聚团结与情操

一部红岩历史,就是一部千锤百炼的人格力量锻造史。

当年,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国民党纸醉金迷。周恩来多次告诫南方局广大党员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经受住灯红酒绿的考验,在特殊岗位上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情操。战斗在国统区的共产党人,无论钱之光、潘梓年等身在红岩,还是沈安娜、黎强等深入虎穴,或是卢绪章、肖林等鏖战商海,他们都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本色。

周恩来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国民政府专门为他配备了一辆小轿车,在当时是非常豪华的交通工具。但周恩来从来没有认为这辆车是他个人的专车,而是把它用于红岩的全部工作之中。因此,大家送给这辆车一个亲切的称号——“红岩的小公共汽车”。

红岩村的政治环境十分险恶。国民党特务组织把这个地方看作眼中钉,由红岩村经化龙桥到城内曾家岩周公馆大约十华里左右的沿途,布置了七八十个特务,专门从事监视盯梢。为了保证到红岩村的地下党同志和客人的安全,这辆小汽车还承担着接送到红岩村汇报工作的地下党同志和重要客人的任务。

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折射无畏与希望

在70多年前,歌乐山山麓,是白色恐怖最深重的地方,白公馆、渣滓洞里,国民党军统特务在这两座人间地狱里关押、迫害、屠杀了大量的革命志士。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将其改造为军统局的直属看守所。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这里关押了200多名所谓的政治犯。其中抗日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是、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就被关押其中。

距白公馆2.5公里的渣滓洞原是一个小煤窑,军统特务害死矿主,设立了看守所。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筠等700余名革命者被关押在这里。

在二楼的展室,橱窗里有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罗广斌、陈然、江竹筠等革命志士怀着激动的心情绣成的,这面红旗代表着他们对新中国的美好期待。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军统特务对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的革命人士进行了疯狂的屠杀,300多名革命者英勇就义。虽然他们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但是,他们用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篇,将永远镌刻在人民共和国的丰碑上。

【纠错】编辑:袁君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