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北京西城法院变群众需求为履职清单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1日00:01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 通讯员 田婧 陈蓓蓓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移动时代我们推出了很多智能化系统和工具,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部分老年人存在着不会用、不便用的现实困难。”对于这一问题,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赵莹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西城法院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推出了10项具体举措,着力解决司法领域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其中就包括“设置专人为老年人、聋哑人等提供全流程帮办服务,消除数字鸿沟,为弱势群体提供更细致周到的服务”。

几天前,一位老人来到西城法院立案大厅,无助地观望四周。导诉员薛二飞主动上前询问:“老人家,您要办理什么事情?”老人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跟嘴巴连连摆手,原来老人是一名听障人士。

薛二飞第一时间带着老人到休息等候区坐下。让老人没想到的是,薛二飞用手语与他比划了起来,一边用手语沟通,一边将老人需要办理的事项记了下来。原来,老人的退休金账户被冻结了,薛二飞初步判断老人账户可能是被法院执行冻结,他帮老人查询后,在纸上写下了执行局的地址、乘车路线以及法官的联系方式,指引老人前往执行局办理相关手续。老人看后会心一笑,拿笔在纸上写下了“谢谢”两个字。

薛二飞怎么会熟练地使用手语?原来,西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时,发现有残障人士反映沟通难的问题,为此,西城法院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了手语、心理辅导、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培训,提升服务能力。除了残障人士的意见,西城法院在进社区开展普法活动时,也时常听到老年人抱怨不大会使用智能系统,他们更习惯于现场面对面沟通,有的则表示愿意尝试新事物,但需要法官进行细致的指导。对此,西城法院推出了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特色诉讼指引服务,安排专门流动导诉员,对特殊群体进行全流程诉讼帮助,采取跟踪帮扶、一窗通办等举措,消除数字鸿沟。

在一起索要赡养费的案件中,赵大妈来到法院希望获得帮助,尤其想知道自己的胜诉率有多大。西城法院导诉人员听闻后,搀扶赵大妈来到诉讼风险评估机前,以当事人口述、导诉人员输入的方式,帮其评估出案件的诉讼风险。得知结果后,赵大妈决定起诉儿女索要赡养费。随后,导诉人员又教会了赵大妈如何准备诉讼材料,并将联系方式和移动微法院操作指南打印成册交予她,告知其按操作流程即可完成网上立案。

据了解,西城法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期间,已先后为需求人员指导服务779人次,为聋哑当事人提供手语服务148人次。

赵莹告诉记者,除了提高诉讼服务水平,如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样重要。今年以来,西城法院依托“诉源治理直通车”机制收集群众各类普法需求2000余条,通过数据分析,在各类普法需求中,婚姻家事类普法需求占比最高,达到62%,其中最多的是房产继承及老年人监护等问题,其次是劳动争议和侵权纠纷类普法需求。

在需求分类的基础上,西城法院还将相关数据精确到社区。近日,该院家事审判庭法官杨桂林根据辖区月坛街道的普法需求,围绕“老年人监护权确认与变更”这一话题,进社区为群众开展普法讲座。

“老年人监护权确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街道里有的老人没有儿女,没了老伴,有的老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或精神有疾病无人监护,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街道、社区是否可以成为老年人的监护人,我们将疑虑反映到法院,就有了杨法官的这场讲座。”月坛街道司法所所长刘朝晖说。

赵莹称,每场普法讲堂结束后,法院都会向群众发放“我为群众办实事”十项举措宣传册等普法宣传材料,并就诉讼事项“一站办、一次办、指尖办”等十条承诺向居民进行介绍,点对点解决难点问题,让群众感受司法温度。下一步,西城法院将进一步以人民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导向,持续推出司法为民举措,把群众反映的需求清单变为履职清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袁筱】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