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

警惕“降温神器”变“爆炸神器”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3日16: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正值暑夏,不少驾驶员都避免不了这样的烦恼:在炎热的室外,将爱车在路边停了一会儿,只是买个东西、吃顿饭的工夫,车里已经可以“蒸桑拿”了,坐垫、靠背、方向盘都会发烫。有商家从中看到了商机,纷纷推出降温喷雾,只需轻轻一喷,即可“一秒降温”,这些“降温神器”迅速风靡网络。

“清凉神器”就是宣传噱头

夏日炎炎,各种各样的“清凉神器”近来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不过,有的“清凉神器”也只是管用一时,有的只是营销噱头,还有的尽管能够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但一旦使用不慎,可能变成危险的“害人凶器”。

消费者购买到手的所谓“清凉神器”,质量问题很明显:有的清凉时效短,产品宣传存在夸大,且有的还会产生副作用,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等等。“清凉神器”实际上是一个宣传的噱头,是推销产品的一个“手段”,很多时候,与其说是消费者购置了“消暑神器”,不如说是缴纳了“智商税”而已。【详细】

产品创新不能哗众取宠

那么市面上销售颇为火爆的“降温神器”是如何实现这种效果的?有媒体记者曾向商家询问降温喷雾的成分,商家多称产品富含“降温因子”“清凉因子”等,但对什么是“降温因子”却顾左右而言他或拒绝回答。而且,这些商家多号称“降温神器”能够“急速降温且零危害”。但据消防人员介绍,这些降温喷雾的主要成分为LPG(液化石油气)和乙醇(酒精)。“神器”之所以神奇,只是利用了这两种成分挥发吸热的基本物理特性。

众所周知,酒精、液化石油气都属于易燃易爆类危险化学品,其使用、添加等有严格标准,生产企业应取得相应经营使用许可,其外包装上也应标注警示,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提醒消费者安全使用。但目前市面上销售这些产品的厂家是否都具备相应的资质,仍有待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调查。很多商家在宣传介绍时往往只强调含“降温因子”“零危害”,但对其危险性则加以隐瞒,置消费者人身安全于不顾,这种做法既于法不符,也于理有亏。对此,监管部门也应加强查处,遏制这股“降温神器”的贩卖风潮。【详细】

产品创新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丢失安全的底线。因此,管理部门有必要对“降温神器”进行重新认定,重新审视,从安全的高度去把好关口。任何“新产品”在进入市场环节之前,都必须经过各种安全测试,不知道就连消防部门都认为存在安全隐患的“降温神器”,是不是经过了所有的安全检测?“降温神器”这种产品虽然迎合了“市场需求”,却着实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即便是可以生产和销售,也必须要有“使用规范”和“安全提示”,那么这种“新产品”是不是做到了呢?【详细】

对“降温神器”要“验明正身”

事实上,所有的商家都在宣传“降温神器”的如何神器,却忽视了其本身的潜在隐患。因此,作为市场管理部门有必要对“降温神器”进行“验明正身”,对其性能和危害进行核验,给市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最起码,在还不能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应该谨慎进入市场。【详细】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车内防火防爆等消防知识的宣传科普,提高公众对易燃易爆品的防范意识。而消费者在面对各种“神器”时,也应提高警惕,多问一句“何以为神”。毕竟“神器”翻车并不是新鲜事,“降温神器”走俏的背后或许又是一个智商税大坑。【详细】

微言大义:

@去年秋:这么危险的东西竟然能在市面上轻易买到?

@yang-liker-:慎用,没有相应许可证的东西最好不要购买。

@诚信友善99:还好没买过,太吓人了。

@庙口五棵松:我之前还想买呢,感谢提醒。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不少“清凉神器”都含有易燃易爆成分,长期放在车内存有巨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变成危险的“爆炸神器”。对于一些突然流行起来的网红产品,消费者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能盲目跟风购买。尤其是在这些创新产品还未纳入安全监管范围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应慎之又慎。而有关部门也应及时将监管前置,防止像“降温神器”这样的不安全产品流入市场,以为大众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袁君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