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2021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是他们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3日23:50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长江日报7月13日讯7月13日,武汉市委宣传部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武汉楷模”榜单。退休后热心服务居民的“两弹一星”功臣方宝康等10人上榜。

据了解,这10个人均为党员,是全市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生动展现了武汉市共产党员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社会氛围,武汉市委宣传部围绕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发掘先进典型,开展了第二季度“武汉楷模”评选工作。

评选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由各区、市直单位申报、初评,经媒体记者、群众代表、道德模范代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投票等环节,最终产生第二季度“武汉楷模”。

【楷模事迹】

方宝康:退休后热心服务居民的“两弹一星”功臣

方宝康,男,1937年生,中共党员,中国船舶701所退休干部。

他是隐姓埋名几十年的高级工程师,曾参与国家“两弹一星”研制工作。退休后20多年来,他不为名不为利,视奉献为人生最大乐趣,这个居民眼中的“傻老头”,成为社区出了名的“爱管闲事”的志愿者。

他邀约几名志愿者组建了社区“志愿巡逻队”,上世纪90年代末,周边治安状况不太好,大家几乎每天都在社区里巡逻,后来还将巡逻范围扩大到武昌火车站广场。他争当群众调解员,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累计接待居民500余人,调解大小矛盾300余件。他还关心关爱下一代,真心实意地做好青少年课外宣传辅导、义务监督。

他的个人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网友们纷纷转载、点赞、留言。他的无私奉献和“傻人精神”,为广大党员群众、青少年树立了榜样。他说:“‘傻人’越多,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推荐单位:武昌区)

刘涵清:武钢第一位女指挥长

刘涵清,1939年生,中共党员,武钢退休干部,125社区网格书记、业委会主任。

从武钢34个重大项目指挥长,再到社区网格书记、业委会主任,她先后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作为武钢的第一位女指挥长,她刻苦钻研冶炼专业技术。临危受命,她担任二炼钢工程指挥部指挥长,负责的“RH多功能真空精炼技术”帮助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武钢重大效益工程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牵头的各类建设项目为国家节省了数千万元资金,通过技术革新把先进设备的国产化率提升到了65%以上,摆脱了工业化建设完全受制于外国人的局面。

余晖续燃,她退休后成为穿梭在社区小巷的社区网格好书记。她带队走访熟悉600多户居民基本情况,建立起小区保洁、维修等服务制度,为小区节省维修资金45万元。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她与社区密切配合,带领居民、志愿者一起抗疫,使该小区成为第一批解封小区。 (推荐单位:青山区)

胡轶:二十年磨一“镜”的贴心医生

胡轶,男,1978年生,中共党员,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

作为湖北省气管镜“梦之队”的带领者,他二十年磨一“镜”,练就“十八般武艺”,帮助数万危重呼吸疾患闯过生死关。他抗“非典”战“甲流”,专攻呼吸介入为气道治堵化险。从医近20年来,他始终秉承心系患者、情为病人的职业精神。

面对疑难病症攻坚克难,他积极发扬团队协作、拼搏创新的精神,创造了气管镜治疗多个全省第一。他坚持对每位病人都“视触叩听”,做出大致判断后才开检查单,用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沟通赢得患者和家属信任。他在健康扶贫的基层一线,深入基层医院查房会诊,走访义诊省内多个偏远村镇。

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一支160人的医护团队日夜冲锋陷阵,挺在“战疫”最前线。面对危重病患,他与医护团队日夜守候病榻,实时跟进,调整治疗方案,帮助危重患者重获新生。(推荐单位:市卫健委)

胡永鹏:刑侦一线“探”

胡永鹏,男,1966年生,中共党员,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红卫路街派出所民警。

他是辖区闻名遐迩的“鹰眼神探”,15年如一日,默默在刑侦一线耕耘,帮助辖区群众解决烦忧——寻人找物、追赃挽损,累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找回失物1400余件、收获感谢锦旗182面。

他紧盯制约派出所打击破案和影响警务效能的突出问题,创新总结体貌特征识别法、视频逆向追踪法、慧眼识破伪装法等“视侦攻略十法”。近三年来,他参与破获刑事大要案件28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00余人,被誉为“鹰眼神探”。

今年年初,辖区发生多起电动车被盗案,他通过视频追踪、实地走访、蹲守布控,一举抓获嫌疑人9名,查获被盗电动车23台、带破案件40余起。

2020年9月,红卫路街派出所以他名字命名成立“胡永鹏工作室”,将传统视频侦查职能进一步延伸,以期更好帮助群众。(推荐单位:青山区、市公安局)

周慧如:初心不改的百岁老党员

周慧如,女,1920年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离休干部,江汉区万松街道武展社区居民。

抗战时期,她用青春谱写“教书育人”传奇经历;和平年代,她用热血筑就“祖国地质”无悔情怀;四世同堂之家,她用身教弘扬家风美德。今年初,她的事迹在“和乐万松园”微信公众号推出才广为人知。

1941年,她完成学业后毅然跟随抗战前线的丈夫张文甫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经组织安排,她在山东濮县一带抗日小学任教,兼做群众工作。学校条件差,破庙当教室,教程自己编。经她教出的学生大多参加了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了贡献。

上世纪50年代初,她被组织部门派遣南下到湖北地质部门。

她在工作上爱岗敬业,生活中事事以身作则。与丈夫风雨同舟近70年,她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友爱邻里。近30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晚辈们继承了“本分做人、认真做事、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家训家风。(推荐单位:江汉区)

管永超:潜心自主研发的汽车制造工程师

管永超,男,1984年生,预备党员,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工程师。

他潜心自主研发13年,以实现汽车强国为己任,先后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建立自主排放开发体系,将自主发动机的技术提升到世界水平。

“十三五”期间,他主动扛起了东风自主战略机型C15TDR发动机的研发任务,对产品不断进行优化开发。

他坚持自主创新,导入3大技术包,15项核心技术,其中双腔油底壳等4项原创技术实现行业首次量产应用;他坚持精益求精,将活塞轻量化、紧耦合cGPF等多项设计方案精心优化,实现极致性能;他牵头研发的C15TDR发动机综合性能达到行业同排量机型最优水平,先后获得天津汽研“能效之星”认证,获评2020年度“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第十七届人民之选匠心奖和央视汽车风云盛典“评委会年度特别奖”。(推荐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

胡涛:兴村富民的村支书

胡涛,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江夏区法泗街道大路村党支部书记。

他个人创业致富后不忘反哺家乡,扎根基层带领村民致富,探索出一条以企兴村、以村促企、企村共赢的发展模式。

他的家乡大路村土地贫瘠、灌溉困难,耕田耙地全靠牛、栽秧割谷全靠手,运进运出全靠肩,有收无收全靠天。青壮年劳动力迫于生计外出务工,农民年均收入3000元,集体负债100多万,贫困户100多家。

2008年,他还是一个资产上千万的民营企业家,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放弃自己如日中天的建筑事业回乡创业,自筹资金创办企业,带领乡亲一起共走创业路、共建新家园、共进幸福门。

十多年来,他将大路村由远近闻名的空壳村、贫困村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9年人均收入3.73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村集体资产达1000万元。(推荐单位:江夏区)

丁根:精益求精的“地铁工匠”

丁根,男,1988年生,中共党员,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中心车辆一部大架修车间电气工班工班长。

2010年入职以来,他主持完成了轨道交通一号线首次的车辆电气系统大修20列、架修35列,联合技术人员制定了8万余字的电气系统大修规程、工艺技术标准、必换件及检换件清单等技术文件。

这11年间,他结合车辆架修、大修完成7项重大隐患整治,实施空调控制器改造等技术改造10项,创新客室照明检修平台等工装6件,部件自主检修率达80%,检修周期从半年压缩到45个工作日。武汉因此成为国内第六个具有自主开展列车大修能力的地铁城市。

现在,他主要负责1号线车辆大修、架修电气系统相关检修、技术改造及日常疑难故障处理工作。他带出的学徒已有50余人,其中21人成为技术骨干,为武汉轨道交通多条线路的车辆定修和架修工作输送了一大批电气专业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推荐单位:市国资委)

蔡晓瑜:用心用情育新人的思政课教师

蔡晓瑜,女,1975年生,中共党员,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副校长。

作为江岸区思政学科带头人,她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心”做思政、“用情”育新人。

作为思政教师,她专业精良,多次荣获“部级”优课及省市课例、说课比赛一等奖,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与线上教育教学,录制的多节课程资源被教育部落实“铸魂工程”双师资源研发录用。她开发并实施168期“3+N”系列思政云课程,带给孩子们168天云端最美陪伴。

作为江岸教育系统党纪党规思政教师宣讲团、多样化宣讲团和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思政宣讲活动,录制的微课先后在“学习强国”等平台上线展播,广受好评。

她组织编写的《“入学第一课”成长手册》被各大媒体称为“小学入学教科书”和“成长大礼包”,《光明日报》称赞其“帮助家长消除入学焦虑”。(推荐单位:江岸区)

刘凯:教育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刘凯,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蔡甸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脚下有泥,心中有责,不管走到哪里,他总是第一时间摸清贫困实情,“量身定做”扶贫方案。

他带着感情去扶贫,用行动传递爱和能量,做到了教育扶贫对象全资助、无遗漏,确保每个学段、每个贫困生全覆盖,将扶贫政策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贫困学子心坎上。

为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因漏报耽误学业,他风雨无阻与时间赛跑。哪怕是身处至亲病故的悲痛中,也仍然第一时间重返工作岗位。他带领团队跑遍全区193所学校、幼儿园和全区3个革命老区的92个村和社区,彻底摸清扶贫基础信息,全面掌握贫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他组织学校开展特殊儿童送教服务237人次,完成贫困家庭学生58465人次资助,资助资金5133万余元。

贴心服务,深得民心,他实施教育扶贫的一系列创新做法,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各级扶贫部门的认可和关注,并在全市推广。 (推荐单位:蔡甸区)

(长江日报记者黄征 通讯员陈丽 赵茜

【责任编辑:袁筱】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