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些城市这样做好“工”字文章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6日20:08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谢文哲

实习生 李磊

7月15日,湖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湖北宜昌召开。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推动湖北经济转型,建成中部支点的重要举措。极目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多个重要工业城市都拿出了自己的举措。

武汉:免费培训11万名职工

武汉市委市政府把产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改革项目,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和全市改革工作要点,出台《武汉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成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领导小组。各区积极出台实施方案,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同频联动的工作格局。

武汉着力搭建职工素质提升的大平台。推进市属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生均财政拨款超过2万元。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4000余名学生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烽火、鲲鹏等多家产业学院、600余个实训基地;创建40个市级大师技能工作室、291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大力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免费培训11万余名职工。实施职业教育赋能提质专项行动,42.8万人享受培训补贴4.79亿元。组织实施新技师培训项目,按照高级工2000元、技师3500元、高级技师5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广泛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和技能竞赛,1.5万余家企业、120个重点工程项目、160万余人次职工参赛,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业活力。

武汉还实施“双星崛起”工程和《“武汉工匠”培育计划》,推出18条技能人才支持政策,给予“武汉工匠”每人30万元最高奖励。近年来共评选出9名“湖北工匠”、58名“荆楚工匠”、23名“武汉工匠”、178名“大城工匠”;从企业一线选拔市首席技师80人、技能大师220人、技术能手1568人,推荐入选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7人、湖北省“技能大师”12人、“湖北省技术能手”47人,为全市技术工人立起了标杆。

襄阳: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

襄阳是国家重要老工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拥有47万产业工人。近年来,襄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自觉以第一站位、第一力度、第一标准,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致力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为襄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

襄阳选取4个县(市、区)、50家重点企业先行试点,派出162名产改指导员,全面精准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他们先后打造了百万职工劳动竞赛、隆中人才振兴工程、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等一批产改品牌,带动各县(市)区、517家企业参与,覆盖产业工人近25万人。

襄阳将隆中人才振兴工程列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强力推进,每年支持经费达3600万元。每两年评选10名“隆中名匠”和50名“隆中工匠”,并给予物质奖励。人社部门推行“新时代鲁班培育计划”,积极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财政部门对工业企业引进全国技术能手、省部级技能大师,分别发放10.8万元、7.2万元住房补贴。高新区对获得技能大师等奖励表彰的,实施1:1配套资金奖励。近年来,全市培育各级工匠198名,技能人才3万余名、高技能人才2000多名。

襄阳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纳入政府奖励范围,形成襄阳职工创新工作亮点。全市年均应用职工创新成果1100余项,直接效益78亿元。

襄阳还实施“全年多元培训”行动,连续五年组织高端人才、高技能工人赴欧洲先进国家学习培训;工会专门组织开发产业工人信息化管理系统,仅2020年线上学习职工达20万人次。

宜昌:打造线上“宜昌工会鹊桥网”

走进宜昌市工人文化宫的心理工作室,大约80步的“心灵漫游之旅”,展现的是宜昌市关心关爱职工心理健康,推进宜昌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成果。该市50%以上的机关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开展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在心理工作室,有146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职工可以通过喝茶、沙盘游戏等轻松的方式,接受心理辅导和帮助,解开心结,更好地投身工作。

近年来,宜昌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产改工作部署,着力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领域创新探索,建立以产业工人职业“全周期”为主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机制,推出一系列呼应产改、推进产改、惠及广大产业工人的政策举措,形成了具有宜昌特色的产改经验成果,产改阶段性成效明显。

2018年以来,宜昌发展产业工人党员1266人;宜昌市参加党的十九大3名代表中就有一名产业工人代表;市“两代表一委员”中产业工人代表占比提高到10%,全市各级工会代表大会和委员会中基层一线职工占比分别达到55%和32%。

宜昌先后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职工艺术团开展“走进职工”慰问演出350余场,援建市级职工书屋515个。在推荐评选的各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中产业工人占比超过60%;选树的“宜昌工匠”、“最美职工”中,产业工人占比超过80%;荆楚楷模、“宜昌楷模”产业工人身影频频出现。

为给产业工人解决后顾之忧,宜昌多渠道解决产业工人住房1.2万套,发放高技能领军人才住房补贴300余万元。他们在全省率先出台一线职工疗休养管理规范性文件,每年安排100万元补助,落实职工休息休养权益。聚焦情感留才,全面开展职工婚恋交友服务,打造线上“宜昌工会鹊桥网”,建设线下活动基地“遇见·爱情角”,唱响“谈恋爱到工会”工作品牌,累计服务2万人次。

十堰郧阳:大力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

十堰市郧阳区地处鄂豫陕三省边沿,“八山半水一分田”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做强特色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重点任务。郧阳在全省率先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积极推动农村贫困人口、城乡新增劳动力转型为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工人,以产业工人队伍的持续壮大,为加快富民强区注入了强劲动力。

郧阳把为贫困户劳动力、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自主择业的每个家庭培养一名产业工人,掌握1-2项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目标,作为培养工程的目标任务。他们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实用人才紧缺、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大的特点,聚焦机械操作、数控技术、香菇袜业、退捕渔民转产、电商等特色产业,推动大量劳动力转型为产业工人队伍,近三年精准培训劳动力近4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3.8万人,4.1万名农民华丽转身为新型产业工人。

郧阳以提升就业技能为基础,提升劳动力转型就业能力。整合人社、经信、教育、农业等9家单位培训资源,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多元化培训,启动建设占地3000余亩的柳陂职教园,年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万余人,在50家重点企业建立培养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培训劳动力1300余人。近三年来全区共有2188名农民获得“工匠证书”,变身为新型产业工人中的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