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一跨过江为中华鲟让道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31日07:48 来源: 长江日报

一跨过江的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

长江日报讯(特派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程伟 张祖礼 邓达)7月30日,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为避免水下施工惊扰“水中大熊猫”中华鲟,这座跨江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增加了上亿元投资。

伍家岗长江大桥全长2813米,主跨1160米,是国务院《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湖北省19条过江通道之一,也是湖北已经合龙及建成通车的第36座长江大桥。

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城建院院长王碧波介绍,2014年,在前期研究阶段,设计院在充分考虑桥位建设条件、上下游已建桥梁布置形式的基础上,初定“三塔两跨”钢箱梁悬索桥方案。这个方案虽然节省投资、造桥难度较小,但两个主桥塔要矗立江中。

设计院在工程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发现,桥址位于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是江豚、胭脂鱼活动密集区。

“如果涉水施工,难免对水质会有污染。涉水施工的灯光、噪声等,会惊扰在水下洄游栖息的中华鲟。”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总技术顾问周昌栋介绍,为保护周边环境及长江珍稀生物多样性,建桥方案最终采用主桥“一跨过江”的结构形式,变三座桥塔为两座桥塔,为长江中华鲟让道。

在宜昌市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下,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多方论证,2015年,“一跨过江”优化方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据介绍,桥塔“上岸”、“一跨过江”的设计方案,比前期的方案增加投资上亿元。

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公司副总经理、中建宜昌伍家岗大桥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军表示,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是公司一直以来的准则。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先后投入了环保资金600多万元,用于修建泥浆沉淀池等设施,把污水分离为清水和泥土,进行循环利用,严格落实拦渣、滤渣、覆盖、沉淀等措施,保证建设过程中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

为避免大规模山体开挖,降低对北岸生态环境影响,中建三局三公司项目建设团队充分利用山体地形,首次在国内软岩地区将隧道锚应用于千米级悬索桥,采用微爆破工艺,最大限度保护周边山体的完整性。

同时,为减小大桥照明对长江鱼群的生活习性造成影响,又要保障夜间行车安全和桥梁景观效果,主桥及两岸立交匝道均采用LED护栏灯,实现了环境、景观与功能的协调。

◎中国长江大桥之最

新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

最长的长江大桥:江苏润扬长江大桥,大桥及接线工程全长35.66公里

最宽的长江大桥:武汉青山大桥,桥面宽48米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身兼国家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功能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