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男子稍微运动就胸闷气喘,协和团队“修门”代替“换门”一台手术攻克两大“心病”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6日22:58 来源: 大武汉客户端

长江日报8月26日讯 先把“关不上的门”修好,再把狭窄的“路”拓宽,畅通左心室血流通道,这关键的两步极其考验手术团队的技巧和多学科的协作能力。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联合超声医学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完成了一例复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瓣膜病手术,成功修补“心门”,让患者重获“心”生。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手术采用了难度较高的二尖瓣成形术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代替换瓣手术,极大保护了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为同类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心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陈澍副教授检查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稍微运动就胸闷气喘 男子意外查出心脏重症

今年5月,43岁的唐先生因母亲突然离世悲恸不已,情绪激动的他偶感胸口发闷,甚至还会大口喘气。联想到平日跑步、爬楼梯等轻度运动就心慌气喘,胸口发闷,8月中旬,唐先生和妻子一起来到协和医院体检,发现心脏有明显杂音。医生建议他去超声医学科做进一步检查。

超声医学科主任谢明星教授为唐先生做了心脏彩超和心脏造影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唐先生左心室流向主动脉及各级动脉的血液出口被室间隔和二尖瓣严重堵塞,可危及生命。

超声医学科主任谢明星教授团队为患者做心脏超声检查。

入院后,为进一步明确心脏病灶位置、血流和心肌纤维化的情况,放射科史河水教授还为他完善了心脏核磁检查。在“双保险”的检查下,唐先生被确诊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合并瓣膜病。

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教授陈澍介绍,人的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房间”,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隔着一道墙,临床上称为“室间隔”,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就是这道“墙”变得显著肥厚,并造成左室流出道梗阻,导致患者血流不畅。室间隔肥厚会导致心室内腔变小,同时唐先生的二尖瓣也有明显的异常,和肥厚的心肌一起堵住了左心室流出道,导致血流不畅,容易发生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甚至有猝死的风险,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在与超声医学科谢明星教授、张丽教授,放射科史河水教授反复研读术前影像的基础上,心脏大血管外科陈澍副教授为患者量身定制了详细精准的手术方案。

“相当于把‘关不上的门’修好,再把狭窄的道路拓宽。”陈澍说,“我们尽可能保留自体瓣膜,确保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不受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协和心外专家妙手“补心” 一台手术攻克两大“心病”

左心室流出道的疏通和二尖瓣的成形,是两个高难度手术的集合,前者的难点在于切除肥厚的范围必须精确到毫米级,后者对医生在术中的精细操作与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过术前精心准备,8月17日下午,心外科陈澍副教授团队与超声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术中首先进行精细的二尖瓣修复,把原来“异常的门”拉回来。接下来,在心脏超声的指引下,精准定位肥厚的室间隔肌肉,小心切除,同时使瓣膜活动进一步恢复正常。为保障患者术后能正常运动,术中还有意识提升患者心率至运动状态下,此时通过经食道超声监测各项心脏结构功能仍然处于正常状态。

经过4个小时紧张手术,成功为患者攻克两大“心病”:疏通梗阻,修复二尖瓣,保留了正常的心脏结构。术后患者安返ICU,当晚拔除气管插管,两天后转至普通病房;术后第3天复查心脏彩超,患者指标正常、恢复良好,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和二尖瓣返流完全消失,不日即将出院。

唐先生出院前与专家团队合影。

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介绍,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类基因异常导致心肌增厚和舒张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在确诊患者中,约2/3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肥厚梗阻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晕厥、易疲倦、下肢肿胀,若不及时诊治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脏猝死。(通讯员聂文闻 陈有为 熊婉婷)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