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九市即一城”关键要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0日07:10 来源: 湖北日报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画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实习生 胡宇韬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程曼诗 余姝满

访谈嘉宾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 尹稚

在城市圈的尺度上实现同城化,其核心意义是要实现跨行政边界办事成本、交易成本、资源流动成本的最小化,达成高水平的互联互通,这是拆壁垒、降门槛的关键所在。

区域合作的目的不是用一个模板去衡量所有城市的发展,从城市竞争时代走向区域合作时代的最大变化是借势互补。

当下,中心城市的做大做强已不是单纯的体量问题,而是要以功能提升、品质提升、带动力提升,进入“强身健体”的时代。

注重研究“长板效应”,专业化、“唯一性”、特色化是区域合作中不同城市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路径,“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并被“别人所需要”才是同城化取得进展的关键。

关键在同城化、出路在同城化、希望在同城化

记者:湖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九市即一城”理念,以武汉鄂州同城化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武汉城市圈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今年5月,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首次会议签署《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今年9月,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在汉挂牌,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正在提档加速。为什么湖北现在要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步伐?武汉城市圈加速发展的关键在哪里?

尹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早在2003年,“建设武汉城市圈”业已成为湖北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的重要举措。经过10余年的发展,至2020年底,武汉“1+8”城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2.63万亿元,占全省GDP总量逾60%,是湖北名副其实的经济重心。但总体来看,发展不够、不协调,仍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强中心、弱区域,产业和人口向武汉集聚依然明显,空间上的东西分化差异逐步显现。武汉城市圈区域一体化进程发展较慢,协同性较差。基于此,武汉城市圈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关键在同城化、出路在同城化、希望在同城化。

同城化是城市发展在发展战略上的一个转变,即从完全竞争转向区域合作。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式。“同城化”不是“同一化”或“同体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在城市圈的尺度上实现同城化,其核心意义是实现跨行政边界办事成本、交易成本、资源流动成本的最小化,达成高水平的互联互通,这是拆壁垒、降门槛的关键所在。硬件为主的互联互通包括地铁、公交、道路的设施对接、价格对接、运营政策对接。软件为主的互联互通则涉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政策对接,这部分对接是未来城市圈内人力资源能否实现更高流动性,能否实现更有利于发展均衡分布的关键。

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源,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的路子。做好同城化这篇大文章,武汉城市圈内部的优势互补就会进一步加深,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并加速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圈格局。

注重差异化定位,防止盲目同质化

记者:推进城市圈同城化,不只是畅通相邻城市之间的交通那么简单,其涵盖的内容比我们的惯常认识要丰富得多,相比以往,以“九市即一城”理念推动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要在哪些方面突破和“升级”?

尹稚:武汉城市圈未来要走向“升级版”,关键是圈内各市要树立“一盘棋”理念,在同向发力中汇聚起加速奔跑的强大能量。

整体上讲,要注重武汉城市圈各市的差异化定位、差异化考评。区域合作的目的不是用一个模板去衡量所有城市的发展,从城市竞争时代走向区域合作时代的最大变化是借势互补。建立差异化的、因地制宜的发展目标,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交易机制,这样才能发挥市场动力,实现产业互补,强链、补链、强集群共进,才能实现发展动能的互利共享,实现生态环境的共保共治共享。

没有坚强的中心城市作为支撑,城市圈蓬勃发展的时代不会到来。大武汉之“大”,既要体现在规模之“大”,更要体现在功能之“强”。当下中心城市的做大做强已不是单纯的体量问题,而是要以功能提升、品质提升、带动力提升,进入“强身健体”的时代。如何把一个“大块头”变成一个“健美先生”是中心城市应当重点发力的地方。“九市”已经达成“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城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城市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对武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心城市对高端职能和资源的“虹吸效应”始终会存在,经济规律中的“规模效应”“密度效应”是躲不开的。城市圈中的其他城市应注重树立风险意识,最迫切就是防止盲目的同质化和高端化,少做那些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不切实际、做不成的事。

在重大区域级基础设施上,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类设施均是需要跨越行政边界区协同的,要处理好“断头路”等传统城市竞争时代的一些遗留问题,更要满足好新的发展要求带来的更多此类设施的需求。强统筹的区域发展基金应重点投放在这个“利益均沾”的领域。

在关注所有硬件设施和通道建设的同时,尤其应注重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简单地依靠政府自上而下地主导和引领来推进城市圈的发展,其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更多采用市场化手段,逐步破除制约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武汉城市圈持续全面开放,加快构建统一市场体系,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加适应共策、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形成。

既要做好“自己”,又要融入“大家”

记者:不可否认的是,武汉城市圈内城市间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竞争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同城化发展的格局。“圈”内各大城市如何既做好“自己的事”,又干好“大家的事”,真正从竞争格局走向合作格局?

尹稚:从做好“自己的事”来说,要注重研究“长板效应”,专业化、“唯一性”、特色化是区域合作中不同城市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路径,“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并被“别人所需要”才是同城化取得进展的关键。

从干好“大家的事”来说。首先,要进一步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如何填补与户籍管理有关的一切公共服务资源在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是推进城市圈同城化的一道必答题。建议建立城市圈内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户籍准入年限累积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推进城市圈内居民户籍迁移便利化。推行人才资质互认共享,促进劳动力和人才跨区域合理流动,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使各类要素不受城市距离和体制的约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城市间要素的自由流动。

其次,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城市圈营商环境。共同清除市场壁垒,推动“证照分离”和“照后减证”,统一城市圈内企业登记标准和流程,常态化运行城市圈一体化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探索推进行政审批无差别化受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联合推动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促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交通基础设施的配置有助于城市间缩短要素流通时间,相当于在一个城市内部的流通。如果能使以武汉为核心的中国水陆空最大交通枢纽的作用得到发挥,则要通过市场机制改革强枢纽,建设畅通高效的流通体系,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网络,构建畅通内外、多向联通的立体物流通道。真正引领城市群内部相邻城市同城化发展的,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目前,围绕“便捷、创新、开放、共享、绿色、活力”,武汉城市圈正加速打造一小时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探索推行圈内城际铁路“月票制”。

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武汉城市圈同城化也要打好“绿色牌”。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立健全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推动长江、汉江、府澴河、梁子湖等重要流域系统治理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进生态城市群建设。城市圈的绿色化发展也需要市场机制改革的支撑,最重要的是畅通生态价值的转化通道。

总之,城市圈之“圈”,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更是内部之间打破壁垒、拆除藩篱;既要让交通出行突破空间距离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更要让各种要素的流动、产业的布局、公共服务实现融通。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